第五章 添加机器人相关设备Part1(添加机器人及导轨)

一、增加多台机器人

对于机器人台数大于1的UBS工作站,接下来需要在仿真工作站中增加机器人。

1、增加配置相同的机器人

增加配置相同的仿真机器人,可直接使用现有机器人“克隆生成”。
1)“Cell Browser”导览——“Robot Controllers”【右键】——【Add Robot】——【Add Robot Clone】,弹出如下界面,设置好添加机器人的数量和位置偏移,点击【OK】,即成功增加了与原有机器人配置完全相同的新机器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2)UBS站2台机器人配置一致,使用“Robot Clone”方法创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增加配置不同的机器人

“Cell Browser”导览——“Robot Controllers”【右键】——【Add Robot】——【Single Robot-Serialize Wizard】,使用与1号机器人相同的设置步骤,新建1台机器人。

二、添加机器人导轨

添加机器人导轨步骤为导轨参数配置、导轨数模添加。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仿真机器人需要安装有J518 Extended Axis Control选项才能添加和控制外部轴;当然对实际的机器人来讲,还需要有附加轴的伺服放大器等相关硬件。

1、导轨参数配置

1)机器人重启进入控制启动模式。可以使用示教器【FCTN】——【NEXT】——【CYCLE POWER】——【OPTIONS】——【CTRL】进入控制启动模式;也可以使用菜单栏“Robot”——【Restart Controller】——【Controlled Star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2)【MENU】——【MAINTENANCE】,打开机器人及附加轴配置界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3)按照以下步骤配置导轨参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接下来,TP屏幕将出现一系列的提问设置,需要根据实际导轨的参数进行设置。以UBS站机器人导轨为例,各项设置如下:

  • Motor Selection:马达型号。选择4. aiS22系列。
  • Motor Type Setting:马达转速。选择11. /4000转。
  • Amplifier Current Limit Setting:马达最大电流。选择12. 160A。
    (注意:如果选择的马达没有对应规格,将会失败,提示重新选择,直到选择了匹配的马达为止)。
  • Extended axis type:选择外部轴类型。选择1. Integrated Rail(Linear axis)。
    (注意:涂胶应用的导轨需要配置为内部轴,参与机器人坐标计算,因此此处需要设置为1)
  • Direction:设置导轨运动正方向为机器人世界坐标系的哪个方向。选择2. +Y axis。
    (注意:UBS站导轨正向定义为沿着输送前进方向,因此2台机器人的导轨正向不一致,右侧2号机器人导轨正向为-Y方向,设置方法为选择4. Diagonal on XY Plane,然后输入-90)。
  • Enter gear Ratio: 输入减速比。输入34.285。
  • Maximum joint Speed Setting: 最大运行速度设定。选择1. Change,输入1500.
  • Motion Sign Setting: 电机转向设定。选择1. True,正转。
  • Upper Limit Setting: 设定导轨上限位。输入4500,表示上限位4500mm。
  • Lower Limit Setting: 设定导轨下限位。输入-10,表示下限位-10mm。
  • Master Position Setting: 校准位置设定。输入0,表示Master位置时导轨位于0位。
  • Accel Time 1 Setting:1段加速时间设定。选择1. Change,输入800,表示800ms。
  • Accel Time 2 Setting: 2段加速时间设定。选择1. Change,输入600,表示800ms。
  • Minimum Accel Time Setting: 最小加速时间设定。选择1. Change,输入1000,表示1000ms。
  • Load Ration Setting:负载设定。输入5,表示最大负载。
  • Amplifier Number Setting:伺服放大器编号。输入2,放大器类型选择2. A06B-6240 series Alpha i amp. or A06B-6160 series Beta i amp.
    (注意:附加轴伺服放大器为独立的伺服放大器,编号为2)
  • Brake Number Setting:导轨抱闸编号。输入1,导轨抱闸接入本体伺服放大器,与机器人本体同时抱闸。
  • Servo Timeout:伺服断定时间设定。选择1.Enable,输入20,表示20S后伺服断电。
    (注意:伺服断电时间定义为机器人未动作或未运行多长时间后,控制柜会自动切断本体伺服供电)

完成这些设置后,选择Exit,返回机器人外部轴配置页面:

  • 如果需要对刚刚配置1号外部轴参数进行更改或确认,可以选择1.Display/Modify Ext axis 1~3,并且在后面的设置中回答问题Enter Axis to Display/Modify:1。
  • 如果想再添加一个行走轴,可以选择2. Add Ext axes继续添加,并且在后面的设置中回答问题Eenter the axis to add: 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确认导轨参数配置完成后,选择4.Exit——0. Exit退出机器人外部轴配置页面,然后点击【FCTN】——“1 START(COLD)”,重启机器人。
对另1台机器人按照同样步骤进行导轨配置,注意导轨正方向的差异。
至此导轨的软件参数配置完成,下一步就是导入导轨三维模型。

2、快速自动生成导轨

如果Handling Pro安装有Rail Axis功能,可以快速自动生成导轨模型。
菜单栏“Tool”——“Rail Unit Creator Menu”,打开导轨创建界面,Rail项选择对应的机器人,Rail Axis项选择7(即第一个附加轴)。在下方输入导轨线缆方向、导轨长度,点击【Exec】即可创建导轨。
这种方法创建的导轨,与实际导轨数模不一致,一般仅用于仿真展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使用外部模型创建导轨

实际现场使用的导轨产品不一致,如果想使用外部模型创建导轨,则需要将数模拆分后添加至Machine。

1)拆分数模。使用三维设计软件,打开导轨数模,在同一坐标系下,将导轨数模分别拆分为固定部分及运动部分,分别命名保存。
注:无导轨数模时,也可以使用BOX模型代替,作仿真演示使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导入导轨固定部。“Cell Browser”导览——“Machine”【右键】——“Add Machine”。Handling Pro中添加外部设备或者工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 CAD Library/Definition File:仿真软件自带模型库,或者自己创建的标准模型库,位于C:\ProgramData\FANUC\ROBOGUIDE\Image Library目录内。
  • CAD File/Single CAD File/Multi CAD Files:导入外部数模,打开对应文件夹添加即可。
  • Box/Cylinder/Sphere/Container:简单的立方体、圆柱体等模型。
    在这里使用“CAD File”的方式,打开存放数模的文件夹,选择“L/R导轨_固定部”。

3)调整数模位置。双击“Machine”下新建的“L导轨_固定部”,弹出Machine参数设定界面。

  • Location:数模位置相关设置。该位置为数模原点相对地面原点的位置。
  • Calibration:数模位置校准选项卡。用于将数模位置校准至现场实际位置,原理为3点法校准。
  • Simulation:仿真选项卡。该项设置与工件相关,常用于搬运仿真中,设置工件的消失和生成。
  • Spray Simulation:喷涂仿真选项卡。设置该物品是否能被喷涂。
    在Location选项卡中,直接输入坐标值,设置导轨固定部的位置;也可以采用鼠标拖动的方式来移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添加导轨移动部并确认位置。“L导轨_固定部”【右键】——“Add Link”——“CAD File”,打开存放数模的文件夹,选择“L/R导轨_移动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如上图,可以将Cell的地面设置为Invisible,方便从下方查看及移动物体。
如果两部分数模是基于同一坐标系原点拆分,那么导入后两部分会按照原有的装配关系配合,此时不需要再调整Link的下级数模的位置;如果导入后两部分没有按照原有装配关系配合,则需要通过手动拖动/输入坐标位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移动Link的下级数模,使之正常配合。

Link为Machine特有的性质,可以通过Link将设备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
① 通过Link连接的下级数模,与上级数模形成一个整体,随上级数模一起移动。此处Link成功后,移动导轨固定部,导轨移动部也随之一起移动。
② 可以通过Link设置下级数模相对上级数模的运动。运动方向可单独设置,控制运动的方式为伺服电机控制或者IO信号控制。
双击Link“导轨移动部”,弹出Link参数设定界面。

  • General:运动方向设置。
  • Motion:运动控制设置。Link的部件的运动控制方式和运动速度在此处设定,默认未设定时,Link不具有运动性能。
  • Link CAD:设置Link部件的数模。切换到该选项卡可以看到刚刚所选择的数模目录。
  • Parts、Calibration、Simulation、Spray Simulation选项卡与Machine选项卡作用一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设定导轨运动控制方式。导轨作为机器人附加轴,由机器人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运动。打开Link“导轨移动部”的 “Motion”选项卡,在“Group”栏选择对应的机器人控制器“Robot Controller1”;在“Joint”栏选择对应的控制轴“7”。即该导轨作为1号机器人第7轴使用,与机器人软件配置相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设定导轨运动方向。打开Link“导轨移动部”的参数设定界面,切换至“General”选项卡,勾选【Edit Axis Origin】,此时能看到界面中出现了电机模型,通过调整电机方向来定义运动方向,电机的+Z向即对应了Link的移动方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取消勾选【Couple Link CAD】,即改变电机位置时,数模位置不变。通过鼠标调整(或者输入P = 90 deg),让电机+Z方向指向导轨运动方向。调整完成后取消勾选【Motor Visible】,即可恢复电机为隐藏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将机器人Link至移动滑台。Link“L导轨_移动部”【右键】——“Attach Robot”——“Robot Controller1”,该操作相当于将机器人安装在移动滑台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Attach Robot操作之后,机器人会自动移动到Link 上级数模的坐标原点处,即导轨滑台的坐标原点处,但这并不是实际机器人安装的位置。因此需要使用测量工具,精确地将机器人与导轨滑台相配合。

  • 双击Link“L导轨_移动部”,在“Link CAD”选项卡勾选【Lock All Location Values】,点击【Apply】确认,防止后续操作改变滑台位置。
  • 导轨滑台上,机器人安装面的4个安装孔呈对称布置,点击工具栏Measure Tool ,使用测量工具分别测量图中角点长度和宽度方向距离,均为180m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图示角落点与机器人中心的距离,修改X=-90mm,Y=-90mm,Z=0mm,R=-90度(调整R角度使机器人航插接头朝后),完成精确配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使用测量工具调整模型位置时,“From”选择的物体作为参考,位置不动;“To”所选择的物体位置随尺寸调节移动,因此此处需保证前者位置锁定;而后者位置处于未锁定状态。

将机器人Attach至滑台后,会自动生成一个Link并设为G:1,J:8(机器人第8个轴),为避免后续影响,可将该Link的“Motion”界面“Group”栏设置为Non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至此完成了机器人导轨配置及模型创建,以同样的方法配置另一条导轨,调整这两条导轨的位置,使其满足3000mm的中心距。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仿真导轨运动检查

1)运动方向检查
选中机器人示教工具,在界面下方状态栏将坐标显示形式切换为Joint,输入E1=500mm,观察导轨运动方向。
正常如左图所示,机器人本体和TCP工具都往前进方向移动;有时会发生如右图所示的情况,机器人本体与TCP工具分别朝着相反甚至垂直的方向运动。此时需要检查5.2.1节,TP中控制启动模式下配置的导轨运动方向,是否与5.2.3节中电机+Z方向一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2)导轨Master检查
选中机器人示教工具,在界面下方状态栏将坐标显示形式切换为Joint,输入E1=0mm,观察导轨零位标记是否对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检查是否为内部轴
导轨设置为内部轴时,参与机器人坐标计算。打开虚拟TP,切换至WORLD坐标,【Shift】+【J7】,查看机器人导轨移动时能否保持TCP位置不变。

  • 0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5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