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典型蛋白质
1. 血红蛋白 (hemoglobin)
缩写 Hb、Hgb,又称 血红素 (heme),俗称血色素,是高等生物体内红色含铁的携氧结合蛋白。
血红蛋白的结构为 异源四聚体 (hetero tetramer),由2对珠蛋白组成,每个珠蛋白结合1个血红素。
哺乳动物的一个血红蛋白分子,可以结合最多四个氧分子。可以用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测出浓度。
下图左为血红蛋白的简易描绘;图右为血红蛋白所含血红素的放大结构图,其结构中央的亚铁离子可逆地结合1个氧分子。
血红蛋白和类血红蛋白分子存在于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体内,在许多无脊椎动物、真菌和植物中也有分布。在这些机体中,血红蛋白可能携带氧气,抑或扮演转移和调节诸如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氢和硫化物的角色。
血红蛋白化学式: C 3032 H 4816 O 812 N 780 S 8 Fe 4 \text{C}_{3032}\text{H}_{4816}\text{O}_{812}\text{N}_{780}\text{S}_{8}\text{Fe}_{4} C3032H4816O812N780S8Fe4,分子量约67000。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四个 亚基 (subunit) 构成(共含四条带血红素基团的多肽链),分别为两个 α 亚基和两个 β 亚基,在与人体环境相似的电解质溶液中血红蛋白的四个亚基可以自动组装成 α 2 β 2 \text{α}_2 \text{β}_2 α2β2 的形态。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从呼吸器官中将氧气运输到身体其他部位释放,以满足机体氧化营养物质支持功能运转之需要,并将由此生成的二氧化碳带回呼吸器官中以排出体外。平均每克血红蛋白可结合1.34ml的氧气,是血浆溶氧量的70倍。
血红蛋白的每个亚基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分子构成,肽链在生理条件下会盘绕折叠成球形,把血红素分子抱在里面,这条肽链盘绕成的球形结构又被称为 珠 / 球蛋白 (globin)。血红素分子是一个具有卟啉结构的小分子,在卟啉分子中心,由卟啉中四个吡咯环上的氮原子与一个亚铁离子配位结合,珠蛋白肽链中第8位的一个组氨酸残基中的咪唑侧链上的氮原子从卟啉分子平面的上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使中心离子铁(II)成为五配位,既是配位中心,又是活性中心。当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的时候,有一个水分子从卟啉环下方与亚铁离子配位结合,而当血红蛋白载氧的时候,就由氧分子顶替水的位置。
血红蛋白病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分为两大类:珠蛋白肽链分子结构异常和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
珠蛋白肽链分子结构异常,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sickle-cell disease, SCD) 等。
下图是正常红血球(上)与镰刀型红血球(下)的对比
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如:地中海贫血 (thalassemia)。
下图是显隐性遗传关系。
2. 胶原蛋白 (collagen)
胶原蛋白(collagen)占哺乳类动物总蛋白质约20%,也是人体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中,且植物组织中无此蛋白。它有很强的伸张能力,是韧带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也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它使皮肤保持弹性,而胶原蛋白的老化,则使皮肤出现皱纹。胶原蛋白亦是眼睛角膜的主要成分,但以结晶形式组成。
胶原蛋白无法被人体直接吸收,口服会被分解为氨基酸。
在空间结构上,胶原蛋白显示出特殊的三股螺旋缠绕的结构,三条相互独立的胶原蛋白肽链依靠 甘氨酸 (glycine) 之间形成的氢键维系三股螺旋相互缠绕的结构。
胶原蛋白肽链的三股螺旋结构不同于普通的α螺旋结构,它的螺距更大,但每一圈螺旋所包含的氨基酸残基数却很小,仅为3.3个,因此胶原蛋白的三股螺旋显得细而长,螺旋中间的空间很小,仅能容纳一个氢原子,只有 甘氨酸 (glycine) 能够胜任这个位置。另外 脯氨酸 (proline) 所特有的肽平面夹角也是形成这种特殊螺旋结构的必须因素。这也是胶原蛋白肽链中 - 甘氨酸 (glycine) - 脯氨酸 (proline) - 羟脯氨酸 (hydroxyproline / oxyproline) - 三联序列交替出现的原因。
胶原蛋白这种特殊的三股螺旋结构保证了它的机械强度。这种三股螺旋被称为 原胶原 (procolla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