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一分钟了解编码器基础知识

编码器是一种将物理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常见于机器人和数控设备。它按刻盘方式可分为增量型和绝对值型,按结构原理有光电、磁电和电容编码器。增量型编码器通过脉冲数量测量位移,绝对值型编码器则直接提供位置的绝对值。选型时关注测量精度、分辨率、信号输出类型、速度和加速度等因素。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简介

主要分类方式

编码器的刻盘方式分类

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类

应用场景分类

读取方式分类

常用编码器

增量型编码器

绝对值型编码器

三、编码器选型参数和基本原理

主要选型参数

测量精度和分辨率

信号输出类型

速度和加速度

其他

电源电压(Supply Voltage)

工作温度(Operating Temperature)

基本原理和换向判定

增量光电编码器基本原理

增量光电编码器换向判定


简介

        编码器(encoder)是将物理信号(如旋转角度、直线位移等)转换为电信号(如脉冲、编码等)的传感器设备。编码器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和电机控制等方面。

主要分类方式

编码器的刻盘方式分类

a. 增量型编码器:每转过单位的角度就发出一个脉冲信号,用于测量角位移。

b. 绝对型编码器:每个位置都有一个唯一的编码,用于测量绝对位置。

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类

a. 光电编码器:利用光电原理,通过光电元件将刻盘上的编码转换为电信号。

b. 磁电编码器:利用磁电原理,通过磁敏元件将磁编码转换为电信号。

c. 电容编码器:利用电容原理,通过电容元件将编码转换为电信号。

应用场景分类

a. 直线编码器:用于测量直线位移,常用于机床、机器人等设备。

b. 旋转编码器:也称为轴编码器,用于测量旋转角度和速度,是将旋转位置或旋转量转换成模拟或数字的机电设备。常用于电机、机器人等设备。

读取方式分类

a. 接触式编码器:通过电刷与码盘之间的接触来产生电信号。

b. 非接触式编码器主要由编码器本体、码盘(或磁环、光栅等)和检测元件(如光电元件、霍尔元件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攻城狮-鹏哥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