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电压 相电压 线电压

记得刚接触矢量控制的时候,拿到板子,就赶紧去测各种波形,结果测了半天也没看到正弦波,还以为被骗了。

在之前我们要先搞清楚几个概念:端电压、相电压、线电压

端电压指的是电机的端线对地的电压。

但是当你直接用示波器,一头接在端线上(比如B相),一头接在地上,你会发现根本没有马鞍波,而是PWM波形。就像下面这样:

这个时候你只需要在电机的端线处接一个RC低通滤波器,就可以看到马鞍波了。

本来想给大家做个实验,没想到杜邦线顶不住冒烟了,下次有机会再给大家展示吧。

 

相电压指的是电机端线对中性点的电压。

这个是用示波器怎么都看不到的,就算你引出中性点也是一样。但我们可以测量相电流啊!相电流怎么样,相电压一定一样。

看着不是特别的正弦,但也能看出来时正弦波。

线电压是电机任意两端线之间的电压。

理论上来讲也应该是正弦波,但你用示波器看会发现是这么个信号:

这其实就是载波信号,用个RC滤波器就能看见正弦波了。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三元锂电池端电压充电曲线的问题。首先,我得确认自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是否正确。三元锂电池,也就是NCM或NCA电池,它们的充电曲线和电压变化特性是怎样的呢? 用户提到的“端电压充电曲线”应该是指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端电压随时间或容量的变化曲线。我需要先回忆一下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充电过程。通常充电分为恒流充电(CC)和恒压充电(CV)两个阶段。在恒流阶段,电流保持不变,电压逐渐上升;当电压达到上限时,转为恒压阶段,此时电压保持不变,电流逐渐减小,直到充满。 接下来,三元锂电池的具体特性是什么?三元材料(如镍钴锰酸锂)的正极相比其他材料,比如磷酸铁锂(LFP),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较高的工作电压。它们的充电电压上限通常在4.2V到4.35V之间,具体取决于电池的设计和制造商。 然后,充电曲线的形状是怎样的呢?在恒流阶段,电压逐渐上升,这部分的曲线斜率可能受到电池内阻、极化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当接近电压上限时,转入恒压阶段,电流开始指数下降,直到达到截止电流,充电结束。 需要注意三元锂电池的充电曲线可能与其他类型锂电池不同,比如LFP的电压平台更平坦,而三元材料的电压曲线在充放电过程中变化更明显。这可能影响充电策略和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设计。 另外,端电压的变化可以反映电池的健康状态(SOH)和充电状态(SOC)。例如,随着电池老化,内阻增加,可能导致恒流阶段电压上升更快,或者总容量减少,影响曲线的形状。 用户可能想知道如何解读充电曲线中的不同阶段,或者如何根据电压变化判断电池状态。因此,在回答中需要详细描述充电曲线的各个阶段,并解释电压变化的原因,同时提到影响曲线的因素,如温度、充放电速率等。 需要确认是否有其他关键点,比如充电截止条件,过充对电池的影响,或者充电效率等。此外,是否需要用图表辅助说明?不过由于当前是文字回答,可能需要用更详细的描述来替代图表。 可能还需要比较不同充电速率下的曲线差异,高速率充电可能导致更大的极化,使电压在恒流阶段上升更快,从而提前进入恒压阶段,影响充电时间。 最后,确保回答的结构清晰,按照充电过程的阶段分步解释,并涵盖相关因素和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比如BMS的作用,充电策略对电池寿命的影响等。</think>三元锂电池(如NCM/NCA)的端电压充电曲线描述了充电过程中电池端电压随容量或时间的变化规律。其核心特征可分为以下阶段: --- ### **1. 恒流充电阶段(CC阶段)** - **电压变化**:初始端电压较低(如3.0V),随着锂离子从正极脱嵌并嵌入负极,电压逐步上升,斜率由电池内阻和极化效应决定。 $$V(t) = V_0 + I_{\text{charge}} \cdot R_{\text{internal}} + \text{极化电压}$$ - **容量积累**:此阶段充入约70%-80%容量,电压接近上限(如4.2V)。 - **关键参数**:充电电流越大,电压上升越快,但可能导致过热或析锂。 --- ### **2. 恒压充电阶段(CV阶段)** - **电压稳定**:当端电压达到上限(如4.2V)后,充电器切换为恒压模式,电流逐渐减小。 $$I(t) = I_{\text{initial}} \cdot e^{-t/\tau}$$ - **容量补充**:此阶段充入剩余20%-30%容量,直至电流降至截止值(如0.05C)。 - **安全保护**:防止过压导致电解液分解或正极结构损坏。 --- ### **3. 充电截止** - **终止条件**:电流降至设定阈值,BMS(电池管理系统)停止充电,端电压轻微回落至静置电压(如4.15V)。 --- ### **曲线特点与影响因素** 1. **电压平台**:三元锂电池的充电曲线斜率较大,与LFP电池的平坦平台形成对比(见图1)。 2. **温度影响**:低温时内阻增大,恒流阶段电压上升更快;高温可能引发副反应。 3. **老化表现**:电池老化后,内阻增加,恒流阶段缩短,总容量下降。 --- ### **实际应用意义** - **SOC估算**:通过电压-容量关系可粗略估算电池荷电状态(需结合库仑计数)。 - **健康诊断**:异常电压波动可能提示电池老化、微短路或极片脱落。 - **充电策略优化**:调整CC/CV切换点可平衡充电速度与寿命(如快充时降低电压上限)。 --- **图1:典型三元锂电池充电曲线示意图** (注:因文本限制,此处以文字描述) - **横轴**:容量(Ah)或时间(h) - **纵轴**:端电压(V) - **曲线形态**:初始快速上升→趋近电压上限→电流指数衰减。 如需进一步分析具体电池型号的曲线,需结合实验数据或厂商规格书。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