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直流调速系统调速性能好的原因?
答: 电枢电流与励磁电流的解耦,使转矩与电枢电流成正比。 - 直流调速系统缺点?
答: 换向问题。 - 交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具有什么性质?
答: 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 -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运动方程?
答: T e − T l = J d ω d t T_e - T_l = J \frac{\rm{d}\omega}{\rm{d}t} Te−Tl=Jdtdω or T e − T l = G D 2 375 d n d t T_e - T_l = \frac{\rm{GD}^2}{375} \frac{\rm{d}n}{\rm{d}t} Te−Tl=375GD2dtdn - 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____同样重要?原因?
答: 1)转矩控制是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要控制转速和转角,唯一的途径就是控制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使转速变化率按人们期望的规律变化。 T e − T l = G D 2 375 d n d t T_e - T_l = \frac{\rm{GD}^2}{375} \frac{\rm{d}n}{\rm{d}t} Te−Tl=375GD2dtdn
2)磁链控制同样重要。为了有效控制电磁转矩,充分利用电机铁芯,在一定电流作用下尽可能产生最大的电磁转矩,必须在控制转矩的同时也控制磁通(或磁链)。 - 生产机械可归纳为哪三种类型?它们的机械特性曲线分别为什么样?
答: 1)恒转矩负载:位能性(电梯)、反抗性(轧钢机、皮带传送机)
2)风机、泵类负载
3)恒功率负载(卷绞机械) - 如何判断稳定运行点?
答: d T e d n < d T L d n \frac{\rm{d}T_e}{dn} < \frac{\rm{d}T_L}{dn} dndTe<dndTL - 调速的三种方法?
答: 1)调节电枢电源电压
2)调节电枢回路总电阻
3)减小励磁磁通 - 不可以升磁降速的原因?
答: 磁饱和 - 发电状态与制动状态的不同?
答: 1)发电机可长时间稳定运行
2)制动是短时间暂态运行 - 令电机由电动状态进入制动状态的方法?
答: 改变电磁转矩 T e T_e Te的方向,(改变电枢回路电流 I a I_a Ia的方向) - 电机由电动状态进入制动状态时 通过改变励磁电流
I
f
I_f
If实现目的的缺点?
答: 励磁回路存在励磁电抗 L F L_F LF(特别大),会导致:
1)励磁电流变化缓慢
2)变化过程中 I f I_f If会经过 0 0 0,此时磁通 Φ \Phi Φ会只有剩磁,非常小,会导致电机 “飞车”(轻载) 或 堵转(重载) - 制动的三种方法?怎么实现?特点?
答: 1)能耗制动:①切除电源,②串联大电阻 R B R_B RB
2)回馈制动:前提是转速 n n n高于理想空载转速 n 0 n_0 n0,典型特征: E a > U E_a>U Ea>U、 n > n 0 n>n_0 n>n0
3)反接制动:①电源反接,②串联大电阻 R B R_B RB - 能耗制动中
R
B
R_B
RB的作用?
答: ①限流;②消耗能量 - 回馈制动的前提?典型特征?
答: ①前提是转速 n n n高于理想空载转速 n 0 n_0 n0,②典型特征: E a > U E_a>U Ea>U、 n > n 0 n>n_0 n>n0 - 何时弱磁升速?何时弱磁降速?
答: 轻载高速时弱磁升速,重载低速时弱磁降速
第二章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 可控直流电源有什么?分别适用于什么系统?
答: ①静止式可控整流器,用于大容量系统;②直流斩波器或脉宽调制变换器,用于中小容量系统 - 整流时输入为三相的原因?
答: ①脉动小;②整流输出电压高 - 可逆的含义?
答: 能够四象限运行 - V-M系统的特点与问题?
答: 特点: ①经济可靠,技术性能优越;②功率放大倍数在 1 0 4 10^4 104以上;③快速性上,晶闸管整流器是ms级
问题: ①单向导电性;②对过电压、过电流、、过高的 d u / d t du/dt du/dt与 d i / d t di/dt di/dt都比较敏感;③电力公害 - V-M系统主电路的等效电路中的 L 和 R 分别包括什么?
答: L包括: ①平波电抗器的电感;②电枢回路的电感
R包括: ①平波电抗器的电阻;②电枢回路的电阻;③晶闸管的导通电阻 - 电流脉动的原因与缺点?
答: 原因: 由于主电路的直流电源电压是整流后得到的,电源电压波形是脉动的,所以电流波形也是脉动的。
缺点: 脉动的电流会使转矩也是脉动的,进而造成转速脉动、拖动系统轴系劳损。 - 抑制电流脉动的措施?
答: 1)串联平波电抗器
2)增加整流电路相数
3)采用多重化技术 - 电流断续的原因?电流断续的机械特性?
答: 电感量较小或负载较轻时。机械特性很软 - 传递函数关注的是什么?
答: 暂态过程 - 失控时间的最大值?
答: 两个相邻自然换相点之间的时间 - 一阶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
答: W s ( s ) = K s 1 + T s s W_s(s)=\frac{K_s}{1+T_ss} Ws(s)=1+TssKs -
K
s
K_s
Ks、
T
s
T_s
Ts?
答: K s K_s Ks:电压放大倍数; T s T_s Ts:失控时间 - PWM变换器中VT、VD的作用?
答: ①VT:调压;②VD:续流 - 三相不控整流电路的好处?
答: 功率因数高 - 什么是稳态?
答: 稳态是指电机的平均电磁转矩与负载转矩相平衡的状态。 - 泵升电压产生原因?导致后果?限制方法?
答: 1)产生原因: 当电机处于制动状态时,电流反向,由于整流器具有单向导电性,所以只能给电容充电,导致电压升高。
2)后果: 击穿电容、二极管
3)限制方法: 并接开关器件和放电电阻(其中放电电阻要放到机箱外,原因是放电时电阻会发热) - 转速控制要求?
答: 调速,稳速,加、减速 - 调速范围、静差率定义公式?调速范围、静差率、额定速降的关系?
答: ① D = n m a x n m i n D=\frac{n_{max}}{n_{min}} D=nminnmax、② s = Δ n N n 0 s=\frac{\Delta n_N}{n_0} s=n0ΔnN、③ D = n N s Δ n N ( 1 − s ) D=\frac{n_Ns}{\Delta n_N(1-s)} D=ΔnN(1−s)nNs - 调速范围、静差率定义?
答: 调速范围: 在额定负载下,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提供的最高转速 n m a x n_{max} nmax 和 最低转速 n m i n n_{min} nmin 之比。
静差率: 当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时所对应的转速降落 Δ n N \Delta n_N ΔnN 与 理想空载转速 n 0 n_0 n0 之比。 - 静差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拖动系统的哪个参数?
答: 电枢回路总电阻R - 调速系统的静差率指标应以什么为准?
答: 最低速时所能达到的标准 - 一个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是指?
答: 在最低速时还能满足所需静差率的转速可调范围。 - 带转速负反馈的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框图?结构框图?
答: 见下图。
- 电动机环节
n
=
?
n=?
n=?(机械特性)
答: n = 1 C e ( U d 0 − I d R ) n=\frac{1}{C_e}(U_{d0}-I_dR) n=Ce1(Ud0−IdR) - 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
答: 系统稳定 - 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
答: 抵抗扰动、服从给定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冷对?、俯首?
答: 冷对: 被反馈环包围的前向通道上的扰动。
俯首: 检测误差的扰动、给定的变化 - 系统的精度依赖于?
答: 给定的精度和反馈检测装置的精度 - 电枢电流过流问题中有哪些电流?(电流截止负反馈对什么电流起作用?)
答: 1)起动的冲击电流
2)闭环调速系统突加给定起动的冲击电流
3)堵转电流 - 电流截止负反馈静特性特点?
答: 特性急剧下垂 -
T
l
T_l
Tl 、
T
m
T_m
Tm 含义与数量级?
答: 1) T l T_l Tl :电枢回路电磁时间常数,ms级
2) T m T_m Tm:电力拖动系统机电时间常数,s级 - PI调节器可以用一个_____环节和一个_____环节来表示?
答: 积分、比例微分 - 转速单闭环调节系统PI调节器的输出由什么决定?
答: 负载大小 和 给定 共同决定
第三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 双闭环与单闭环稳态性能是否相同?分别表现为什么样(静特性特征)?动态性能呢?
答: 稳态性能相同,都表现为无静差,静特性曲线是水平的。双闭环的动态性能较好。 - 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节系统的起动过程图像?(
I
d
−
t
I_d - t
Id−t、
n
−
t
n - t
n−t)
答: 见下图。 - 双闭环系统起动过程转速一定有超调吗?为什么?
答: 一定会有超调。当转速上升到给定值时,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入偏差减少到零,但其输出却由于积分作用还维持在限幅值 U i m ∗ U_{im}^* Uim∗,所以电机仍然加速,使转速超调。 - ASR 的输出
U
i
m
∗
U_{im}^*
Uim∗决定了_______的最大值?
答: 电流给定电压 - 谁决定了
U
i
m
∗
U_{im}^*
Uim∗(
I
d
m
I_{dm}
Idm)?
答: ①电机的容许过载能力;②拖动系统允许的最大加速度 - 转速
n
n
n由_______决定?
答: 给定电压 U n ∗ U_{n}^* Un∗ - ASR输出量
U
i
∗
U_{i}^*
Ui∗ 由_________决定?
答: 负载大小 - ACR输出量
U
c
U_c
Uc由__________决定?
答: 负载大小 和 给定 共同决定 - 双闭环系统起动过程的图像、阶段、切换阶段的标志、不同阶段ASR与ACR的饱和状态?
答: 1)电流上升阶段:ASR饱和,ACR不饱和, I d = I d m I_d=I_{dm} Id=Idm
2)恒流升速阶段:ASR饱和,ACR不饱和, n = n ∗ n=n^* n=n∗
3)转速调节阶段:ASR不饱和,ACR不饱和 - 双闭环系统起动过程的第二阶段
I
d
I_{d}
Id略低于
I
d
m
I_{dm}
Idm的原因?
答: 对电流调节系统来说,E是一个线性渐增的扰动量,为了克服它的扰动, U d 0 U_{d0} Ud0和 U c U_c Uc也必须基本上按线性增长,才能保持 I d I_d Id恒定,当ACR采用PI调节器时,要使其输出量按线性增长,其输入偏差电压必须维持一定的恒值,也就是说 I d I_{d} Id应略低于 I d m I_{dm} Idm。 - 双闭环系统起动过程的三个特点及其含义?
答: 1)饱和非线性控制,ASR
2)转速超调
3)准时间最优控制 - 抗扰动主要是指抗什么扰动?
答: 1)负载扰动
2)电网电压扰动 - ASR(调速系统)最重要的性能是________性能? 采用什么系统?
答: 抗扰、Ⅱ型 - ACR(随动系统)最重要的性能是________性能?采用什么系统?
答: 跟随、Ⅰ型 - 为什么多选用Ⅰ型和Ⅱ型系统?
答: 兼顾稳态精度和稳定性 - 为什么中频段以-20dB/dec的斜率穿越0dB线? (2条)
答: 1)保证稳定性
2)有一定的稳定裕度 - 典型Ⅰ型系统、典型Ⅱ型系统 的 传递函数、参数需满足什么条件?
答: 1)典型Ⅰ型系统: W ( s ) = K s ( T s + 1 ) W(s)=\frac{K}{s(Ts+1)} W(s)=s(Ts+1)K, ω c < 1 / T \omega_c<1/T ωc<1/T
2)典型Ⅱ型系统: W ( s ) = K ( τ s + 1 ) s 2 ( T s + 1 ) W(s)=\frac{K(\tau s+1)}{s^2(Ts+1)} W(s)=s2(Ts+1)K(τs+1), 1 / τ < ω c < 1 / T 1/\tau < \omega_c<1/T 1/τ<ωc<1/T -
K
=
ω
c
K=\omega_c
K=ωc,越大, 稳定性 与 快速性 越?
答: 差 - 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包括?分别有?
答: 1)跟随性能指标:①上升时间、②超调量和峰值时间、③调节时间
2)抗扰性能指标:①动态降落、②恢复时间 -
ω
n
\omega_n
ωn、
ξ
\xi
ξ
0.5
<
ξ
<
1
0.5<\xi<1
0.5<ξ<1的原因?
答: 1)大于0.5: 保证稳定并有一定的稳定裕度
2)小于1: 保证一定的快速性 - 中频宽度h=?比较好?
答: 5 - 反馈通道 与 给定信号通道 加惯性环节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 1)反馈通道: 低通滤波
2)给定信号通道: 平衡惯性环节的延迟作用 - 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答: 先内环后外环 - 转速微分负反馈的作用?
答: 抑制甚至消灭转速超调 - 调压调速与弱磁调速如何配合?
答: 1)在基速以下保持磁通为额定值不变,只调节电枢电压
2)在基速以上把电压保持为额定值,减弱磁通升速
第四章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 V-M 系统的可逆线路有哪两种方式?分别有什么特点?每种线路又分别有哪几种换向形式?分别适用于什么系统?
答: Ⅰ. 可逆线路可分为:
1)电枢反接可逆线路:反向过程快,但需要较大容量的晶闸管装置。
2)励磁反接可逆线路:反向过程慢,但所需晶闸管装置容量小。
Ⅱ. 每一类线路又可分为不同的换向方式:
1)接触器切换线路:适用于不经常正反转的生产机械。
2)晶闸管开关切换电路:适用于中小功率的可逆系统。
3)两组晶闸管反并联电路:适用于各种可逆系统。 - 两组晶闸管是否可以同时处于整流状态?为什么?
答: 不能,如果同时处于整流状态,将造成电源短路,形成环流。 - 励磁反接可逆线路的优点和缺点?
答: 优点: 供电装置功率小。
缺点: 改变转向时间长。 - 整流器工作于逆变状态的条件?
答: 1)控制角 α > 9 0 ∘ \alpha > 90^\circ α>90∘
2)外部电路要求 E > U E>U E>U - 要实现制动,转速和电流要满足什么关系?
答: 方向相反 - 单组晶闸管制动工况? 两组晶闸管制动工况?
答: 单组: 电流方向未变,而转速方向改变
两组: 转速方向未变,而电流方向改变 - 四象限运行时每个象限对应系统的状态?
答: 第一象限: 正组整流电动运行
第二象限: 反组逆变回馈制动
第三象限: 反组整流电动运行
第四象限: 正组逆变回馈制动 - 什么是环流?(环流的定义?)
答: 采用两组晶闸管反并联的可逆V-M系统,如果两组装置的整流电压同时出现,所产生的 不流过负载而直接在两组晶闸管之间流通的短路电流。 - 环流的危害?
答: 1)对负载无益,加重晶闸管和变压器的负担,消耗功率
2)如果环流太大,还会导致晶闸管损坏。 - 环流的分类?
答: 1)静态环流:直流平均环流、瞬时脉动环流
2)动态环流 - 防止静态环流产生的2种措施?分别能防止哪些环流?快速性怎么样?
答: 1) α = β \alpha = \beta α=β 配合控制电路:直流平均环流,快速性好。
2)逻辑无环流电路(封锁触发脉冲):直流平均环流、瞬时脉动环流,快速性差。 - 为什么一般采用
α
f
≥
β
r
\alpha_f\geq \beta_r
αf≥βr ?
答: 因为晶闸管整流电路的单向导电性 - 为什么
α
\alpha
α与
β
\beta
β需设置最小值?
答: 1) β \beta β:防止“逆变颠覆”
2) α \alpha α:配合控制,消除直流平均环流 - 什么是产生瞬时脉动环流的根本原因?
答: 正组与反组晶闸管之间的瞬时电压差。 - 抑制瞬时脉动环流的的方法?
答: 在环流回路中串入环流电抗器。 - 为什么三相零式反并联可逆线路必须在正、反两个回路中各设一个环流电抗器?
答: 因为其中总有一个电抗器会因流过直流负载电流而饱和,失去限流作用。 - 平波电抗器、环流电抗器的作用分别为?
答: 1)平波电抗器:防止电流脉动,保持电流连续。
2)环流电抗器:抑制瞬时脉动环流 - ASR 与 ACR 设置双向输出限幅电路 分别是为了限制住什么?
答: 1)ASR:最大起制动电流
2)ACR:最小控制角 α m i n \alpha_{min} αmin 与 最小逆变角 β m i n \beta_{min} βmin - 有环流可逆调速系统(
α
=
β
\alpha = \beta
α=β 配合控制电路)的优缺点?
答: 优点: 可以一直在最大反向电流的作用下令转速由正变反。
缺点: ①需要添置环流电抗器;②晶闸管等器件都要负担负载电流加上环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