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的自然衰减

本文概述了自然衰减作为一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手段的重要性,探讨了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衰减机制,强调了模型的应用、监测的必要性,以及污染物输送预测中的挑战,特别是对土壤和地下水系统复杂交互作用的理解。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摘要


自然衰减作为修复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低成本手段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污染物迁移模拟在评估作为补救选择的自然衰减和确保不会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自然衰减过程中,必须对污染进行彻底的表征,并在整个过程中进行监测。本文将对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衰减机制、模型和协议的使用、监测的作用和实地案例研究进行综述。

1. 介绍


根据美国环保署(1999)的定义,自然衰减是“利用自然过程来控制化学品泄漏污染的扩散,并降低污染地点污染物的浓度和数量”。它也可称为内在修复、生物衰减和内在生物修复。在这种情况下,污染物被留在现场,自然发生的过程被留下来清理现场。自然过程包括生物降解、挥发、分散、稀释、放射性衰变以及污染物吸附到土壤中的有机物和粘土矿物上。它主要用于去除污染源后的含水层修复,但也可用于去除污染源后的含水层修复或去除一些热点。


虽然自然衰减可以在许多地点使用,但它很少可以作为唯一的处理过程,因为非工程生物降解过程非常缓慢(Mulligan, 2001)。长期监测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必须对环境和人类没有风险。自然衰减受水文变化的影响,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污染物不能到达人类或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地。在1994年以前,自然衰减并不是一种可接受的修复技术。然而,到1996年,美国大多数州已经调整了有关内在生物修复的政策,到1998年,空军评估了它作为大多数石油污染场地修复的一种选择。美国环保署认可自然衰减用于综合环境响应、赔偿和责任法案(CERCLA)、资源保护和恢复法案(RCRA)和地下储罐(UST)监管场所的修复。必须对场地进行适当的评估,确定所有潜在的受体,燃料必须是主要的污染物,源应被移除或使其无害。必须开展长期监测,以确保保护人类和环境健康。


因此,它已成为几乎常规的唯一补救过程,但也与其他过程结合使用(Brown et al, 1994)。除了ASTM、美国空军、美国石油学会(API)、美国海军、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以及各州和各省发布的指导方针外,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还发布了金属和有机污染场地的指导方针。虽然存在许多协议,但尚未就评估和监测自然衰减的要求达成一致意见。


必须监测哪些参数以及数据收集的频率和地点是需要标准化的协议方面。

自然衰减主要用于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最近也用于氯化碳氢化合物。其他可能通过自然衰减来修复的污染物包括杀虫剂和无机化合物。自然衰减的成功取决于地下地质、水文和微生物学。在本文中,将审查所使用的模型和协议以及污染地点各种污染物自然衰减的案例研究,并特别注意土壤。

2. 污染物的运输和归宿

成功开发输运预测模型(TPMs)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能够表示控制土壤-水系统中污染物输运的许多相互作用关系。图1说明了tpm开发和应用的需求。


MODFLOW是近15年来应用最广泛的地下水流动模型之一,该模型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升级(McDonald and Harbaugh, 1988)。


对tpm的关注方向是tpm完全适应或解释污染物和土壤组分之间各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结果)的能力。我们并不总是清楚:(a)对物理环境有贡献的各种过程(如图2所示)是否得到了适当的认识,以及(b)各种驱动因素是否已纳入模型。


对污染物输送的预测,例如图3所示的污染物羽流,通常依赖于饱和输送的分析模型,即完全饱和土壤介质中的输送。在不考虑储存的情况下,这种关系通常是“平流-扩散”关系,如下图所示:

式中:c =关注污染物浓度,t =时间,DL =扩散-弥散系数(通常称为扩散系数),v =平流速度,x =空间坐标,q =土壤介质容重,qw =水密度,n =土壤介质孔隙度,c* =土壤馏分吸附污染物浓度。为了讨论的目的,将使用更一般的术语污染物来包括非污染物和污染物。还要注意,这个方程有时被错误地称为平流-色散关系。然而,当佩莱特数小于1时(Perkins和Johnston, 1963),污染物的扩散比平流占主导地位。方程(1)中的c*项特别有趣,因为这是涉及土壤组分和孔隙流体之间污染物分配的参数。关于污染物从流体到土壤固体的转移过程的信息很少。批平衡等温线不提供区分负责分配的衰减和延迟机制的信息,但用于确定kd。

3. 自然衰减的过程

3.1. 非生物过程

涉及有机化学品和土壤组分的吸附反应或过程受:(a)土壤组分的表面性质,(b)孔隙水的化学性质,以及(c)污染物的化学和物理化学性质。总的来说,有机化合物发展出相互作用的机制,这与先前给出的无机污染物的机制有些不同。如果考虑有机化学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污染物和土壤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预测土壤的保持能力和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是重要的。相互作用机制受土壤组分、有机分子的类型和大小以及水的存在的影响。与无机污染物-土壤相互作用的情况一样,土壤中存在的表面活性组分,如土壤有机质(SOM)、无定形非晶体物质和粘土,由于表面积大、表面电荷高和表面特征,可以显著增强土壤中的油潴留。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___Y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