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回鹘道上”无纤草

文章讲述了回鹘部落的历史发展,从早期的游牧生活到与唐朝的互动,包括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以及与唐朝的商贸往来,尤其是“参天可汗道”的开通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发展。文中还提及了其他如党项、契丹、沙陀等民族的迁徙与互动,展示了乌梁素海地区多元文化的交融过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第七章 “回鹘道上”无纤草
回鹘,之前的史籍中也称回纥,维吾尔族祖先,居毡帐,食奶肉,逐草而牧。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其回鹘部落就一直在贝尔加湖以南的广阔草原上游牧,由于善乘轮子特别高的车,所以在北魏的史籍中“高车族”的称谓也频频出现。
隋唐时期雄居阴山以北的回鹘部落联盟由药罗葛第九姓氏的部落组成,并依附比他们势大的突厥人,曾一度战领了漠北的广大地区。
到了唐朝初年,随着回鹘九姓氏联盟部落的不断强大,在首领菩萨的率领下,以五千骑兵,突袭并战胜了突厥人的十万骑兵,后来又消灭了另一个少数民族联盟部落—薛延陀汗国。就这样,它们逐步统一北部草原后,对唐王朝的北部边疆形成了极大的威胁。而此时,这个强大联盟部落的首领吐速度面临国力强盛兵多将广域、广大唐王朝,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大唐进行一系列的商贸活动的来增进与大唐的友好关系。唐太宗李世民闻讯后,异常高兴,亲自到了属朔方郡的宁夏灵武,接受以回鹘为首的众多部落首领的参拜。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叛兵迅速攻陷洛阳。此时,戍守天德军及朔方军的统帅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率领十万朔方军,开赴前线平叛。当安、史叛军从洛阳兵锋直指西京—长安当潼关失守后,唐玄宗怆慌出逃。而朔方军戊守的千里边防线上,兵力严重不足一些被唐回联军击败的突厥残部乘虚而入。他们唆使已经被安置朔方一带的突厥降户帜易复叛,并连连攻克边塞的一些军事要塞。在这危急关头,郭子仪率领的朔方军平叛了史思明残郡,收复了失地之后,又挥师在呼延谷(阴山一带)与回鹘首领葛勒可汗会合,并组成联军东进,连连克敌数万。公元757年,唐回联军又在郭子仪的指挥下,又收复了洛阳与西京长安。在平叛安史之乱收复失地的过程中,唐王朝与回鹘各部,结下了深情厚意。并在相互友好往来中,扩大了双方的贸易。回鹘用马换回唐朝的绢。起初,这种互市的地点在西受降城,从公元814年(元和十四年)便将双方互市的地点移至位于乌梁素海的天德军城。自此,唐朝北部军事重镇—天德军城内不仅市井繁活,人头攒动,汉语与胡语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特别是公元758后(唐肃宗乾元)之后,活跃在西域一带的吐蕃乘戍守这里的唐朝军队平定安史之乱,边备空虚,迅速控制了自汉朝就开通了的“丝绸之路”,使唐王朝与中亚、西亚诸国中断了通商与联系。于是唐王朝决定从长安绕道阴山经天德军,西受降城开僻,第二条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参天可汗道”。“参天可汗道”的开僻,不仅促进了大唐王朝与西域诸国的友好往来,同时也促进了边城天德军城的经济繁荣与各民族的稳定。
著名诗人白居易将“参天可汗道”称之为“阴山道”他在“阴山道”一诗中写道“阴山道,阴山道”纥罗敦肥水泉好,每当戍人送马时,道旁千里无纤草。这时,来往天德军城的西域贾商,僧侣侠士,不仅仅是回鹘人,还有来自西南的党项与来自东北的室韦,契丹等民族。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便留居在乌拉山谷中大约有三万余户,后来也移居到天德军城内。当时,在天德军城一带居住的,还有一个骁勇善战的少数民族—沙陀族。沙陀族其祖源来自西突厥的一个小部落。他们的祖先刘被蕃逼到阴山南北广大地区时,曾先后建立过后唐、晋、汉三个小朝延。还在唐朝末年的时候,天德军城曾一度被围,有个叫朱邪赤心的沙陀族首领沙陀兵奋力解围,驱散围兵后深受唐王朝赏识,并封他为大同军节度使等职。除了沙陀族外,还有一个民族,吐谷浑也居住天德军一带。这吐谷浑的族源原系西部鲜卑,后迁徙到乌拉山南北的时候,其中一部分以游牧为生,而另一部分,也融入了当时的农耕活动。据当时的文献记载:回鹘部首领驻守天德军城时,曾向这个民族收购过粮食以充军响。总之,这个时期的乌梁素海地区由于“参天可汗道”的开通不仅商贸活动频繁,民族往来与民族融合也进一步加强,因而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开发这个地区的史实。
第八章 牧歌悠悠起朔漠
在乌梁素海岸边空旷的大草原上,一支支悠长的马背民族长调,会把你的思绪带入一个更加久远的年代。唐朝后期,乌梁素海地区不仅是居住着秦汉以来一直活跃在这里的契丹、突厥、回纥等众多数民族的部落;同时还从遥远的西部地区迁来党项、沙陀以及室韦等民族。
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公元813年(元和八年)”修理天德军旧城,城围十二里。施工时,就有附近三万余家苦于室韦,党项侵扰的其它少数民族从乌拉山谷中移居到城内。除了这些民族外,又有一个强大的民族—契丹族从白山黑水一带悄然起。公元916年(神册元年)在其首领耶律阿保机的率领下,曾从乌梁素海地区掠走居民15000户东去。过了五年之后,又命皇太子耶律德光攻陷已被后唐节度使宋瑶占领的天德军城。辽圣宗统和元年(公元983年)党项十五部发动叛乱,辽天德军节度使颓刺与他的儿子率军平叛,并在战乱中都为国捐躯。在辽军的残酷镇压下,一些反叛的党项残部,躲进了乌拉山的深山密林中。在辽朝统者看来,西夏的党项人是他们西部边境最大的动敌,因此一直伺机灭掉他们。公元1048年,也就是大辽重熙十七年,西夏的国主李元昊遇制身亡,由他两岁的儿子谅祚继位。
辽兴宗认为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第二年夏天,命天德军节度使耶律铎轸,监造军船一百三十艘,准备由黄河运兵分水陆两路并进。就这一年临秋之时,辽军水师溯河西行,直逼西夏国国都兴庆府。
西夏党项人面临大兵压境的辽军,被迫遣使向辽军求和并愿称蕃,自此西夏与辽朝在乌梁素海地区的关系相对稳定。到了辽朝后期辽朝的末代皇帝耶律延禧,被另一个 的民族女真族追得走头无路。苟延残喘的他曾率领残部一跑望西而逃,最后躲进大青山与乌拉山北侧,大同川东端,在辽代的史籍中称夹山的一个地方三年之久。为了复国,耶律延禧,率领云集来的一些勤王兵马,于公元1124年从夹山出发,先后收复了一些失地,不料在1125年春天在古丰州西南的应州,被金国骑兵所俘,从此,雄霸北方草原二百余年的大辽王朝,也圆满的画了一个句号。金朝占据了乌拉岀以北地区之后,乌梁素海地区属云内州管辖。此时的乌梁素海地区,已成为金国向西夏输送生铁的通要通道。金太宗七年(公元1129年),金朝为了防避西夏党项族侵扰边境,从遥远的东北迁徙与它们关系密切的奚族来这一带屯垦戍边,并在这一带开矿冶炼。生铁然后卖给党项人或者西域,中亚西亚更遥远的地区。设置群牧监,饲养、牧马,使这里成为它们重要的军马基地之一。同时,女真人为了防止西夏党项人从它的西北入侵,还在大同川东北地区的千里草原上,由一个叫“三王古”“白鞑鞑”的游牧部落,为它扩出壕守卫边境。这种与西夏党项人的相持相退局面,一直延续到成吉思汗的铁骑迅速从蒙古草原崛起之后。
当蒙古势力灭了女真人之后,成吉思汗的马鞭又指向西夏党项人的国都一兴庆府。
公元1227年当成吉思汗浩浩荡荡的征讨大军,穿过大同川的时候,一代圣主被乌梁素海地区美丽的景色与湿润的气候所打动。
这位曾旋风卷地席卷欧亚大陆,被欧州人喻为“黄祸”的叱咤风云的一代天骄,立即在马背上捻须吟哦:
这地方真美啊!
国破家亡之日。
可在这里谋求复兴,
和平兴亡之世,
可在这里定居发展,
饥饿的梅花鹿,
要这里生息繁衍,
耄耄老人,可在这里頣养天年。
被成吉思汗大汗看准的乌梁素海地区,竟然成了它的后裔们生存与繁衍的摇篮。大清顺治五年(1648年)一个血管里流动着成吉思汗血液的乌拉特部落,在为清朝的统一战争中,战功卓著,被册封爵位,由呼伦贝尔大草原迁徙到遥远的乌拉山南北的广大封地,他们是历史上众多少数民族中,最后到这里定居的移居部落。于是,这悠悠牧歌,一直延续地在大同川回荡了竞两千多年。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