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模型与运动学模型
它们的区别在于,动力学模型关注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而运动学模型则只关注物体的运动状态。 动力学模型通常基于牛顿定律,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实例:
动力学模型的输入为螺旋桨提供的拉力和力矩,输出为四旋翼的速度和角速度;运动学模型的输入为动力学模型的输出,即四旋翼的速度和角速度,输出为四旋翼的位置和姿态。
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精确建模,达到精准控制!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满足设计需求。
简单来说,运动学模式,是为了更好的位置和速度控制;动力学模型9,是为了更好的力矩控制,
自己的理解来谈,因为我们的执行机构(比如电机)都是安装在机器人的关节上,而我们实际需要控制或操作的东西,都是在机器人的末端,因此通常会是存在两个空间转换的问题。即机器人的关节空间,和未端执行器的操作空间(或笛卡尔空间9)
运动学和动力学,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两个空间之间的一种映射,不知道我自己的这种说法是否精准,我个人也是这么理解的,可能不一定精准,欢迎指教!
那么为什么为什么要建模?假如说,我们需要控制机器人的末端位置[,YZ],但是我们实际的被控对象是电机,下发和执行的是电机的位置命令【theta1、theta2。。。。。】等。那么如何建立未端位置和电机位置之间的关系,就是运动学模型只需要解决的。因此同样的道理,动力学模型则是关联运动信息与关节力矩之间的关系,
那么常见的建模方法主要是几种,运动学建模主要是D-H、几何法,动力学建模的话,主要是拉格朗日方程法与牛顿-欧拉法。
当然实际的项目中,根据方法建立相关的模型是比较容易,但是实际的具体参数获取则是比较复杂,存在的挑战,尤其是动力学模型,因此又引出下一个研究点,动力学参数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