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团队招聘

团队介绍

由中山大学医学院的施莽教授、赵文婧教授、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陈耀庆教授、医学院牟相宇副教授、以及公共卫生学院(深圳)罗欢乐副教授和刘宽程副教授为核心成员组成的“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系统病原学及其防治策略研究”团队,获批深圳市高层次人才青年团队项目。

团队将集中开展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系统病原学及其防治策略研究,将建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大规模临床队列,运用系统病原学和微生物(组)学技术和方法,揭示完整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谱,鉴定新发突发传染病,并解析重要病毒感染过程中与微环境以及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了解和鉴定与重症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和宿主重要相关因子。

基于以上机制的阐明,研发具有广谱保护效果的抗呼吸道病毒的人源单抗,基于此设计分泌中和性抗体的工程化益生菌,同时初步探索基于保护性抗原决定簇的新型疫苗。该研究团队汇聚了包括病原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流行病学、合成生物学在内的一批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具有自由开放的研究氛围,是一支年轻有活力、多学科融合的前沿创新青年团队。

成员介绍

6f05d0a4ea76c6f471a5c1f97ff9e56d.png

施莽教授

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团队带头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热心肠智库专家。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等项目,累计经费达1000万人民币以上。共发表学术论文98余篇,总引用数量达9496,Google Scholar统计H-index为41,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的文章发表在 Nature (两次),PNAS等顶尖杂志,单篇最高他引超过800次。

a8946ed78230c5b5a7068280c02ef426.png

▲ 长按二维码,查看施莽教授简介详情

研究方向

1. 野生动物和虫媒生物携带潜在病原体的发现

2. 病毒与宿主、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

3. 人体呼吸道感染的病原组学研究

联系方式

shim23@mail.sysu.edu.cn

b7456e45c8b199d3e24371fae594cd40.png

赵文婧教授

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热心肠智库专家。

课题组主要开展人体微生物与疾病机制研究以及微生物组精准编辑技术的研发等相关工作;课题组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计划、深圳市高校稳定支持计划等基金支持。课题组代表性成果发表于Nature , Science , PNAS , Protein & Cell , FASEB , and 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 等。

0b220b4f8d568d2bf853ffcf185fec43.png

▲ 长按二维码,查看赵文婧教授简介详情

研究方向

人体微生物组与疾病机制研究以及微生物组精准编辑技术的研发

联系方式

zhaowj29@ms.sysu.edu.cn

9ed895232cdf7509fdce9ce2ad7d0880.png

陈耀庆教授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

主要从事呼吸道病毒感染机体后的体液应答规律研究,特别是人源单抗及疫苗免疫原设计的相关研究。国自然面上项目,深圳市重点项目的研究负责人,国自然新冠应急专项核心成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ellSTTTJournal of VirologyVirologica Sinica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786d7822a0f5359c001dec4861afbe6c.png

▲ 长按二维码,查看陈耀庆教授简介详情

研究方向

呼吸道病毒传染病的防控研究,主要包括人源单抗高通量筛选及新型疫苗免疫原的设计。

联系方式

chenyaoqing@mail.sysu.edu.cn

b3e4d1ff1d7481f55c85a597db30db2e.png

牟相宇副教授

中山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长期从事病原菌致病机理研究以及减毒活疫苗的开发工作,并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揭示了志贺菌逃脱人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近期撰文总结了对炎症性肠病有潜在预防作用的有益共栖菌以及该病有潜在促进作用的有害共栖菌,提出了以上述人类肠道共栖菌为靶点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微生态干预策略;成果发表在Protein & CellPNASInfection and Immunity等主流学术期刊上。

70360507fe5bb13ac076de9304e388ad.png

▲ 长按二维码,查看牟相宇副教授简介详情

研究方向

1. 微生物组与疾病的相关性

2. 微生物组在疾病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3. 微生物组相关的生物医药技术

联系方式

Mouxy5@ms.sysu.edu.cn

acf8362f3231635d322fc23833a3f60b.png

罗欢乐副教授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主要从事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揭示与病毒致病性相关的宿主因子;聚焦于病毒感染导致的宿主免疫应答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自由探索面上基金。已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发表在JCI, PLoS Pathog等国际期刊。

4ba2115b8dc061435e26b3d61e42dd20.png

▲ 长按二维码,查看罗欢乐副教授简介详情

研究方向

1. 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

2. 疫苗研发

联系方式

luohle@mail.sysu.edu.cn

2e9d575dddae4ab25b12cb86e21a57e1.png

刘宽程副教授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致力于病毒感染及复制机制研究,研究成果在PLOS PathogensJournal of Virology等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

7a1ba30074997adff4481d38763137d2.png

▲ 长按二维码,查看刘宽程副教授简介详情

研究方向

1. 病毒感染及复制的分子机制;

2. 病毒与宿主因子的相互作用;

3. 抗病毒药物研发。

联系方式

liukuanc@mail.sysu.edu.cn

招聘岗位

中山大学秉承“信心引才”“事业引才”“平台引才”“待遇引才”人才工作理念,一方面努力为人才提供高起点的发展平台、指引明晰的晋升路径;另一方面结合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为人才提供优渥的薪酬待遇、舒适的办公生活环境、优越的子女入学条件、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国家级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已经开始建设,将为我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契机,引进人才将因此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现此青年团队面向海内外招聘专职科研人员和博士后,招聘方向为病原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流行病学、合成生物学等。

招聘人员需求如下:

招聘人员需求

1. 特聘副研究员:有较大学术潜力;原则上取得不少于 2 项代表性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减少到 1 项;年龄不超过 38 周岁。

2. 博士后:年龄在 35岁 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 3 年,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海内外优秀博士。

招聘待遇

1. 学校将为博士后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岗位待遇,并提供额外的深圳校区工作补贴;

2. 参照《深圳市博士后资助资金管理办法》,支持申请相关补助;

3. 支持申请 “广东省博士后人才引进计划”、“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各类博士后资助项目。

工作地点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中山大学与深圳市按照世界一流大学标准合作建设的全新主体校园之一。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站在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方位上,承载着中山大学下一个百年的重托,深圳校区将探索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展要求的办学模式,努力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传承中山大学办学传统,若干学科水平位居于国内、国际前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校区。

中山大学医学院

学院坚持以临床为导向,学院与医院紧密对接,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扎根于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培养新医科创新人才和老百姓信赖的好医生,打造“名医摇篮”。

作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布局建设的主体学科领域,中山大学医科拥有 150 年悠久而辉煌的医学教育历程。医学院作为中山大学医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承中山大学医科优良的办学传统,与位于广州的中山医学院平行建设,错位发展,在加强传统主流学科的同时,布局前沿及新兴交叉学科领域,促进基础与临床医学学科的整合,重点发展感染与免疫、医学大数据与精准医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神经科学、肿瘤生物学和代谢性疾病等学科方向。

学院的学科发展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面向人民健康,通过“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山大学医科的整体水平,并在未来若干年内将学院建设成为整体水平居国内一流、部分领域国际领先的医学院。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

公共卫生学院(深圳)作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首批建设学院,传承和弘扬中山大学“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校风学风,面向我国和全球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疾病防控和全民健康等方面的巨大需求,聚焦交叉学科与前沿学术研究,以传染病特别是新发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检测技术、疫苗及药物等防控技术为重点,建设成为以传染病防控为特色,专业齐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秉承“以一流的科研支撑一流的教学,以一流的教学促进一流的科研”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传染病关键理论和防控技术平台、流行病和系统生物学研究平台以及食品安全关键理论和防控技术平台三大平台;同时,平行建设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以及卫生毒理学等研究平台。通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为我国乃至全球传染病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培养新时代公共卫生精英人才。

申请方式

有意应聘者请直接与以上合作导师联系

请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发表文章以及研究计划等相关材料电子版发送至导师邮箱,邮件主题注明:应聘职位及拟到职时间。

猜你喜欢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Cell专刊肠道指挥大脑

系列教程:微生物组入门 Biostar 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专业技能:学术图表 高分文章 生信宝典 不可或缺的人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扩增子分析:图表解读 分析流程 统计绘图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在线工具:16S预测培养基 生信绘图

科研经验:云笔记  云协作 公众号

编程模板: Shell  R Perl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50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PI请明示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相关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

85e0b3848e4080ca38be8cd2a1838fb0.png

学习16S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最新文章目录阅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