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质量是为了评估绩效,确保项目输出完整、正确且满足客户期望,而监督和记录质量管理活动执行结果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核实项目可交付成果和工作已经达到主要相关方的质量要求,可供最终验收。控制质量过程确定项目输出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这些输出需要满足所有适用标准、要求、法规和规范。本过程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开展。过程图如下所示:
控制质量过程的目的是在用户验收和最终交付之前测量产品或服务的完整性、合规性和适用性。本过程通过测量所有步骤、属性和变量,来核实与规划阶段所描述规范的一致性和合规性。
在整个项目期间应执行质量控制,用可靠的数据来证明项目已经达到发起人和/或客户的验收标准。
控制质量的努力程度和执行程度可能会因所在行业和项目管理风格而不同。例如,相比其他行业,制药、医疗、运输和核能产业可能拥有更加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为满足标准付出的工作也会更广;在敏捷项目中,控制质量活动可能由所有团队成员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执行,而在瀑布式项目中,控制质量活动由特定团队成员在特定时间点或者项目或阶段快结束时执行。
输入:
1、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管理计划组件包括(但不限于)质量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定义了如何在项目中开展质量控制。
2、项目文件
可作为本过程输入的项目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经验教训登记册。在项目早期获得的经验教训可以运用到后期阶段,以改进质量控制。
质量测量指标。质量测量指标专用于描述项目或产品属性,以及控制质量过程将如何验证符合程度。
测试与评估文件。测试与评估文件用于评估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3、批准的变更请求
在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中,通过更新变更日志,显示哪些变更已经得到批准,哪些变更没有得到批准。批准的变更请求可包括各种修正,如缺陷补救、修订的工作方法和修订的进度计划。完成局部变更时,如果步骤不完整或不正确,可能会导致不一致和延迟。批准的变更请求的实施需要核实,并需要确认完整性、正确性,以及是否重新测试。
4、可交付成果
可交付成果指的是在某一过程、阶段或项目完成时,必须产出的任何独特并可核实的产品、成果或服务能力。作为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过程的输出的可交付成果将得到检查,并与项目范围说明书定义的验收标准作比较。
5、工作绩效数据
工作绩效数据包括产品状态数据,例如观察结果、质量测量指标、技术绩效测量数据,以及关于进度绩效和成本绩效的项目质量信息。
6、事业环境因素
7、组织过程资产
工具与技术:
1、数据收集
适用于本过程的数据收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核对单。核对单有助于以结构化方式管理控制质量活动。
核查表。核查表,又称计数表,用于合理排列各种事项,以便有效地收集关于潜在质量问题的有用数据。在开展检查以识别缺陷时,用核查表收集属性数据就特别方便,例如关于缺陷数量或后果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统计抽样。统计抽样是指从目标总体中选取部分样本用于检查(如从 75 张工程图纸中随机抽取10 张)。样本用于测量控制和确认质量。抽样的频率和规模应在规划质量管理过程中确定。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可用于在部署产品或服务之后收集关于客户满意度的数据。在问卷调查中识别的缺陷相关成本可被视为 COQ 模型中的外部失败成本,给组织带来的影响会超出成本本身。
2、数据分析
适用于本过程的数据分析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绩效审查。绩效审查针对实际结果,测量、比较和分析规划质量管理过程中定义的质量测量指标。
根本原因分析 (RCA)。根本原因分析用于识别缺陷成因。
3、检查
检查是指检验工作产品,以确定是否符合书面标准。检查的结果通常包括相关的测量数据,可在任何层面上进行。可以检查单个活动的成果,也可以检查项目的最终产品。检查也可称为审查、同行审查、审计或巡检等,而在某些应用领域,这些术语的含义比较狭窄和具体。检查也可用于确认缺陷补救。
4、测试/产品评估
测试是一种有组织的、结构化的调查,旨在根据项目需求提供有关被测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客观信息。测试的目的是找出产品或服务中存在的错误、缺陷、漏洞或其他不合规问题。用于评估各项需求的测试的类型、数量和程度是项目质量计划的一部分,具体取决于项目的性质、时间、预算或其他制约因素。测试可以贯穿于整个项目,可以随着项目的不同组成部分变得可用时进行,也可以在项目结束(即交付最终可交付成果)时进行。早期测试有助于识别不合规问题,帮助减少修补不合规组件的成本。
不同应用领域需要不同测试。例如,软件测试可能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接口测试、回归测试、α 测试等;在建筑项目中,测试可能包括水泥强度测试、混凝土和易性测试、在建筑工地进行的旨在测试硬化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的无损伤测试,以及土壤试验;在硬件开发中,测试可能包括环境应力筛选、老化测试、系统测试等。
5、数据表现
适用于本过程的数据表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因果图。因果图用于识别质量缺陷和错误可能造成的结果。
控制图。控制图用于确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者是否具有可预测的绩效。规格上限和下限是根据要求制定的,反映了可允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下控制界限不同于规格界限。控制界限根据标准的统计原则,通过标准的统计计算确定,代表一个稳定过程的自然波动范围。项目经理和相关方可基于计算出的控制界限,识别须采取纠正措施的检查点,以预防不在控制界限内的绩效。控制图可用于监测各种类型的输出变量。虽然控制图最常用来跟踪批量生产中的重复性活动,但也可用来监测成本与进度偏差、产量、范围变更频率或其他管理工作成果,以便帮助确定项目管理过程是否受控。
直方图。直方图可按来源或组成部分展示缺陷数量。
散点图。散点图可在一支轴上展示计划的绩效,在另一支轴上展示实际绩效。
6、会议
以下会议可作为控制质量过程的一部分:
审查已批准的变更请求。对所有已批准的变更请求进行审查,以核实它们是否已按批准的方式实施,确认是否已完成局部变更,以及是否已执行、测试、完成和证实所有部分。
回顾/经验教训。项目团队举行的会议,旨在讨论:项目/阶段的成功要素、待改进之处、当前项目和未来项目可增加的内容、可增加到组织过程资产中的内容。
输出:
1、质量控制测量结果
控制质量的测量结果是对质量控制活动的结果的书面记录,应以质量管理计划所确定的格式加以记录。
2、核实的可交付成果
控制质量过程的一个目的就是确定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开展控制质量过程的结果是核实的可交付成果,后者又是确认范围过程的一项输入(见 5.5 节),以便正式验收。如果存在任何与可交付成果有关的变更请求或改进事项,可能会执行变更、开展检查并重新核实。
3、工作绩效信息
工作绩效信息包含有关项目需求实现情况的信息、拒绝的原因、要求的返工、纠正措施建议、核实的可交付成果列表、质量测量指标的状态,以及过程调整需求。
4、变更请求
如果控制质量过程期间出现了可能影响项目管理计划任何组成部分或项目文件的变更,项目经理应提交变更请求,且应该通过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见 4.6 节)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查和处理。
5、项目管理计划更新
项目管理计划的任何变更都以变更请求的形式提出,且通过组织的变更控制过程进行处理。可能需要变更请求的项目管理计划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质量管理计划
6、项目文件更新
可在本过程更新的项目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问题日志。多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可交付成果通常被记录为问题。
经验教训登记册。质量缺陷的来源、本应可以规避它们的方法,以及有效的处理方式,都应该记录到经验教训登记册中。
风险登记册。在本过程中识别的新风险记录在风险登记册中,并通过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管理。
测试与评估文件。本过程可能导致测试与评估文件修改,使未来的测试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