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管栅极串并联电阻作用

文章详细阐述了在MOS管电路中,栅极串联和并联电阻的作用。串联电阻主要用于限制G极瞬间电流,防止对驱动电路造成损害,抑制振荡,以及在某些情况构建硬件死区电路。并联电阻则用于提供偏置电压,保护MOS管免受静电影响,以及在电源切换时泄放栅极电荷,避免误动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MOS管栅极串联电阻作用:

我们经常看到,在电源电路中,功率MOS管的G极经常会串联一个小电阻,几欧姆到几十欧姆不等,那么这个电阻用什么作用呢?

  

如上图开关电源,G串联电阻R13

这个电阻的作用有2个作用:限制G极电流,抑制振荡。

1、限制G极电流

MOS管是由电压驱动的,是以G级电流很小,但是因为寄生电容的存在,在MOS管打开或关闭的时候,因为要对电容进行充放电,所以瞬间电流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开关电源中,MOS管频繁的开启和关闭,那么就要更要考虑这个带来的影响了。

当开启mos管为结电容充电瞬间,驱动电路电压源近似短接到地,当驱动电电压源等价电源内阻较小时,存在过流烧毁驱动(可能是三态门三极管光耦甚至是单片机不能短接到地的io口等等)的风险。

 

 

如上图,MOS管的寄生电容有三个,Cgs,Cgd,Cds

一般在MOS管规格书中,一般会标下面三个参数:Ciss,Coss,Crss,他们与寄生电容的关系如下:

Ciss=Cgs+Cgd

Coss=Cds+Cgd

Crss=Cgd

如以MOS管DMTH6004LPSQ为例:

Ciss=5399pF,可以看到,这个寄生电容是很可观的。

简单估算一下,假设Vgs=10V,dt=Tr(上升时间)=17.7ns ,Ciss=5399pF,那么可得G极在开关时的瞬间电流I=Ciss*dVgs/dt =10*5.399/17.7=3A。

用下面这个计算更准确一点。

I=Qg/(tdon+tr)=78.3/(17.7+9.9)=2.84A(VGS=10V)

I=Qg/(tdon+tr)=38.5/(17.7+9.9)=1.4A(VGS=4.5V)

在基极串联一个电阻,与Ciss形成一个RC充放电电路,可以减小瞬间电流值,不至于损毁MOS管的驱动芯片。

因为增加的这个电阻,会减缓MOS管的开启与关断时间,增加损耗。Rds从无穷大到Rds(on)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高压下Rds会消耗大量的功率,而导致mos管发热异常。所以不能接太大。这也是为什么电阻是几欧姆或者几十欧姆的原因所在。

某些型号的mos管自带栅极电阻 或 允许栅极dV/dt无穷大(一般手册会特别强调,这是卖点),驱动给的开启电压很大,即使已经发生振铃mos管也不会振荡开启/关闭

2、抑制振荡

MOS管接入电路,也会有引线产生的寄生电感的存在,与寄生电容一起,形成LC振荡电路。

 

对于开关方波波形,是有很多频率成分存在的,那么很可能与谐振频率相同或者相近,形成串联谐振电路。

串联一个电阻,可以减小振荡电路的Q值,是振荡快速衰减,不至于引起电路故障。

3、在有些电路中串联电阻还有一种用途:

与反向并联的二极管一同构成硬件死区电路形如:


驱动电路电压源为mos结电容充电时经过栅极电阻,栅极电阻降低了充电功率,延长了栅极电容两端电压达到mos管开启电压的速度;结电容放电时经过二极管,放电功率不受限制,故此情况下mos管开启速度较关断速度慢,形成硬件死区

 

二、mos管栅极并连电阻的作用:

1、为mos管提供偏置电压,起到了保护mos管的作用。

场效应管的G-S极间的电阻值是很大的,这样只要有少量的静电就能使他的G-S极间的等效电容两端产生很高的电压,如果不及时把这些少量的静电泻放掉,他两端的高压就有可能使场效应管产生误动作,甚至有可能击穿其G-S极;这时栅极与源极之间加的电阻就能把上述的静电泻放掉,从而起到了保护场效应管的作用。U=Q/C,C比较小,很少量的电荷就可能产生较高的电压。

2、作为泄放电阻泄放掉G-S的电压,防止mos管产生误动作。

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MOS管在开关状态工作时,Q1、Q2是轮流导通,MOS管栅极在反复充、放电状态,如果在此时关闭电源,MOS管的栅极就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放电状态,栅极等效电容没有电荷存储;另一个是充电状态,栅极等效电容正好处于电荷充满状态,如下图a所示。虽然电源切断,此时Q1、Q2也都处于断开状态,电荷没有释放的回路,但MOS管栅极的电场仍然存在(能保持很长时间),建立导电沟道的条件并没有消失。

这样在再次开机瞬间,由于激励信号还没有建立,而开机瞬间MOS管的漏极电源(V1)随机提供,在导电沟道的作用下,MOS管立刻产生不受控的巨大漏极电流Id,引起MOS管烧坏。为了避免此现象产生,在MOS管的栅极对源极并接一只泄放电阻R1,如下图b所示,关机后栅极存储的电荷通过R1迅速释放,此电阻的阻值不可太大,以保证电荷的迅速释放,一般在五千欧至数十千欧左右。

由于MOS的DG极之间存在寄生电容Cgd,在没导通之前,D极的高压可以通过Cgd直接灌到G极,导致MOS的损坏。此电阻起到一个释放的作用。

### MOSFET 栅极-源极电阻取值标准与建议 #### 影响因素分析 MOSFET栅极-源极之间的电阻主要影响器件的开关速度以及稳定性。当考虑MOSFET处于ON状态时,合适的栅极电阻能够控制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进而减少电磁干扰(EMI)[^2]。 对于某些类型的MOSFET而言,适当设置栅极电阻还可以调整阈值电压,这有助于优化MOSFET的工作特性,使其更易于达到所需的开启和关闭条件[^1]。 #### 开关过程中的考量 在MOSFET由导通转为截止的过程中,较小的泄放电阻有利于加快栅极电荷释放的速度,确保更快地进入截止区。然而,如果该电阻过低,则可能因为线路寄生电感引发谐振现象;为此,在实际设计中常常会在栅极电阻旁并联一个高速二极管(如1N4148),有时还会附加一个小电阻来抑制可能出现的反向谐振尖峰。 #### 实际应用指导 针对具体应用场景下的最优参数选择,虽然存在一些经验性的推荐值——比如电阻大约为10Ω、电容约为2.2nF作为初步设定起点[^3],但最终仍需依据具体的PCB布局情况及其带来的寄生效应来进行微调验证。此外,考虑到不同工作环境可能导致的变化,务必进行全面的实际测试以确认最佳配置方案。 ```python # Python代码用于模拟简单情况下MOSFET栅极电阻对波形的影响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 import signal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simulate_mosfet_waveform(Rg, Cgs): t = np.linspace(0, 1e-6, num=1000) Vg = lambda t: (1 - np.exp(-t/(Rg*Cgs))) * 5 v_values = [Vg(ti) for ti in t] fig, ax = plt.subplots() ax.plot(t*1e6, v_values) ax.set_xlabel('Time ($\mu$s)') ax.set_ylabel('Gate Voltage (V)') ax.grid(True) simulate_mosfet_waveform(10, 2.2e-9) # 使用默认的经验值进行仿真 plt.show()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