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ilog的三种描述方式(门级、RTL级、行为级)

这篇博客详细介绍了Verilog中RTL级和门级描述的区别与应用。RTL级描述更接近实际电路结构,使用连续赋值语句,而门级描述则直接对应逻辑门,适合于硬件综合。示例中展示了全加器的RTL级和门级实现,以及行为级描述的使用,强调了不同级别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门级:

  • 使用逻辑门这一级别来描述,andor……,
  • 输出部分必须是net类型,门级原语本质是模块实例调用,符合端口连接规则

RTL 中的寄存器和组合逻辑,直接反应了逻辑门直接的关系,更加接近底层,接近硬件,一般EDA工具可以把RTL描述自动编译为门级描述。所以一般不直接使用门级编程。

module Full_Add_1b_3( A, B, Cin, Sum, Cout ); 

input A; 
input B; 
input Cin; 
output Sum; 
output Cout; 
wire S1, T1, T2, T3; // -- statements -- // 

xor x1 (S1, A, B); 
xor x2 (Sum, S1, Cin); 
and A1 (T3, A, B ); 
and A2 (T2, B, Cin); 
and A3 (T1, A, Cin); 
or O1 (Cout, T1, T2, T3 ); 

endmodule


//两位全加器
`include "Full_Add_1b_3.v" 
module Full_Add_2b_3( FA, FB, FCin, FSum, FCout ) ; 
parameter SIZE = 2; 

input [SIZE:1] FA; 
input [SIZE:1] FB; 
input FCin; 
output [SIZE:1] FSum; 
output FCout; 

wire FTemp; 

Full_Add_1b_3 FA1( .A (FA[1]), .B (FB[1]), .Cin (FCin) , .Sum (FSum[1]), .Cout (FTemp)); 
Full_Add_1b_3 FA2( .A (FA[2]), .B (FB[2]), .Cin (FTemp) , .Sum (FSum[2]), .Cout (FCout)); 

endmodule

RTL级:

  • 基本语句为连续赋值语句:assign
  • 左值必须是net类型,右值无要求

使用寄存器这一级别的描述方式来描述电路的数据流方式。RTL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流水线原理图的描述。接近实际电路结构的描述,可以精确描述电路的原理、执行顺序等。其目的在于可综合。

module Full_Add_4b_1( A, B, Cin, Sum, Cout ); 

input[3:0] A; 
input[3:0] B; 
input Cin; 
output[3:0] Sum; 
output Cout; 

assign {Cout, Sum} = A + B + Cin; 
 
endmodule

行为级:

  • 结构化过程语句:initialalways,通常借助一些(+)(-)等运算符
  • 左值必须是reg类型,右值无要求;
  • 过程赋值语句
module Full_Add_4b_2( A, B, Cin, Sum, Cout );

input[3:0] A; 
input[3:0] B;
input Cin; 
output[3:0] Sum; 
output Cout; 

reg [3:0] Sum; 
reg Cout; 
 
    always @(A or B or Cin) begin 
        {Cout, Sum} <= A + B + Cin;
    end 

endmodule

教材中:模块的两种描述方式

 

 

 

 

Verilog的数据流、行为、结构化与RTL级描述_浩瀚之水_csdn的博客-CSDN博客_verilog结构化描述

verilog – 行为,RTL和门级之间的差异_linuxheik的博客-CSDN博客_rtl代码和verilog

行为级、RTL级、门级_YUI不可爱的博客-CSDN博客_rtl级

### 回答1: 使用Arrays.sort方法可以对double类型数组进行排序,语法为Arrays.sort(arrayName),其中arrayName为double类型数组的变量名。例如:double[] arrayName = {5.0, 3.2, 1.5}; Arrays.sort(arrayName);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后的数组为:{1.5, 3.2, 5.0}。 ### 回答2: 要使用Arrays.sort对double类型数组进行排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导入java.util.Arrays包,以便使用Arrays类中的sort方法。 2. 声明一个double类型的数组,用于存储待排序的数据。 3. 使用Arrays.sort方法对数组进行排序。此方法会按照升序对数组中的元素进行排序。 示例代码如下: ```java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SortDouble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ouble[] arr = {3.5, 1.2, 2.8, 0.9, 4.1}; Arrays.sort(arr);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的数组:"); for (double num : arr) { System.out.print(num + " "); } } } ``` 以上代码中,首先导入了java.util.Arrays包,并声明了一个double类型的数组arr,其中包含了待排序的数据。然后,使用Arrays.sort方法对数组进行排序。最后,通过循环遍历数组,并打印排序后的结果。 执行以上代码后,输出结果为:“排序后的数组:0.9 1.2 2.8 3.5 4.1”,即表示数组已经按照升序进行了排序。 ### 回答3: 要使用Arrays.sort对double类型数组进行排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创建一个double类型的数组,用于存储需要排序的元素。 2. 导入java.util.Arrays类,以便使用其中的sort方法。 3. 使用Arrays.sort方法对数组进行排序。可以选择使用单一或多种排序方式。 - 单一排序方式:可以直接调用Arrays.sort方法,并将需要排序的数组作为参数传入,此时将使用默认的升序排序方式对数组进行排序。例如,Arrays.sort(array)将对数组array进行升序排序。 - 多种排序方式:可以使用Comparator接口来自定义排序规则。首先需要创建一个实现Comparator接口的类,然后在sort方法中传入该类的实例作为参数。在该类中,需要实现compare方法来定义排序规则。例如,如果要按照降序排序数组array,可以创建一个Comparator类的实例,并在compare方法中返回相反的比较结果。然后调用Arrays.sort(array, comparator)来对数组进行排序。其中,array为需要排序的数组,comparator为自定义的比较器。 4. 排序之后,可以通过遍历数组来查看排序结果。 例如,假设有一个double类型的数组array,需要按照降序进行排序,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创建一个double类型的数组array,用于存储需要排序的元素。 2. 导入java.util.Arrays类。 3. 创建一个实现Comparator接口的类,例如DescendingComparator。 4. 在DescendingComparator类中,实现compare方法,并返回相反的比较结果。 5. 调用Arrays.sort(array, new DescendingComparator())来对数组array进行排序。 6. 遍历数组来查看排序结果。 这样就可以使用Arrays.sort对double类型数组进行排序。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