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并且解决的都是十分简单的问题,仅作为个人学习过程的记录。问题均为仿真SiC二极管击穿电压时出现的问题。
1、仿真不收敛,呈现锯齿状,如图1所示。电流太小,计算精度不够,还没得到可接受的精度软件就认为计算完成了,导致结果错误。需要使用Linux版本的silvaco软件(windows版本不支持修改精度),修改计算精度和方程容差参数。如go atlas改为go atlas simflags="-P 3 -128"("3"为运算使用的CPU数量,默认为1,可在运行该句后查看输出窗口),加入语句:
method climit=1e-4 maxtraps=40 itlimit=30 \
ir.tol=1.e-33 ix.tol=1.e-33 \
px.tol=1.e-22 pr.tol=1.e-43 \
cx.tol=1.e-22 cr.tol=1.e-35
不同材料参考计算精度见图2,容差参数默认值见图3
图1 计算出错的图像,实际电流约为10e-29
图2 不同材料的参考精度
图3 方程容差默认值
2、不清楚中文参数名称在silvaco中对应的参数名称
例如图4中电子电离率不知道对应的是什么,可以查手册,搜索“cm-1"比对参数名称和中文可以找到,为N.ioniza(感觉很简单,不知道为什么卡在这里那么久),同理可通过手册查到如何定义参数。我的看法:material定义材料参数,mobility修改模型参数,impact定义碰撞电离模型并修改参数。(这些是我用到了的,其中碰撞电离模型对反向击穿电压影响最大)。另外可以查看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
图4 参考文献中出现的SiC-4H材料参数
3、模型参数错误(仅限于少量错误,数量级出错,可能有用的方法)
首先查手册,看默认值,再看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中的值。图5中“Nritn.caug”实为“Ncritn.caug”,“Nitp.caug”实为“Ncritp.caug"(好像更接近第2点)。Bn1,Bn2,Bp1,Bp2均为10e7数量级。图4中电子电离率和空穴电离率分别为10e5和10e6数量级。
图5 参考文献中的模型参数
总结:做的非常不顺利,建议选择期刊作为参考文献,这几个问题花了很多时间解决令人无语。我写的也很不严谨,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1]黄意飞. 4H-SiC高压功率器件的JTE终端设计与优化[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