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大模型?
大模型,英文名叫Large Model,也被称为基础模型(Foundation Model)。
我们通常说的大模型,主要指的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类——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简称LLM)。除此之外,还有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所有这些类别合在一起,被称为广义的大模型;而狭义的大模型则特指**「大语言模型」**。
「大模型的本质」
从本质上来讲,大模型是包含超大规模参数(通常在十亿个以上)的神经网络模型。这些参数使得大模型能够处理和理解复杂的任务,如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
「神经网络的基础」
神经网络是AI领域目前最基础的计算模型。它通过模拟大脑中神经元的连接方式,能够从输入数据中学习并生成有用的输出。
如下图所示,一个典型的神经网络结构包括:
-
输入层:接收外部输入数据。
-
隐藏层:多个中间层,每层神经元与下一层的所有神经元都有连接(即全连接神经网络),负责数据的特征提取和转换。
-
输出层:生成最终的输出结果。
常见的神经网络架构有:
-
卷积神经网络(CNN):主要用于图像处理。
-
循环神经网络(RNN):适用于序列数据处理,如时间序列分析。
-
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改进版的RNN,能更好地处理长期依赖问题。
-
Transformer架构:目前业界大部分大模型都采用了这种架构,尤其擅长处理自然语言任务。
大模型的“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大模型的“大”,不仅仅是参数规模大,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参数规模大:大模型包含数十亿甚至数千亿个参数,使其能够捕捉更复杂的模式和关系。
-
架构规模大:大模型通常具有非常深的网络结构,层数可达几十层甚至上百层。
-
训练数据大:大模型需要海量的数据进行预训练,以确保其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能力。
-
算力需求大:训练大模型需要强大的计算资源,如高性能GPU集群或TPU,以支持大规模的并行计算。
以OpenAI公司的GPT-3为例,共有96层隐藏层,每层包含2048个神经元,其架构规模非常庞大。
大模型的参数数量和神经元节点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简单来说,神经元节点数越多,参数也就越多。GPT-3整个模型的参数数量约为1750亿个。
GPT-3的训练数据也非常庞大,采用了多种高质量的数据集进行预训练:
-
CC数据集:4千亿词
-
WebText2:190亿词
-
BookCorpus:670亿词
-
维基百科:30亿词
这些数据集加起来,原始数据总量达到了45TB,即使经过清洗后也有570GB。如此海量的数据确保了GPT-3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各种自然语言任务上表现优异。
还有算力需求。很具公开数据显示,训练GPT-3大约需要3640PFLOP·天。如果使用512张NVIDIA A100 GPU(单卡算力195 TFLOPS),大约需要1个月的时间。实际上,由于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中断或其它问题,实际所需时间可能会更长。
总而言之,大模型就是一个虚拟的庞然大物,具有复杂的架构、庞大的参数量、依赖海量数据,并且训练过程非常烧钱。
而参数较少(一般在百万级以下)、层数较浅的小模型,具有轻量级、高效率和易于部署的特点,适用于数据量较小、计算资源有限的垂直领域场景,如简单的文本分类、情感分析等任务。
大模型是如何训练出来的?
众所周知,大模型可以通过学习海量数据,吸收数据里面的“知识”。然后再对知识进行运用,例如回答问题、生成内容等。
而**「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训练过程。运用知识的过程,即为推理。」**
大模型的训练,又分为两个主要环节:预训练(Pre-training)和微调(Fine-tuning)。
预训练
在预训练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模型框架,例如Transformer。然后,通过“投喂”前面提到的海量数据,让大模型学习到通用的特征表示。
为什么大模型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大模型之所以具备如此强大的学习能力,主要归功于其庞大的参数规模和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
「1. 神经元与权重的关系」
如上图,深度学习模型中的每个神经元可以看做是一个函数计算单元。输入x经过一系列线性变换和非线性激活函数后,产生输出y。这个过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其中,
-
W是权重(weights),决定了输入特征对模型输出的影响程度。
-
b是偏置(bias),影响神经元的激活阈值,即神经元对输入信号的敏感程度。
-
f是激活函数,如ReLU、Sigmoid等,用于引入非线性特性。
权重是最主要的参数之一。通过反复训练,模型不断调整权重,使其能够更好的拟合训练数据。「这也就是训练的核心意义——找到最合理的权重和偏置组合,使得模型能够在新数据上表现良好。」
「2.参数与学习能力的关系」
参数越多,模型通常能够学习到更复杂的模式和特征,从而在各种任务上表现出更强的性能。
我们通常会说大模型具有两个特征能力——涌现能力和泛化能力。
当模型的训练数据和参数不断扩大,直到达到一定的临界规模后,会表现出一些未能预测的、更复杂的能力和特性。模型能够从原始训练数据中,自动学习并发现新的、更高层次的特征和模式。这种能力,被称为“涌现能力”。
“涌现能力”,可以理解为大模型的脑子突然“开窍”了,不再仅仅是复述知识,而是能够理解知识,并且能够发散思维。
泛化能力,是指大模型通过“投喂”海量数据,可以学习复杂的模式和特征,可以对未见过的数据做出准确的预测。就像董宇辉一样,书读得多了,有些书虽然没读过,他也能说几句。
「3. 过拟合的风险」
然而,参数规模越来越大,虽然能让大模型变得更强,但是也会带来更庞大的资源消耗,甚至可能增加“过拟合”的风险。
过拟合,即是指模型对训练数据学习得过于精确,以至于它开始捕捉并反映训练数据中的噪声和细节,而不是数据的总体趋势或规律。换句话说,模型变成了“书呆子”,只会死记硬背,不愿意融会贯通。
预训练使用的数据
预训练使用的数据是海量的未标注数据(几十TB)。之所以使用未标注数据,是因为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此类数据,很容易获取。而标注数据(基本上靠人工标注)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太高。
「数据预处理」
为了确保数据的质量和适用性,整个数据需要经过以下预处理步骤:
-
收集:从多个来源收集原始数据。
-
清洗:去除异常数据和错误数据。
-
脱敏:删除隐私信息,确保数据安全。
-
分类:对数据进行分类,使其更标准化,有利于后续训练。
「获取数据的方式」
获取数据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
-
个人和学术研究:可以通过官方论坛、开源数据库或研究机构获取。
-
企业:既可以自行收集和处理,也可以直接通过外部渠道(市场上有专门的数据提供商)购买。
无监督学习方法
预训练模型通过无监督学习从未标注数据中学习到通用特征和表示。常见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包括:
-
自编码器(Autoencoder):通过学习数据的压缩表示来进行重构。
-
生成对抗网络(GAN):通过生成器和判别器之间的对抗训练来学习数据分布。
-
掩码语言建模(Masked Language Modeling, MLM):随机遮蔽部分输入文本,让模型预测被遮蔽的部分。
-
对比学习(Contrastive Learning):通过对比相似和不相似的数据样本,学习数据的表示。
微调
预训练学习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个通用大模型,这种模型虽然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能力,但在完成特定任务时往往表现不佳。因此,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微调。
什么是微调?
**「微调(Fine-tuning)」**是给大模型提供特定领域的标注数据集,对预训练的模型参数进行微小的调整,使其更好地完成特定任务。通过微调,可以显著提升模型在特定任务上的性能。
微调之后的大模型可以根据应用场景分为不同层次:
-
通用大模型:类似于中小学生,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但缺乏专业性。
-
行业大模型:基于特定行业的数据集进行微调。如金融证券大模型通过基于金融证券数据集的微调,可以得到一个专门用于金融分析和预测的大模型。这相当于大学本科生,具备了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
专业大模型(或垂直大模型):进一步细分到更具体的领域,如金融领域的股票预测等。这相当于研究生,具备高度专业化的能力。
如下图所示。
微调的优势
- 减少计算资源需求
- 微调阶段使用的数据量远小于预训练阶段,因此对算力的需求也小很多。通常只需要少量的GPU或TPU即可完成微调过程。
- 提高任务特定性能
- 预训练模型在广泛的数据上学习到了通用特征,但这些特征不一定能很好地适用于特定任务。通过微调,模型可以在特定任务上表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
- 避免重复投入
- 对于大部分大模型厂商来说,他们一般只做预训练,不做微调。而对于行业客户来说,他们一般只做微调,不做预训练。“预训练+微调”这种分阶段的大模型训练方式,可以避免重复的投入,节省大量的计算资源,显著提升大模型的训练效率和效果。
微调的具体步骤
-
选择合适的标注数据集:标注数据集是微调的关键。需要根据具体任务选择高质量的标注数据,确保数据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
调整模型参数:在微调过程中,通过对少量标注数据的训练,对预训练模型的参数进行微小的调整,使其更适合特定任务。常见的微调方法包括:
-
全层微调:调整所有层的参数。
-
部分层微调:仅调整部分层的参数,保留其他层的参数不变。
-
冻结部分层:冻结某些层的参数,仅调整新添加的层或特定层的参数。
- 评估模型性能:微调完成后,需要对大模型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性能、稳定性和准确性等,以确认模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
-
使用实际数据或模拟场景进行测试。
-
比较模型在不同任务上的表现。
-
分析模型的推理速度和资源消耗。
- 部署与推理:评估和验证完成后,大模型就可以部署到生产环境中,用于推理任务。此时,模型的参数已经定型,不再变化,可以真正开始工作。推理过程就是用户通过提问或提供提示词(Prompt),让大模型回答问题或生成内容。
完整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大模型到底有什么作用?
按训练数据类型分类的大模型
根据训练的数据类型和应用方向,大模型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
语言大模型(以文本数据进行训练)
-
音频大模型(以音频数据进行训练)
-
视觉大模型(以图像数据进行训练)
-
多模态大模型(结合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模态的数据)
每种类型的大模型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
「语言大模型」
应用场景:自然语言处理(NLP)
-
功能特点:
-
理解、生成和处理人类语言:能够理解和生成高质量的自然语言文本。
-
文本内容创作:生成文章、诗歌、代码等。
-
文献分析:自动摘要、关键词提取、情感分析等。
-
机器翻译: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
对话系统:如ChatGPT,用于构建智能聊天机器人。
-
典型应用:
-
内容创作:自动生成新闻报道、博客文章、技术文档等。
-
客服支持:自动化客户服务,回答用户问题。
-
教育辅助: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编写作文等。
-
法律文件处理:审查合同、撰写法律意见书等。
「音频大模型」
应用场景:语音识别与合成
-
功能特点:
-
识别和生成语音内容:能够准确识别语音并转换为文本,或根据文本生成自然的语音。
-
典型应用:
-
语音助手:如Siri、Alexa等智能语音助手。
-
语音客服:自动应答电话客服系统。
-
智能家居控制:通过语音命令控制家电设备。
-
语音转文字:会议记录、采访转录等。
「视觉大模型」
应用场景:计算机视觉(CV)
-
功能特点:
-
识别、生成和修复图像:能够识别物体、场景、人脸等,并生成或修复图像。
-
典型应用:
-
安防监控:实时监控和异常检测。
-
自动驾驶:识别道路、行人、交通标志等。
-
医学影像分析:辅助医生诊断疾病,如X光、CT扫描等。
-
天文图像分析:识别星系、行星等天体。
「多模态大模型」
应用场景:跨领域任务
-
功能特点:
-
整合并处理来自不同模态的信息:可以处理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据。
-
典型应用:
-
文生图:根据文本描述生成相应的图像。
-
文生视频:根据文本描述生成视频内容。
-
跨媒体搜索:通过上传图片搜索相关的文字描述,或通过文字搜索相关图片。
-
多媒体内容创作:生成包含文本、图像、音频的综合内容。
按应用场景分类的大模型
除了按照数据类型分类,大模型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一步细分。
-
金融大模型:用于风险管理、信用评估、交易监控、市场预测、合同审查、客户服务等。
-
医疗大模型: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基因分析、健康管理等。
-
法律大模型:用于法律咨询、合同审查、案例分析、法规检索等。
-
教育大模型:用于个性化学习、在线辅导、考试评估、课程推荐等。
-
代码大模型:用于代码生成、代码补全、代码审查、编程助手等。
-
能源大模型:用于能源管理、故障预测、优化调度等。
-
政务大模型:用于政策分析、舆情监测、公共服务等。
-
通信大模型:用于网络优化、故障诊断、服务质量提升等。
大模型的发展趋势
截至2024年3月25日,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数量已经超过100个,号称“百模大战”。这些大模型的应用领域、参数规模各有不同,但背后都是高昂的成本。根据行业估测的数据,训练一个大模型的成本可能在几百万美元到上亿美元之间。例如,GPT-3的训练成本约为140万美元,而Claude 3模型的训练费用高达约1亿美元。
随着行业的逐渐理性化,大模型的发展趋势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从追求参数规模到注重实际应用
-
「头部企业继续探索超大规模模型」:尽管大部分企业已经将万卡和万亿参数视为天花板,但是仍有一些头部企业在死磕参数规模更大的超大模型(拥有数万亿到数千万亿个参数),如OpenAI、xAI等。马斯克宣布xAI团队成功启动了世界上最强大的AI训练集群,由10万块H100组成,主要用于Grok 2和Grok 3的训练和开发。
-
「其他企业转向实用化」: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再往上走的意愿不强烈,钱包也不允许。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关注点从“打造大模型”转向“使用大模型”,如何将大模型投入具体应用、吸引更多用户、通过大模型创造收入成为各大厂商的头等任务。
- 大模型的轻量化与端侧部署
-
「AI手机、AI PC、具身智能的概念越来越火」:为了将大模型的能力下沉到终端设备,AI手机、AI PC、具身智能等概念成为新的发展热点。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厂商推出了具有更强AI算力的手机芯片,OPPO、vivo等手机厂商也在手机中内置了大模型,并推出了许多原生AI应用。
-
「第三方AI应用的数量激增」:根据行业数据显示,具有AI功能的APP数量已达到300多万款。2024年6月,AIGC类APP的月活跃用户规模达6170万,同比增长653%。
-
「轻量化技术的应用」:为了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上运行,大模型将通过剪枝、量化、蒸馏等技术进行轻量化,保持性能的同时减少计算资源需求。这使得大模型可以在移动设备、嵌入式系统等环境中高效运行。
- 开源与闭源并行
-
「开源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大部分大模型是基于开源大模型框架和技术打造的,实际上是为了迎合资本市场的需求或蹭热度。开源大模型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低成本进入AI领域的途径,促进了创新和应用的多样化。
-
「闭源大模型的高端竞争」:有能力做闭源大模型的企业并不多,但这些企业的闭源大模型往往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定制化能力,适用于对数据隐私和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
- 多模态融合的趋势
- 「跨领域任务处理」:多模态大模型结合了NLP和CV的能力,通过整合并处理来自不同模态的信息(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可以处理复杂的跨领域任务,如文生图、文生视频、跨媒体搜索等。
大模型会带来哪些挑战?
大模型确实是一个强大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节约时间、提升效率,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以下是大模型在伦理、法律、社会和经济层面的主要挑战:
- 影响失业率
-
「岗位替代」:大模型所掀起的AI人工智能浪潮可能导致一些人类工作岗位被替代,尤其是那些重复性高、规则明确的工作,如客服、数据录入、内容审核等。
-
「失业率上升」: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短期内可能会导致失业率上升,给社会稳定带来压力。
- 版权与知识产权问题
-
「内容生成争议」:大模型基于已有数据进行学习,生成的内容(文本、图像、音乐、视频等)可能引发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这些内容虽然帮助了创作,但也“引用”了人类创作者的作品,界限难以区分。
-
「打击创作热情」:长此以往,可能会打击人类的原生创作热情,减少原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
- 算法偏见和不公平
-
「偏差传递」:训练数据中存在的偏差会导致大模型学习到这些偏差,从而在预测和生成内容时表现出不公平的行为。例如,性别、种族、宗教等方面的偏见可能被无意中强化。
-
「社会影响」:大模型生成的内容可能被用于政治宣传和操纵,影响选举和公共舆论,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平等。
- 被用于犯罪
-
「恶意用途」:大模型可以生成逼真的文本、图像、语音和视频,这些内容可能被用于诈骗、诽谤、虚假信息传播等恶意用途。
-
「监管难度」:由于大模型生成的内容难以区分真假,给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
- 能耗问题
-
「资源消耗」: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带来了巨大的碳排放。
-
「无意义的碳排放」:很多企业为了服务于资本市场或跟风,盲目进行大模型训练,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导致了无意义的碳排放。
总之,大模型在伦理、法律、社会和经济层面带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公众意识等手段,可以在充分发挥大模型优势的同时,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零基础如何学习AI大模型
领取方式在文末
为什么要学习大模型?
学习大模型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极大地促进个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发展。大模型技术,如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正在推动着人工智能的新发展阶段。通过学习大模型课程,可以掌握设计和实现基于大模型的应用系统所需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从而提升自己在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制定方面的能力。此外,大模型技术在多个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增加,掌握这一技术将有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并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
①AI+教育:智能教学助手和自动评分系统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通过AI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方案,提高学习效果。
②AI+医疗:智能诊断系统和个性化医疗方案让医疗服务更加精准高效。AI可以分析医学影像,辅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同时根据患者数据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③AI+金融:智能投顾和风险管理系统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实时监控金融市场,识别潜在风险。
…
这些案例表明,学习大模型课程不仅能够提升个人技能,还能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大模型就业发展前景
根据脉脉发布的《2024年度人才迁徙报告》显示,AI相关岗位的需求在2024年就已经十分强劲,TOP20热招岗位中,有5个与AI相关。
字节、阿里等多个头部公司AI人才紧缺,包括算法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推荐算法、大模型算法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
除了上述技术岗外,AI也催生除了一系列高薪非技术类岗位,如AI产品经理、产品主管等,平均月薪也达到了5-6万左右。
AI正在改变各行各业,行动力强的人,早已吃到了第一波红利。
最后
大模型很多技术干货,都可以共享给你们,如果你肯花时间沉下心去学习,它们一定能帮到你!
大模型全套学习资料领取
如果你对大模型感兴趣,可以看看我整合并且整理成了一份AI大模型资料包,需要的小伙伴文末免费领取哦,无偿分享!!!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加上后会一个个给大家发
部分资料展示
一、 AI大模型学习路线图
整个学习分为7个阶段
二、AI大模型实战案例
涵盖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皆可用。
三、视频和书籍PDF合集
从入门到进阶这里都有,跟着老师学习事半功倍。
四、LLM面试题
五、AI产品经理面试题
六、deepseek部署包+技巧大全
😝朋友们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V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