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声明:
以下资料均属于本人在学习过程中产出的学习笔记,如果错误或者遗漏之处,请多多指正。并且该文档在后期会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补充完善。感谢各位的参考查看。
笔记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配合。
如果存在相关知识点的遗漏,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看到后将在第一时间更新。
作者:Aliven888
1、BSD 场景概述
通过对日益严重的交通事故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发现,车辆 盲区 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诱因;所以,对车辆盲区进行 监测预警 显得尤为重要。开发安全可靠的盲区预警系统对汽车工程的发展、交通安全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BSD 预警应用场景
打开车辆 BSD(blind spot detection)功能开关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当有目标物体进入驾驶员的视野盲区时,车辆配备的安全系统会立即启动,通过车辆的预警系统发出 视觉 和 听觉 预警,以此来警示驾驶员,从而避免潜在的交通事故。
目前盲区检测功能主要包含以下两种:
- SBSD: 侧边盲区检测(英文全称:side blind spot detection),实时监控驾驶员视野的侧方或者后方盲区,并在其盲区范围内出现目标物体时,发出提示或者警告信息。
- STBSD: 转向盲区检测(steering blind spot detection),在车辆转向过程中,实时监测驾驶员转向盲区,并在其盲区范围内出现目标物体时,发出提示或者警告信息。
盲区检测主要是应用于公路上,对车辆侧面或B柱后8m(不同车辆检测距离也不一样)范围内车辆,或者接近车辆进行预警。
注意事项: 盲区检测(BSD)不包含以下几种 低速 场景的检测(比如:引擎盖前方蹲着的小孩、A柱侧面的电瓶车、倒车时车辆尾部的小朋友或者其他障碍物等等)。
3、BSD 预警目标
- 机动车(各类汽车,摩托车)。
- 非机动车(电瓶车,自行车等)。
4、BSD 优缺点
4.1、优点
- 帮助驾驶员发现车辆盲区内目标物体,避免潜在的交通事故,进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 对于不易察觉的目标物体(比如摩托车,电瓶车,自动车等),也能起到和好的预警作用。
- 在大雨、大雾、夜间光线昏暗等等场景下,毫米波雷达都能更准确的判断接近的车辆。
4.2、缺点
- 当车辆穿越隧道时,太过靠近隧道墙壁时,BSD 会将隧道墙壁误认为是目标物体,出现错误预警。
- 按照预警判断逻辑,当本车主动超车时,目标物体也会进入本车盲区,进而触发 BSD 预警。
- 当目标物体在盲区范围内停留时间比较短时(通常是超车时间小于 1s),也不会触发 BSD 预警。
5、BSD 预警条件
- 车子启动,且处于 非 R(Reverse) 档 状态下。
- 在预警区域(盲区检测范围)内,存在目标物体。
- 车速达到一定阈值时(通常是 15km/h),才会触发 BSD 预警。
- 目标物体在本车盲区范围内停留时间超过一定时间(通常是大于1s)。
注意事项:
- 由于不同车企对盲区检测的范围存在差异(盲区检测原理是一致的),所以这里就不单独介绍具体的检测区间范围数据了。
- 直到目标物体离开本车预警区域,预警提示才会解除。
6、BSD 预警分级
- 一级预警(视觉预警):检测到盲区范围内存在目标物体时,通过后视镜警示灯或者车内其他警示灯发出预警。
- 二级预警(视觉+听觉预警):在一级预警已经被触发的情况下,驾驶员依旧对车子进行危险操作,此时就会触发二级预警。
7、BSD 性能需求
漏报履 | < 0.1 % |
---|---|
误报率 | < 0.1 % |
注意事项: 当前给出的仅仅是通常场景下性能需求,在实际项目中,不同车厂对该性能要求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