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效果:
下面我带大家走一遍这个制作流程,保证你看完之后就能动手操作了。
第一步:准备考勤记录表
首先,咱们得有一个完整的员工考勤记录表,这个表格通常会包含——
- 员工的名字
- 日期
- 上下班打卡时间
- 迟到早退、请假、加班
等等内容。你可以根据公司具体的考勤管理制度,调整表格的内容。一般来说,考勤记录表可能是这样的:
你可以根据自己公司考勤的规则,增加一些列,比如“迟到分钟数”,“早退分钟数”,“是否请假”,“加班小时”等等。
第二步:定义考勤问题
那什么叫做“考勤问题”呢?这得看你们公司具体的考勤管理规则了。一般来说,常见的考勤问题包括:
- 迟到:上班时间已经过了员工规定的打卡时间。
- 早退:下班时间到了,员工却提前离开。
- 缺勤:员工没有按照规定来上班,也没有请假。
- 请假:请假有可能算作正常,但如果超过了公司规定的范围,或者没有提前申请,这也是一个问题。
- 加班不申报:有的员工加班了,但没按时报告公司,可能就会影响后续的薪资或其他管理流程。
第三步:设计考勤报表
1.明确考勤规则
在设置考勤打卡表单之前,需要先明确考勤的规则,比如:
- 上下班时间:明确上下班打卡时间,对打卡状态进行标记。如迟到、早退等。
- 考勤周期:明确考勤周期,便于后期对考勤周期内的数据进行统计。
- 考勤地点:圈定考勤范围,超过考勤范围不允许打卡。
2.考勤字段设置
姓名、部门以及签到日期字段通过默认值自动填写:
「归属考勤周期」字段根据「日期」字段匹配 考勤周期 表中的数据,自动完成 联动:
上下班要求时间通过 公式 自动计算得出:
打卡时间通过公式计算,设置为系统时间:
用于定位签到地点的字段为 定位字段,可以设置定位字段的签到地点以及允许微调的签到范围:
打卡状态通过公式进行标记:
当打卡状态为“迟到”时,还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迟到分钟数:
同样的,如果打卡状态为早退,则同样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早退分钟数:
早退分钟数和迟到分钟数的显示通过 显隐规则 来控制,只有打卡状态出现早退或迟到时显示对应的字段:
3.辅助字段设置
辅助字段用于相关计算的辅助,其中,「辅助字段-统计标识」、「辅助字段-迟到/早退统计标识」、「辅助字段-统计标识」用于 考勤确认 中的数据统计。「辅助字段-重复值统计」用于后文【2.4 重复值校验】。
字段权限全部设置为不可见不可编辑:
为了不可见字段能够计算出结果,在表单不可见字段赋值设置中,需要将不可见字段赋值设置「始终重新计算」:
4.重复值校验
字段「辅助字段-重复值统计」用于表单重复值校验,目的是为了控制成员重复签到或者重复签退:
公式如下:
设置好公式后,对该字段设置不允许重复即可:
5.表单提交校验
如果企业设置了弹性打卡,比如 30 min 以内弹性,则迟到超过 30 min 或者早退超过 30 min 不允许打卡,只能请假或者补签。那么可以在表单属性处设置表单提交校验,如下图所示:
迟到超时的打卡提交校验公式如下:
6.效果演示
打卡时,除了定位字段需要员工手动定位,其他字段均通过公式或者默认值填充,无需手动编辑。充分保证了打卡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