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参悟-2] - 心理学中“自证预言“的数学推理

本文探讨了自证预言的心理学现象,通过数学概率分析解释了给他人贴标签后行为变化的可能性,强调了标签对个体行为的深远影响。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作者主页(文火冰糖的硅基工坊):文火冰糖(王文兵)的博客_文火冰糖的硅基工坊_CSDN博客

本文网址:https://mp.csdn.net/mp_blog/creation/editor/123172564


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种在心理学上常见的现象,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也指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期望行事。“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一种自证预言。

如果,一开始把对方定位不可信,大脑为了证明自我判断的正确性与否,需要多次证明,如果每次可信与不可信的概率各为50%,经过连续3次,最终被证明可信的概率为1/8,仅仅大约12.5%,最终证明不可信的概率为87.5%。如果需要五次验证,最终被证明可信的概率是1/32,概率仅仅为3.125%,证明不可信的概率是96.875%,即极大概率证明不可信。

如果,一开始把对方定位可信,大脑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也需要多次证明,如果每次可信与不可信的概率各位50%,经过3次,最终证明不可信的概率为1/8,仅仅大约12.5%,最终证明可信的概率为87.5%。如果需要五次验证,最终证明不可信的概率就是1/32,概率仅仅为3.125%,证明可信的概率是96.875%,即极大概率证明可信。

这个数学公式清楚得可以看出:
如果给他人贴一个坏孩子的标签,5次验证后孩子为坏孩子的概率为97%,成为好孩子的概率仅仅为3%。
如果给他人贴一个好孩子的标签,5次验证后孩子为好孩子的概率为97%,成为坏孩子的概率仅仅为3%。

如果被贴一个不可信任的标签,5次验证后,被验证不可信任的概率为97%,转为可信任的概率仅仅为3%。
如果被贴一个可信任的标签,5次验证后,被验证可信任的概率为97%,转为不可信任的概率仅仅为3%。

而现实生活中,有何止仅仅是5次验证,这个自证预言的概率更高,逆向转换的概率更低,代价更大。


作者主页(文火冰糖的硅基工坊):文火冰糖(王文兵)的博客_文火冰糖的硅基工坊_CSDN博客

本文网址:https://mp.csdn.net/mp_blog/creation/editor/12317256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文火冰糖的硅基工坊

你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