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里采用gmx_MMPBSA-1.5.1 进行MM/GBSA自由能计算。
01、结合能:
常见的结合能分为化学结合能和分子间结合能:
在配体(包括药物)和受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牵涉到两类相互作用,即非键相互作用和共价相互作用。
01.01、化学结合能:
化学结合能是指原子或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时释放的能量,或者将化学键断裂所需的能量。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化学结合能通常以千焦每摩尔(kJ/mol)为单位。
而共价相互作用则牵涉到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需要用量子力学的方法进行考察。在药物分子和受体的相互作用时,一般只牵涉到非键相互作用。
01.02、分子间结合能:
分子间结合能是指分子之间通过非键相互作用结合时释放的能量。这种结合能通常比化学键能小得多,但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溶解性、沸点等)有重要影响。
非键相互作用包括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相互作用以及氢键相互作用等等,这些相互作用都可以通过力场计算进行比较简单的表达。
02、焓:
焓(Enthalpy)是一个热力学状态函数,用符号 H 表示。它定义为系统内能 U 与压力 P 和体积 V 的乘积之和:
在分子模拟体系NPT系综中,焓变主要考虑内能变化(动能、势能【弹簧例子】)和体积变化。
在溶液中能自发结合的两个分子,前后能量发生改变,体系总能量降低。其能量变化不是结合自由能,仍然是内能的变化,能量减低以热的形式释放。
03、熵:
表示体系的混乱程度。结合前,分子自由度大,结合后分子变得稳定,自由度下降,无序度将会降低。在溶液中进行时,参与结合的分子的无序度降低,周围的溶剂分子也会受影响。两个分子在结合前后,体系内分子的排列混乱程度发生的变化,即熵变。
-
正熵变(ΔS > 0):体系的混乱程度增加,即体系变得更加无序。
-
负熵变(ΔS < 0):体系的混乱程度减少,即体系变得更加有序。
04、自由能:
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自发,并非单独看焓变或者熵变,而是综合两者的变化(即自由能)进行判断。
结合自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