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光电流

文章目录

光电流

假设光被完全吸收而没有反射,并且所有的电子都被收集起来,光电流可以简单地由每秒产生的e-h对的数量来确定。在实际的光敏器件中,如pn结、PPD和MOS电容器,由于其有限的厚度和前表面的光反射,不能保证完全的光吸收。完全的电荷收集也不确定,因为一些载流子可能无法到达电极或重新组合。

在本节中,我们将考虑用作光电二极管的pn结中的光电流,因为这适用于许多其他器件和配置。在图像传感器中,光电二极管通常在反向偏置和断开后以积分模式工作。产生的电子不会离开光电二极管,而是释放其电容,并降低其上的电压。这是关闭复位晶体管的3T像素的情况,也是4T像素的情况,没有任何电极连接到PPD。图3.1所示pn结模型在n侧有一个偏置电极,通过偏置电极施加恒定电压。这只是为了说明;即使偏置电极是浮动的,并且在照明下其上的电压降低,我们将表明光电流具有可忽略的偏置依赖性。

无论掺杂剂或自由载流子的浓度如何,硅中的任何地方都会产生电子-空穴对。在深度为w的耗尽区产生的电流对被迅速分离并作为漂移电流收集,而在中性区产生的电流对在收集前必须先扩散出去,从而产生扩散电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比尔-朗伯定律 Φ ( x ) = Φ 0 e − α x Φ(x) =Φ_0e^{-αx} Φ(x)=Φ0eαx,入射光通量Φ0(单位面积每秒光子数)到达图3.1的光电二极管表面减小,其中α为吸收系数,x为深度。光子通量的减小是由于e-h对的吸收和产生。由于每个被吸收的光子产生一对光子对,我们可以说光子通量的衰减速率等于e-h对浓度的增加速率。在深度x处光子通量的变化率为:
d Φ ( x ) d x = − α Φ 0 e − α x (3.1) \frac{dΦ(x)}{dx} = -αΦ_0e^{-αx}\tag{3.1} dxdΦ(x)=αΦ0eαx(3.1)

因此,e-h生成速率G(x)(每 c m 3 cm^3 cm3每秒生成的载流子数)为:

G ( x ) = − α Φ 0 e − α x (3.2) G(x) = -αΦ_0e^{-αx}\tag{3.2} G(x)=αΦ0eαx(3.2)

漂移电流密度 J d r J_{dr} Jdr可以通过(3.2)对耗尽深度W积分得到。图3.1中的pn结是不对称的,n侧掺杂更重,因此耗尽主要延伸到p侧。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可以假设n面很薄,损耗从x = 0开始,可以得到:
J d r = q ∫ 0 W G ( x ) d x = q Φ 0 ( 1 − e − α W ) (3.3) J_{dr} = q\int_0^WG(x)dx = qΦ_0(1-e^{-αW})\tag{3.3} Jdr=q0WG(x)dx=qΦ0(1eαW)(3.3)

如果w远大于吸收深度1/α,则式(3.3)中的指数项变得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漂移电流仅取决于光子通量。

在图3.1中,结的n侧的厚度被严重夸大,以说明e-h对产生的位置如何强烈地依赖于波长。紫光(λ = 400 nm)产生了前0.2 μm的几乎所有载流子,这些载流子完全包含在中性n型硅中。另一方面,深红色(λ = 700 nm)在10 μm深度内没有被完全吸收,并且到处产生e-h对。

在中性区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向外扩散,直到一些达到耗尽并被收集。这就产生了一个扩散电流,其密度与耗尽边缘的电子浓度np的梯度成正比:

J d i f f = q D n ( ∂ n p ∂ x ) x = W (3.4) J_{diff} = qD_n\big(\frac{\partial n_p}{\partial x}\big)_{x=W}\tag{3.4} Jdiff=qDn(xnp)x=W(3.4)

与耗尽电流一样,我们认为n侧非常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从中性p型半导体稳态条件下的扩散方程(3.5)可以找到 n p n_p np的梯度,平衡了(3.2)中的扩散、复合和光生三项:

D n ∂ 2 n p ∂ x 2 − n p − n p 0 τ n + G ( x ) = 0 (3.5) D_n\frac{\partial ^2 n_p}{\partial x^2} - \frac{n_p-n_{p0}}{τ_n} + G(x)=0\tag{3.5} Dnx22npτnnpnp0+G(x)=0(3.5)

其中 D n D_n Dn为扩散系数, τ n τ_n τn为电子寿命, n p 0 n_{p0} np0为p型中性硅中的电子浓度。使用[1]中的解决办法,条件为x→∞(厚中性半导体)时, n p = n p 0 n_p = n_{p0} np=np0,x=W时(耗尽边缘电子浓度为零)时, n p = 0 n_p = 0 np=0,代入式(3.4),得到扩散电流为:

J d i f f = q Φ 0 ( α L n 1 + α L n ) e − α W + q n p 0 D n L n (3.6) J_{diff} = qΦ_0\big(\frac{αL_n}{1+αL_n}\big)e^{-αW}+qn_{p0}\frac{D_n}{L_n}\tag{3.6} Jdiff=qΦ0(1+αLnαLn)eαW+qnp0LnDn(3.6)

式中 L n = D n τ n L_n = \sqrt{D_nτ_n} Ln=Dnτn 为电子扩散长度。总光电流密度为(3.3)和式(3.6)之和:

J p h = J d i f f + J d r = q Φ 0 ( 1 − e − α W 1 + α L n ) + q n p 0 D n L n (3.7) J_{ph} =J_{diff}+J_{dr} = qΦ_0\big(1-\frac{e^{-αW}}{1+αL_n}\big)+qn_{p0}\frac{D_n}{L_n}\tag{3.7} Jph=Jdiff+Jdr=qΦ0(11+αLneαW)+qnp0LnDn(3.7)

(3.7)中的第二项不依赖于光照。我们将在3.2.3节中看到,这是扩散暗电流(3.26),通常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光电流密度变为:

J p h = q Φ 0 ( 1 − e − α W 1 + α L n ) (3.8) J_{ph} = qΦ_0\big(1-\frac{e^{-αW}}{1+αL_n}\big)\tag{3.8} Jph=qΦ0(11+αLneαW)(3.8)

括号中的项乘以最大可能电流 J p h = q Φ 0 J_{ph} = qΦ_0 Jph=qΦ0,是光电二极管效率η的度量,称为量子效率(QE)[1]。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考虑到反射造成的光损失,但如果将反射光的比例R加到(3.8)中,QE变为[1]:

η = ( 1 − R ) ( 1 − e − α W 1 + α L n ) (3.9) η = (1-R)\big(1-\frac{e^{-αW}}{1+αL_n}\big)\tag{3.9} η=(1R)(11+αLneαW)(3.9)

图3.1中最长波长(λ = 700 nm)的吸收系数为 1900 c m − 1 1900 cm^{−1} 1900cm1,对应的吸收长度为 1 / α = 5.26 μ m 1/α= 5.26 μm 1/α=5.26μm(见表1.1)。当W≈6 μm时,(3.8)中的指数项为0.34,其本身会显著减小光电流。然而,在p型硅中掺杂 N A < 1 0 15 c m − 3 N_A<10^{15} cm^{−3} NA<1015cm3,特别是对于外延材料,扩散长度为数百微米,因为电子寿命在毫秒区域[2]。这使得分母 1 + α L n 1 + αLn 1+αLn足够大,因此光电流非常接近最大值qΦ0。因此,在厚的光电二极管中,只要 L n L_n Ln大,即使损耗很小,也可以通过扩散收集所有电荷。尽管如此,最小化无场区域是一个好主意,这样大部分电荷就会被漂移收集起来。扩散很慢,降低了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因为相邻像素产生的电荷会混合在一起,如果我们想要一个清晰的图像,最好避免这种情况。

这个结论是推导式(3.8)的结果,它假设结的p侧非常厚(x→∞)。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图像传感器是建立在厚度在5到20 μm之间的外延硅片上的。epi层生长在高掺杂的p++型衬底上,厚度约为700 μm。图3.2显示了建立在这种外延晶片上的光电二极管。阴极的n+注入非常浅,以尽量减少内部的无场区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衬底的电阻率约为 0.01 Ω . c m 0.01 Ω.cm 0.01Ω.cm,对应于掺杂浓度 ≈ 1 0 19 c m − 3 ≈10^{19}cm^{−3} 1019cm3。在如此高的掺杂浓度下,电子寿命要短得多(低于 1 0 − 7 10^{−7} 107s),扩散长度仅在1微米左右。这意味着在衬底中产生的大部分光电子都丢失了。n+阴极的情况要好得多,因为它通常很浅(图3.2中为0.1 μm),并且比电子的扩散长度小得多,因此由于复合而损失的电荷很少。

在图3.2所示的光电二极管中,由于中性硅的漂移和有效扩散的结合,外延层中产生的电子被充分收集。在衬底中产生的大多数电子都丢失了,这降低了波长大于约600 nm的QE。这个相当简单的模型允许我们直接从比尔-朗伯定律计算QE。在距离 t e p i t_{epi} tepi处未被吸收的光的比例降低了QE:

η = ( 1 − R ) ( 1 − e − α t e p i ) (3.10) η = (1-R)\big(1-e^{-αt_{epi}}\big)\tag{3.10} η=(1R)(1eαtepi)(3.10)

图3.2中的结构与PPD非常相似,尽管没有使用相同的种植体类型。PPD的阴极不是浅的n+注入,而是相似深度的p+ pinning 注入。耗尽包括n型PPD注入和外延层的一部分。因为它已经耗尽了,所以不管里面的掺杂类型是什么。外延层的中性部分与衬底相同。因此,对于基于pn结的光电二极管和基于PPD的光电二极管,光电流的考虑是相同的。

参考书目:

  1. CMOS image sensor,Konstantin D Stefanov,2022
  • 22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光电流-it图是用于分析电效应的实验数据的图像表示电效应是指当照射到金属表面,会发生电子的解离和释放。光电流-it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研究电效应的基本特性。 在光电流-it图中,横轴表示入射强或照强度。纵轴则表示所测得的光电流的大小。图中的曲线通常会呈现出一些特征性的变化。 首先,在强较低的情况下,图中的曲线会呈现出一个起始点,这被称为截止电压。当强低于截止电压光电流几乎为零。这是因为光子的能量不足以克服金属表面束缚电子的势垒,导致没有电子被释放出来。 其次,当强逐渐增加,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电流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这是因为更多的光子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使电子从金属表面逃逸出来。这个线性的关系可以用来计算电效应的量子效应和能量。根据Einstein的电效应方程,光电流强成正比,并与光子能量呈线性关系。 然而,随着强继续增加,光电流将达到一个饱和值。这是因为当强足够高,金属表面上的所有束缚电子都会被解离出来,已经没有更多的束缚电子可以逃逸出来,因此光电流不再增加。 通过分析光电流-it图,我们可以了解到电效应的基本特性,包括截止电压、线性关系以及饱和电流。这些信息对于研究电效应的机理、量子性质以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