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称重技术,网上搜不到的重点(三):单AD测量

本文详细介绍了多点称重与两点称重的概念,通过力学分析探讨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在信号处理方面,讨论了传感器信号的叠加方式,并提出了并联连接的简易方案。在标定过程中遇到的数据不稳定问题,提出了可能的干扰源和解决方案。尽管最终实现了准确称重,但文中也指出了可能出现的称重偏差及纠偏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提高加工精度、调整传感器参数等。此外,还涉及了电位器调节信号平衡的纠偏技术及其在批量生产中的挑战。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多点称重

用一个传感器称重,我们称之为单点称重。与单点称重相对的,自然就是多点称重了。多点称重,就是用多个传感器称重。它们可能是下面的样子(如图3-1):

图3-1 两个单点传感器组成的两点称重

        也可能是下面的样子(如图3-2):

图3-2 四个单点传感器组成的两点称重

        也有可能是你自己设计的样子。

二、两点称重        

我们这里只讨论两点称重。        

结构变了,力学关系就也变了。        

我们先看单点称重理想分析(如图3-3):

图3-3 单点称重力学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理想状态下,单点称重力学关系极其简单,这也是我们做单点称重时盲做容易的原因。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两点称重的力学关系(如图3-4)。

图3-4 两点称重力学分析

        我们知道,从物理力学的角度看,要准确分析推导一个结果,还是比较难的,甚至还要用到导数微积分,这些,我早忘得二五加以八去了。但是,无论什么方式推导出一个公式,它都得符合一个规律,那就是当一个物体在某个方向处于静止状态时,这个方向的合力是0。有了这个盲分析依据,我们就可以用初中教科书的学问去做大学教科书的难题了。        现在,我们诠释一下公式g = -(f31 + f32)的含义。        去掉称重机构分摊自重,被称物体向下重力是两只传感器提供的支持力之和,但方向相反。这显然合理,不要说初中物理,连小学文化不要,我用脚趾头都知道这个道理。三、两点称重的信号处理        根据分析,我们知道,两点称重重量,其实就是两个传感器称出重量的一个叠加,这映射到信号处理上,显然应该映射成一种信号的叠加。

         

前面的帖子我们就解剖过,这种传感器就是一个电阻。电阻在电路中的叠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串叠加,一种是并叠加。无论哪种叠加,信号的变化都能反应到电压信号上。所以,如果我们不用公式,全凭感觉盲分析的话,这两种叠加都是可以的。        有了这个理论基础,接下来就是实践。从实践的角度讲,显然是并线比较简单,只要把对应的先拧在一起就行了。串接得考虑很多拓扑问题……。当然,我就不废这个劲了,我喜欢怎么简单怎么来。        不过,作为产品,你把线拧在一起,这可不太正宗。正宗的做法是,做一个接线HUB(如图3-5):

图3-5

        这样,装配时**就可以了(如图3-6):

图3-6

四、标定        

经过一通操作猛如虎,仔细一想原来程序还能走。这就简单了。上电,标定!标定……竟然发现,标0还算顺利,标20就不那么痛快了,过不去(如图3-7):

图3-7

        直觉感觉应该是接收的数据不太稳定,这得代码里看看…… 

        

看了一下,果然是数据不太稳定。不但数据不太稳定,而且还有一种白看了的感觉,因为debug时,我们看到的数据还并非实时数据。实际运行时,0.08秒取一次数据,debug时,都不知道多少秒看一下,这意义似乎不大。因此,看数据这操作,就罢了。        

经过反复实践发现,标20也并非一直标不过去,在某一个时间段,还是很容易过去的,但是在另一个时间段(比如过了下午5点),那就是死活也过不去。难道……?        

总归,数据不稳定,是现象。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现象?难道是传感器自带生物钟?到了时间点就摆烂?这显然我不信。于是我就只有怀疑我这附近有一个定时发生的干扰源了。        

但是我没有证据,也无心恋战。所以这里我就把这个问题甩给坛友们去撸了,我只想也很想知道真相。        

为了绕过这个问题,我就在容易标过去的那个时间点完成标定。请大家原谅我对学科的不严谨态度。

五、称重        

标定完成,自然就是称重了。既是两点称重,就得多点检测一下称重的准确性。        

先看左侧称重(如图3-8):

图3-8

嗯?19.99kg,貌似很准哪!这就意外了。再看右侧称重吧,我有一种不详的预感,这侧也差不多是准的(如图3-9):

图3-9

嗯?20.01kg?果不其然哪!这莫不是开挂的节奏?准虽然是好事,但这并不是写本帖所要的结果。因为在此之前的大量证据表明,现在这种结果绝对是一个例外。既然意外了,我们还是将意外进行到底吧,最后验证一下中间称重(如图3-10):

图3-10

20.00kg。这在意料之中,算不得悬念。在什么位置标定,在什么位置称重,当然是最准的。

不过,这里,准确值并不是我想要给大家看的。按理,大概率事件应该是中间标定,中间标定点称重是准的,然后两端称重,一端偏轻,一端偏重,并且这个规律固定,不会出现某端时重时轻的情况。

不过,称重时,能见到重量值±0.01的跳动,说明传感器信号的稳定性不是那么好,这也为标定时会出现标不过去的情况提供了一个真相。

六、纠偏        

既然这次撸帖没撸出不平衡的测试样,我就只有口述纠偏这个事了。        

两点称重的大概率情况,两端称重是不准的,会存在一端恒重、一端恒轻的情况,并且两端的误差绝对值并不相同。        

也就是说,两点称重,通常存在偏差。这是因为机械结构的非对称性、传感器固有参数的非对称性、装配导致的非对称性造成的。总之,就是因为相同的重量在两个传感器上产生了不同的测值,导致了简单地叠加计算出现了偏差。        

既然出现了偏差,就应该着手纠偏。纠偏也就从导致偏差的原因着手进行。        

1、选择刚性较好的受力支撑材料;        

2、提高机械加工工艺,生产出精度高的工件,例如孔位准确,孔垂直度高;        

3、尽量减少机械自重在两个传感器上的分摊偏差;        

4、选择固有参数尽量一致的传感器配对使用;        

如果,我是说如果,这四步能让你的两点称重秤获得较好准确性,下面的操作就不需要了。因为有些操作在生产上,是一种很痛苦的抉择。        

5、通过分别在两个传感器+EXE端各接一个电位器,来调节测值纠偏(如图3-11):

图3-11

        具体做法是,将标准砝码放一个传感器上,调节该传感器的电位器,达到一个理想值(譬如,等于砝码重),然后将标准砝码放另一个传感器上,调节该传感器的电位器,与前一个传感器理想值相同,然后再重复这个过程,直到砝码在两个传感器上都称出相同的值为止。        这种电位器调信号平衡纠偏的方法很管用,甚至很多地磅上确实使用的是这种纠偏方法,但是,这个纠偏的过程很痛苦。如果批量生产,这种操作将会直接影响你的产量。然后就是,如果你调准了,你该如何保持这种状态?你或许会说,我可以把电位器的旋钮打上螺丝胶固定,这样貌似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是,如果你的机械结构在运输途中出现了变化,你又将如何自处?所以很多秤就把电位器调节供能留给用户自己玩了。你看,这就是个技术瓶颈,你若不会玩,那就要学习了。然后这门技术,其实就是个**肋。        

当然,从生产的角度讲,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做好了1、2、3、4后就解决问题的,所以5通常也难以省略。但是理论上,一个可靠的生产工艺,是可以做到省略5的。这就告诉我们,生产工艺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知识产权,得重视!
---------------------
作者:yyy71cj
链接:https://bbs.21ic.com/icview-3221312-1-1.html
来源:21ic.com
此文章已获得原创/原创奖标签,著作权归21ic所有,任何人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 0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