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PCB 板的整个处理流程中,无论是检测、调试还是查找故障,都有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PCB采用飞针测试检验电路板品质,而检测这些细节关乎产品质量,不容忽视。
一、PCB 板检测常识
1. 检测设备使用规范
严禁在无隔离变压器时,用已接地测试设备接触底板带电的电视、音响等设备来检测 PCB 板。即便常见收录机有电源变压器,但面对特殊、大功率或电源性质不明的相关设备,务必先确认底盘是否带电,否则易引发电源短路,殃及集成电路,扩大故障。
2. 电烙铁注意事项
检测 PCB 板要留意电烙铁绝缘性能。禁止带电使用烙铁焊接,确认烙铁不带电并最好接地,对 MOS 电路更要谨慎,采用 6 - 8V 低压电烙铁更安全。
3. 了解集成电路原理
检测前需熟悉所用集成电路及其相关电路工作原理,包括功能、内部电路、电气参数、引脚作用、正常电压与波形等,如此分析检查会更顺畅。
4. 避免引脚短路
测试 PCB 板时,像电压测量或用示波器探头测波形,表笔或探头别因滑动造成集成电路引脚间短路,尽量在与引脚连通的外围印刷电路测量,扁平型封装 CMOS 集成电路测试时尤需小心。
5. 测试仪表内阻要求
测量集成电路引脚直流电压,应选表头内阻大于 20KΩ/V 的万用表,不然某些引脚电压测量误差会较大。
6. 功率集成电路散热
功率集成电路要散热良好,不可在无散热器且大功率状态下工作。
7. 检测引线合理安排
如需加接外围元件替代集成电路损坏部分,应选小型元器件且接线合理,特别要处理好音频功放与前置放大电路接地端,避免寄生耦合。
8. 保证焊接质量
焊接要确保焊牢,注意焊锡堆积、气孔易致虚焊。焊接时间一般不超 3 秒,内热式 25W 左右烙铁为宜。焊好后要用欧姆表检查引脚间有无短路及焊锡粘连,确认无误再通电。
9. 谨慎判断集成电路损坏
别轻易断定集成电路损坏。多数集成电路直接耦合,一处电路异常可能致多处电压变化,且有些软故障不引起直流电压改变,即便引脚电压正常也未必表明集成电路完好。
二、PCB 板调试方法
新拿到 PCB 板,先大致观察有无裂痕、短路、开路等问题,必要时检查电源与地线间电阻。对于新设计且元件多的电路板,调试有难度。可按以下步骤:
1. 初步观察与电源检测
先观察板上情况,之后安装元件。相互独立模块,没把握时可部分安装(小电路可一次全装)。先装电源部分,上电检测输出电压。没把握时可用带限流功能的可调稳压电源,预设过流保护电流,慢慢调电压并监测输入输出电压及电流,正常则电源部分 OK,否则找故障点重调。
2. 逐步安装与测试其他模块
接着逐个安装其他模块,每装一个就按上述步骤上电测试,避免因设计或安装错误过流烧坏元件。
三、寻找 PCB 板故障的方法
1. 测量电压法
确认各芯片电源引脚、参考电压及各点工作电压是否正常。比如硅三极管导通时 BE、CE 结有正常电压范围,超出可能是结开路等故障。
2. 信号注入法
将信号源加至输入端,依次测各点波形找故障点。也可用镊子碰触输入端看输出端反应(热底板或高电压电路除外),碰前级无反应而后级有反应,问题可能在前级。
3. 其他方法
还可通过看、听、闻、摸等方法找故障。“看” 元件有无机械损坏;“听” 工作声音是否正常;“闻” 有无异味;“摸” 试探器件温度,功率器件工作应在 70 度以下,以此判断其工作状态。
掌握这些 PCB 板相关的处理方法,能更高效准确地保障 PCB 板的质量与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