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走路、穿衣这些平常的活动,因摩擦会产生幅值各异的静电电压。虽说这静电能量微小,对人体无害,可对电子元器件而言,却不容小觑。在干燥环境下,人体静电(ESD)电压轻松就能超过 6 - 35Kv。当我们用手触碰电子设备、线路板(PCB)或板上元器件时,瞬间的静电放电,极有可能干扰元器件或设备,严重时甚至会损坏设备或 PCB 上的元器件。
不同行为产生的静电电压有所不同,而静电本质上是一种电能,存在于物体表面,是正负电荷局部失衡产生的现象,像常见的摩擦起电就属于静电放电。静电问题一直是电子产品的一大困扰,其放电电流产生的电磁场,会通过电容耦合、电感耦合或空间辐射耦合等方式,严重干扰电路。所以,在线路板设计的最初阶段,就必须把静电防护考虑进去。
在进行线路板设计时,PCB 布局要遵循一定原则。尽可能将静电保护器件安置在靠近输入端或者连接器的位置,而且静电保护器件与被保护线之间的线路距离要尽可能短。在容易发生静电放电的边缘,设置隔离距离至关重要。以机架类产品为例,每千伏静电电压的击穿距离大概在 1mm,要是设置一个 35mm 的隔离区,就能抵御 35Kv 的静电电压。
低速板静电防护设计
- 走线要横平竖直,尽量减少信号线路并排走线,降低信号干扰。
- 要是空间条件允许,走线越粗越好,增强线路稳定性。
- 参照高速电路设计理念进行布线,提升线路性能。
- 避免在 PCB 边缘处理时钟、复位信号等重要信号线,防止静电干扰。
- 所有 PCB 板的传导环路,包括电源和地线环路,都应尽量缩小。
- 单面或双面板,在无电源平面时,电源走线旁必须有一根地线。
- 优先选择多层板布线,优化线路布局。
高速板静电防护设计
- 走线需有良好的地平面,保障信号稳定传输。
- 滤波器、光耦、交流电源线与弱信号线之间要保持足够间距。
- 长距离走线添加低通滤波器(C、静电器件、RC、LC),过滤杂波。
- 增加屏蔽罩进行隔离,防止被保护导线与未被保护导线并排走线。
- 避免与其他器件使用同一条回路连接公共接地点,减少干扰。
防止出现静电的通用办法
- 确保地的完整性,加大地的泄放面积,均匀平整地铺铜,维持地的电阻值稳定。
- 对板外围进行环绕地设计,用接地包围数据线。
- 地孔数量越多越好,让每层地紧密相连。
- 在 PCB 上安装光耦合器或者变压器,结合介质隔离和屏蔽,抑制静电放电冲击。
- 将 PCB 的 GND 与外壳地单点接地,防止静电放电电流在机箱上产生的电压耦合进电路,注意在电缆入口处接地。
- 若 PCB 面积充足,且整机系统的搭接、静电泄放通道良好,可在 PCB 周围设置接地防护环,裸铜处理并通过众多过孔连接。
如果你对内容的结构、细节还有其他想法,比如想补充实际案例,或者进一步细化某个部分,都可以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