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叠层结构优化方案
四层PCB推荐采用信号层-地平面-电源层-信号层结构。地平面采用完整铜箔(2oz厚度),电源层分割区域间距≤5mm。发热元件下方布置导热过孔阵列,孔径0.3mm,间距1-1.5mm,形成三维散热路径。
二、内层铜平面散热设计要点
-
铜层厚度选择
• 普通区域:1oz铜箔(35μm)
• 高发热区域:2-3oz铜箔(70-105μm),导热能力提升25%-50%
• 铜面积计算:每瓦功耗需≥100mm²铜箔
-
铜层布局策略
| 布局方式 | 实施方法 | 散热效果 |
| 热岛设计 | 发热元件下方铺2oz铜箔(面积≥20x20mm) | 局部降温8-12℃ |
| 星形扩散 | 从热源放射状布置铜线(线宽≥0.5mm) | 初始热扩散效率提升40% |
| 多层互联 | 内层铜平面通过热过孔连接表层/底层 | 整体热阻降低30% |
三、散热孔与焊盘应用规范
-
散热孔设计要求
• 孔径与间距:0.3-0.5mm孔径,1-1.5mm间距栅格排列
• 孔内处理:镀铜厚度≥25μm,填充导热银浆提升30%效率
• 布局原则:
-
BGA区域每焊盘配置4个过孔
-
MOSFET下方布置9-16孔阵列
-
避免在焊盘边缘0.2mm内打孔
-
散热焊盘优化方案
• 扩展焊盘:功率器件焊盘向外扩展0.5-1mm
• 开窗处理:去除阻焊层,直接接触散热器(接触面积提升50%)
• 材料选择:采用沉金处理(厚度0.05-0.1μm)降低接触热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