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特性曲线

通过对NP结的掺杂程度来划分e/c极;集电结相对重掺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极管在硬件设计中太过普遍了,不过要很好的理解三级管的特性,却没有那么简单,下图的曲线中截止区和放大区理解较为容易,而饱和区不能看图理解,否则会很迷糊。

(1)截止区:简单的讲就是三极管未导通,Ube<打开电压,一般是小于0.5或者0.7V,此时Ib=0,Ic=Iceo≈0.

(2)放大区:发射结正偏(Ube>0),集电结反偏(Ubc<0),即Vc>Vb>Ve, 此时Ic=βIb,成线性放大关系。

(3)饱和区:发射结正片,集电结正偏(Uce<Ube),βIb>Ic,Uce≈0.3V。即Vc<Vb; 饱和区的理解较为难,简单的讲有两种情况下会出现饱和区,一是集电极供电电压低,另外一种情况是随着基极电流Ib的不断增大,集电极电流不可能一直线性倍数增大,当基极电流增大到一定数值后,集电极的电流就不变了,此时会出现一个临界值,会导致集电结反偏,进而出现饱和区。可见,进入饱和区的一个重要点就是要Ib足够大。在这里不要对照下图曲线,这个曲线会让你更迷糊,记住概念就好。

    对于集电极电压,需要按照公式Uce=VCC-βIb 来计算,随着Ib的增大,Uce会减小,这样就会出现Ube>Uce即集电结正偏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嵌入式中常用三极管的截止区和饱和区配合实现“开关”的原理,当三极管处于截止区时,“开关”断开,Uce≈VCC;当三极管处于饱和区时,“开关”闭合,Uce≈0V。驱动三极管在截止区和饱和区之间进行切换,需要CPU输出脉冲信号,只有高低电平,而不是模拟信号。

### 如何仿真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 使用立创EDA进行仿真 为了仿真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以采用立创EDA软件来搭建相应的测试电路并运行仿真实验。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搭建测试电路** 构建一个包含NPN型或PNP型三极管的基础放大器电路模型,在该电路中应合理配置基极、集电极以及发射极连接方式,并加入必要的偏置电阻和直流电源[^1]。 2. **设置仿真环境** 完成电路设计之后,点击菜单栏中的“仿真”,随后进入“仿真设置”。在此界面内指定所需的分析类型——通常情况下选择DC Sweep(直流扫描),以便获取不同输入条件下输出响应的变化情况;同时设定好待测变量范围及其步长大小等参数。 3. **执行仿真过程** 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启动仿真程序,等待计算结束后观察所得数据图表即为所求得的三极管伏安特性曲线。通过调整实验条件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 #### 利用LTspice实现更深入的研究 除了上述提到的方法之外,另一款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内的免费开源工具—LTspice同样适用于此类任务。其优势在于内置丰富的元器件库资源可供调用,支持多维度动态交互式绘图功能便于直观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机制。 - 对于希望深入了解三极管内部结构与其宏观表现之间关联性的读者而言,借助此平台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完成各项探索活动。例如绘制Ic-Vce关系图以展示饱和区、线性区及截止区间隔分布状况;或是改变温度系数考察热效应所带来的影响差异等等[^4]。 ```python # Python代码仅作为示例并不参与实际仿真过程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plot_v_i_curve(voltage, current): """ 绘制简单的VI特性曲线 """ plt.plot(voltage, current) plt.xlabel('Voltage (V)') plt.ylabel('Current (mA)') plt.title('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V-I Characteristic Curve') plt.grid(True) plt.show()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