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学习目的,将DS90LV012A英文数据手册翻译为中文数据手册,分享给需要的小伙伴。
水平有限,烦请谅解。如翻译有误,请留言,笔者将尽快更正,谢谢~
本文仅展现原理部分,详细电性能参数、封装等信息参照中文数据手册,下载链接如下:
lmk04821中文数据手册资源-CSDN文库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lu2289504634/89530525
1 特征
- 支持 JEDEC JESD204B
- 超低RMS抖动
- 88 fs RMS抖动(12 kHz 至 20 MHz)
- 91 fs RMS抖动(100 Hz 至 20 MHz)
- -162.5 dBc/Hz 本底噪声@245.76 MHz
- 来自 PLL2 的多达 14 个差分设备时钟
- 最多 7 个 SYSREF 时钟
- 最大时钟输出频率 3.1 GHz
- 来自 PLL2 的 LVPECL、LVDS、HSDS、LCPECL 可编程输出
- 来自 PLL1 最多 1 个缓冲 VCXO/晶体输出
- LVPECL、LVDS、2xLVCMOS 可编程
- 双环 PLLatinum™ PLL 架构
- PLL1
- 多达 3 个冗余输入时钟
- 自动和手动切换模式
- 无中断切换和 LOS
- 集成低噪声晶体振荡器电路
- 输入时钟丢失时的保持模式
- PLL2
- 归一化 [1 Hz] PLL 本底噪声为-227 dBc/Hz
- 鉴相频率高达 155 MHz
- OSCin 倍频器
- 两个集成的低噪声 VCO
- 50% 占空比输出分频,1 至 32(偶数和奇数)
- 精密数字延迟,动态可调
- 25 ps 步进模拟延迟
- 多模式:双 PLL、单 PLL 和时钟分配
- 工业温度范围:-40 至 85°C
- 支持 105°C PCB 温度(在散热焊盘处测量)
- 3.15 V 至 3.45 V 工作电压
- 封装:64 引脚 QFN(9.0 mm × 9.0 mm × 0.8mm)
2 应用
- 无线基础设施
- 数据转换器时钟
- 网络、SONET/SDH、DSLAM
- 医疗/视频/军事/航空航天
- 测试和测量
3 描述
LMK0482x 系列是业界支持 JEDEC/JESD204B的最高性能的时钟调节器。
PLL2 的 14 个时钟输出可配置为设备时钟和 SYSREF 时钟,以驱动7个JESD204B转换器或其他逻辑器件。可通过直流和交流耦合提供SYSREF时钟。不仅限于JESD204B应用,14 个输出中的每一个都可单独配置为用于传统时钟系统的高性能输出。
LMK0482x 系列的高性能,再加上在功耗或性能之间进行权衡的能力、双 VCO、动态数字延迟、保持模式和无损模拟延迟等特性,使其成为提供灵活的高性能时钟树的理想之选。
4芯片对比表
4.1 芯片配置信息
5 芯片引脚及功能
引脚 |
I/O |
描述 |
|
编号 |
名称 |
||
1 |
DCLKout0 |
O |
设备时钟输出0。差分时钟输出,隶属于时钟组0。为尽量减少噪声,应使时钟组中的所有输出保持相同频率或无杂散干扰的频率。如果未使用,则将输出格式缓冲器设置为断电,并让引脚处于浮空状态。 |
2 |
DCLKout0* |
||
3 |
SDCLKout1 |
O |
SYSREF/设备时钟输出1。差分时钟输出,隶属于时钟组0。为尽量减少噪声,应使时钟组中的所有输出保持相同频率或无杂散干扰的频率。如果未使用,则将输出格式缓冲器设置为断电,并让引脚处于浮空状态。 |
4 |
SDCLKout1* |
||
5 |
RESET/GPO |
I/O |
设备复位输入或 GPO。如果用作复位输入,引脚极性和标称160kΩ上拉或下拉由寄存器设置控制。如果用作输出,则可设置为推挽式或开漏式。 |
6 |
SYNC/SYSREF_REQ |
I |
同步输入。可用于复位分频器、触发SYSREF脉冲发生器,或从 SYSREF 分频器请求SYSREF连续模式。引脚极性由寄存器设置控制。标称160 kΩ下拉。 |
7 |
—— |
NC |
引脚必须保持浮空 |
8 |
—— |
NC |
|
9 |
—— |
NC |
|
10 |
Vcc1_VCO |
P |
VCO LDO电源,去耦电容要求随系统频率变化,详见10.1章节“引脚连接建议” |
11 |
LDObyp1 |
BP |
LDO旁路。必须在该引脚附近放置10μF的电容器,将其旁路到地。 |
12 |
LDObyp2 |
BP |
LDO旁路。必须在该引脚附近放置0.1μF的电容器,将其旁路到地。 |
13 |
SDCLKout3 |
O |
SYSREF/设备时钟输出3。差分时钟输出,隶属于时钟组1。为尽量减少噪声,应使时钟组中的所有输出保持相同频率或无杂散干扰的频率。如果未使用,则将输出格式缓冲器设置为断电,并让引脚处于浮空状态。 |
14 |
SDCLKout3* |
||
15 |
DCLKout2 |
O |
设备时钟输出2。差分时钟输出,隶属于时钟组1。为尽量减少噪声,应使时钟组中的所有输出保持相同频率或无杂散干扰的频率。如果未使用,则将输出格式缓冲器设置为断电,并让引脚处于浮空状态。 |
16 |
DCLKout2* |
||
17 |
Vcc2_CG1 |
P |
时钟输出2和3的电源。去耦电容要求可能随系统频率而变化。有关建议,请参阅引脚连接建议。 |
18 |
CS* |
I |
SPI 芯片选择。低电平有效输入。不使用时必须从外部拉高或主动驱动为高电平。 |
19 |
SCK |
I |
SPI时钟。高电平有效输入。标称160 kΩ 下拉。 |
20 |
SDIO |
I/O |
SPI 数据。该引脚可实现双向I/O。作为输出,该引脚可配置为漏极开路或推挽式。开漏输出需要外部上拉。寄存器设置可禁用该引脚的输出功能。其他 GPIO 引脚也可配置为传统 4 线SPI的SPI MISO(主-入-从-出)。 |
21 |
Vcc3_SYSREF |
P |
SYSREF 分频器和 SYNC 的电源。去耦电容要求可能随系统频率而变化。有关建议,请参阅引脚连接建议。 |
22 |
SDCLKout5 |
O |
SYSREF/设备时钟输出5。差分时钟输出,隶属于时钟组2。为尽量减少噪声,应使时钟组中的所有输出保持相同频率或无杂散干扰的频率。如果未使用,则将输出格式缓冲器设置为断电,并让引脚处于浮空状态。 |
23 |
SDCLKout5* |
||
24 |
DCLKout4 |
O |
设备时钟输出4。差分时钟输出,隶属于时钟组2。为尽量减少噪声,应使时钟组中的所有输出保持相同频率或无杂散干扰的频率。如果未使用,则将输出格式缓冲器设置为断电,并让引脚处于浮空状态。 |
25 |
DCLKout4* |
||
26 |
Vcc4_CG2 |
时钟输出 4、5、6 和 7 的电源。去耦电容要求可能随系统频率而变化。有关建议,请参阅引脚连接建议。 |
|
27 |
DCLKout6 |
O |
设备时钟输出6。差分时钟输出,隶属于时钟组2。为尽量减少噪声,应使时钟组中的所有输出保持相同频率或无杂散干扰的频率。如果未使用,则将输出格式缓冲器设置为断电,并让引脚处于浮空状态。 |
28 |
DCLKout6* |
||
29 |
SDCLKout7 |
O |
SYSREF/设备时钟输出7。差分时钟输出,隶属于时钟组2。为尽量减少噪声,应使时钟组中的所有输出保持相同频率或无杂散干扰的频率。如果未使用,则将输出格式缓冲器设置为断电,并让引脚处于浮空状态。 |
30 |
SDCLKout7* |
||
31 |
Status_LD1 |
I/O |
可编程状态引脚。默认情况下,该引脚被配置为高电平有效输出,表征PLL1锁定检测的状态。其他状态条件和输出极性可通过寄存器选择。该引脚可配置为开漏或推挽输出。 |
32 |
CPout1 |
O |
电荷泵 1 输出。该引脚连接至 PLL1 的外部环路滤波器元件以及 VCXO 控制电压引脚。 |
33 |
Vcc5_DIG |
P |
为 SPI 总线和 GPIO 引脚等数字电路供电。去耦电容要求可能随系统频率而变化。有关建议,请参阅引脚连接建议。 |
34 |
CLKin1 |
I |
(默认)PLL1的参考时钟输入端口1。可配置为直流或交流耦合。可接受单端或差分时钟。如果在单端配置中未使用,则使用 0.1-μF 电容连接至 GND。如果两个引脚都未使用,则保持浮空。有关单端信息,请参阅 "驱动 CLKin 和 OSCin 输入"。 |
FBCLKin |
用于外部时钟的反馈输入(零延迟模式)。可配置为直流或交流耦合。可接受单端或差分时钟。如果在单端配置中未使用,则用 0.1-μF 电容连接至 GND。如果两个引脚都未使用,则保持浮空。有关单端信息,请参阅 "驱动 CLKin和OSCin输入"。 |
||
Fin |
外部 VCO 输入(外部 VCO 模式)或时钟分配输入(分配模式)。可配置为直流或交流耦合。可接受单端或差分时钟。如果在单端配置中未使用,则使用 0.1-μF 电容连接至 GND。如果两个引脚都未使用,则保持浮空。有关单端信息,请参阅 "驱动 CLKin 和 OSCin 输入"。 |
||
35 |
CLKin1* |
I |
(默认)PLL1 的参考时钟输入端口1。可配置为直流或交流耦合。可接受单端或差分时钟。如果在单端配置中未使用,则使用0.1-μF电容连接至GND。如果两个引脚都未使用,则保持浮空。有关单端信息,请参阅 "驱动CLKin和OSCin输入"。 |
FBCLK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