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是指将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分离之后,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生长、增殖或再生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
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目录
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一、细胞全能性和细胞学说
细胞全能性学说(cell totipotent theory)在细胞学说的启示下,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1902)提出高等植物器官可不断分割,直至分成单个细胞,每个细胞都可以像胚胎细胞一样,经过体外培养成为完整植株。
二、植物细胞全能性
1943年,美国White提出细胞具有全能性(totpotent)的学说。认为每个植物细胞都具有该物种全部的遗传物质,在适宜条件下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1958年,Steward 胡萝卜韧皮部得到完整植株。
植物全能性的两个含义:
- 每个植物细胞都具有母体的全部遗传特性;
- 每个细胞都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发育成为母体一样的植株。
三、植物全能性的实现
(一)表达的条件
两个阶段:脱分化与再分化。
满足的两个条件:
- 具有较强的全能性的细胞从植物组织抑制性影响下解脱出来,使其处于独立存在发育的离体条件。
- 赋予离体细胞一定刺激,包括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光周期、温度、酸碱度等。
(二)实现的途径
- 1.以植物的离体细胞(如根、茎、叶、花、果实、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中柱鞘)为培养材料,可以诱导形成完整植物体。
- 2.以植物的性细胞(如小孢子、大孢子)作为培养条件,可以诱导形成完整植物体。
- 3.用酶解法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培养裸露的原生质体,可以使原生质体发育成杂种植物。
- 4.加入促融剂,可以诱导两个不同种的原生质体融合,继续培养可发育成杂种植物。
- 5.将外源基因通过不同基因载体(Ti质粒或Ri质粒)引入植物细胞,使植物细胞在分子水平上发生修饰,经过离体培养之后可以再生成具有新性状的植物体。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分化
一、植物细胞的分化
(一)概念
细胞分化(defferentiation)指由发育起始状态的合子沿个体发育方向不断分化出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不同的细胞】组织、器官而最终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即由于细胞的分工而导致其结构和功能或发育方式改变的过程。
细胞水平上,细胞分化就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的过程。
全能性概念是理解分化的基础,两方面含义:
- 细胞变得与先前的状态不同;
- 细胞变得与相邻细胞不同。
(二)植物细胞分化的现象
(三)分子遗传学说
细胞分化过程受位置效应影响。
植物细胞分化过程中,分生细胞可以通过逐渐液泡化而进行成熟生长。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是薄壁细胞,具有脱分化的潜能和较高的可塑性,在特定的条件下又可产生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和组织,如不定芽、表皮细胞及愈伤组织等。一般已分化细胞具各种细胞器,但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器的差异很大。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存在不可逆分化如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形态发生的基础,它是由基因决定和调节的。在一个已经分化的成熟细胞中,通常只有5%-10%的基因活化,其他大部分遗传信息无法表达。
基因表达的差异也会导致代谢途径的差异,导致结构的差异。
二、离体条件下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一)细胞的脱分化与再分化
细胞基因活动模式发生可逆变化,细胞脱离原状态而回复到分生状态,这一变化叫做脱分化或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callus)。
脱分化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诱导,再次开始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或胚状体等,即再分化(redeffierentiation)。
(二)离体条件下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
分为三个时期
1.诱导期
- 指细胞准备进行分裂的时期。
- 加速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细胞质增多。液泡减小,核增大,球形;核仁明显变大,RNA增多,恢复分裂能力,开始脱分化。
2.分裂期
- 进入分裂期是脱分化的完成。再分化的开始。
- 被启动的细胞全面活跃分裂。启动分裂细胞体积变小,旺盛物质合成,恢复到分生组组织状态。细胞分裂快,结构疏松,未器官化,颜色浅而透明。
3.分化期
- 形成期,出现组织分化,如周皮分化和微管组织分化。
- 一方面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大量愈伤组织,另一方面细胞开始再分化。
- 表面分裂减慢,内部分裂开始,出现瘤状结构外表面。
特点:
- 第一,脱分化形成的分生细胞再分化形成薄壁细胞。组成愈伤组织中主要细胞类群,在适宜条件可以变为分生细胞。
- 第二,在薄壁细胞中,长形薄壁细胞出现木质化增厚线条,形成管状分子,管状分子端壁上形成穿孔,首尾相连,形成一纵行排列的导管。
愈伤组织转到分化培养基后,形成器官或体细胞胚。
愈伤组织如果不及时继代培养,就会进入衰退老化期,丧失细胞分裂和形态发生能力,最终褐变死亡。
三、愈伤组织的生长和继代
愈伤组织(callus)指植物受机械、动物或微生物等伤害后,创伤部位细胞脱分化而不断增殖形成松散排列、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非器官化组织。
植物愈伤组织一般为淡黄色或白色,也有淡绿色或红色,老化的愈伤组织多转变为黄色或褐(黑)色。
植物器官或组织在进行离体培养时,外植体也能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形成是成熟细胞脱分化的结果,愈伤组织形成后,通过器官或体细胞胚胎发生可实现植株的再生。
(一)生长特性
1.愈伤组织类型
两类:
胚性愈伤组织(embryonic callus,EC)和非胚性愈伤组织(non-embryonic callus,NEC)。
- 胚性愈伤组织质地坚实,颜色有乳白色或黄色,表面有球形颗粒,生长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