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eAF | 利用Affinity Field聚类进行车道线实例分割

论文《LaneAF》提出了一种利用Affinity Field进行车道线检测和实例分割的方法,解决了现有算法无法处理任意数量车道线的问题。网络结构包括二值分割、垂直和水平Affinity Field输出,通过后处理聚类实现实例分割。实验结果显示,LaneAF在TuSimple和CULane数据集上表现出色,能准确分离接近的车道线实例。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论文:https://arxiv.org/abs/2103.12040

开源代码:https://github.com/sel118/LaneAF


0

动机

车道线检测对于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至关重要。全球范围内多种多样的车道线以及复杂的道路场景均对车道线检测算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使用逐像素二分类的方法是检测车道线的主流方法,然而,二分类的输出结果并不能将不同的车道线分开;虽然有一些聚类或者实例分割的方法能够区分不同的车道线,但是它们都有最大车道线检测数量的限制。上述原因阻碍了车道线检测算法的落地。

作者提出了LaneAF算法,该方法利用Affinity Field结合二分类分割的方法进行车道线检测和实例分割,该方法性能好,且能检测数量变化的车道线。

01

算法结构

网络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使用DLA-34作为Backbone,网络输出二值的分割结果、Vertical Affinity Field(VAF)和Horizontal Affinity Field(HAF)。

使用HAF、VAF,结合二值分割结果,能够在后处理中对任意数量的车道线进行聚类,得到多个车道线实例。


02

Affinity Field

给定图像中的每个位置 ,HAF和VAF为每个位置分配一个向量,将HAF记作 ,将VAF记作

2.1 如何构建Affinity Field

使用ground truth构建HAF和VAF,将ground truth到HAF和VAF的映射函数分别记作

对于图像第 行中车道线 所包含的每个点

### 回答1: Affinity Propagation是一种聚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或“亲和力”,自动发现数据点的聚类结构。与一些传统聚类算法不同,Affinity Propagation不需要预先设定聚类数量,因此适用于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聚类。 ### 回答2: Affinity Propagation是一种聚类算法,它是基于信息传播的想法而设计出来的。它通过信息传播的过程来寻找相似性较高的数据点,并把它们聚到一起。跟其他聚类算法不同的是, Affinity Propagation没有预先设定簇的数量。在归纳出每个点与其他点的相似性分数以后,它会自动收敛。 Affinity Propagation的核心是“相似性矩阵”,相似性矩阵包含了每个数据点与其他点的相似性分数。这个相似性分数可以定义为如何衡量两个数据点相似或不相似的度量方法,例如欧几里得距离、余弦相似度、相关系数等。算法从中随机地选择了一个样本点,然后开始将每个点与这个样本点进行比较。将样本点作为聚类中心,并构建一些信息传递的规则(kernels),通过不断更新候选聚类中心,最终选出一些合适的聚类中心,在每个聚类中心下进行更细致的分组。 与k-means相比,Affinity Propagation算法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Affinity Propagation算法不需要预先指定聚类的数量,而是根据数据自身的相似性来确定聚类数量,减轻了人为干预的工作量。 其次,相对于k-means来说,Affinity Propagation算法的计算效率要低一些,但在多数情况下更加准确,且可以保证收敛性。 最后,Affinity Propagation算法对数据的分布不必要求是凸集, 比如聚类后产生的簇是非线性的,效果也会很好。 总结一下,Affinity Propagation算法是一种新兴的聚类算法,在处理一些复杂数据集上获得了不错的表现,然而相对过程比其他聚类算法稍微繁琐一些。因此,合适的算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 回答3: Affinity propagation是一种聚类算法,它是基于消息传递的方法来实现的,与传统的聚类算法如K-means等不同,它不需要事先定义聚类簇的个数,而是对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进行计算,从而确定簇心,最终将数据点分配到簇中。该算法适用于数据点数量较多时,特别是当数据点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时效果非常好。 Affinity propagation聚类在处理数据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其主要优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不需要预先设定聚类中心的个数,而且能够自动判断聚类中心的个数。在传统的聚类算法中,需要先设定聚类簇的个数,但是这样的设定往往需要先验知识或者是通过试错法来完成,对于数据结构未知或者是簇的个数会随着数据变化而变化的数据集来说,这种预先设定簇个数的聚类算法,显然无法很好地适应。 2. 能够处理非线性可分问题。对于传统的线聚类算法,数据点的分类往往是在经过了线性变化之后才能很好地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能力还是存在一些缺陷的,尤其是对于非线性可分问题来说,就需要通过更加高级的聚类算法进行分析。 3. 能够自适应地调整聚类中心和簇的分配。在Affinity propagation聚类过程中,会同时计算出每个点作为聚类中心的概率和每个点与聚类中心之间的相似度值,然后根据这两者之和来确定真正的聚类中心,并分配数据点到相应的簇中。因此,该算法在对于簇的分配方面较为灵活,能够快速适应数据的变化。 总之,Affinity propagation聚类是一种基于消息传递的聚类算法,具有自动确定聚类中心的能力,并且能够很好地处理非线性可分问题,因此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该算法更加适合进行数据分析和聚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