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详解ORB-SLAM3中的地图管理

本文深入解析ORB-SLAM系列,特别是ORB-SLAM3中的地图管理方法,涵盖共视图、生成树、Essential Graph等概念,以及重定位、回环检测和视觉地图融合的细节。通过ORB-SLAM1、ORB-SLAM2和ORB-Atlas的对比,阐述ORB-SLAM3在重定位策略和地图融合方面的改进。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点击上方“计算机视觉工坊”,选择“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想要理解ORB-SLAM3的地图管理,仅看ORB-SLAM3的论文[3]是不够的,因为很多细节出现在之前的ORB-SLAM1/2[1][2],以及ORB-Atlas[4]这几篇论文中。从头到尾搞清楚这些论文中采用的地图管理方法,就能理解ORB-SLAM3中的内容。本文介绍这几篇论文中涉及地图的部分,并不介绍特征跟踪、关键帧创建等内容。作者能力有限,在整理时难免出现疏漏,望读者以原论文为准。

一、ORB-SLAM1

首先介绍ORB-SLAM1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共视图 Covisibility Graph:

共视图是一个加权无向图,图中每个节点是相机的位姿,如果两个位姿的关键帧拍摄到的相同关键点的数量达到一定值(论文设定为至少15个),则认为两个关键帧具有共视关系。此时两个节点之间便生成了一条边,边的权重与共视点的数量有关。

·生成树 Spanning Tree:

Spanning Tree用最少的边连接了所有的关键帧节点(即共视图中所有的节点)。当一个关键帧被加入到共视图当中后,这个关键帧与共视图中具有最多观测点的关键帧之间建立一个边,完成Spanning Tree的增长。

·Essential Graph:

根据共视关系得到的共视图是一个连接关系非常稠密的图,即节点之间有较多的边,而这过于稠密而不利于实时的优化。于是构建了Essential Graph,在保证连接关系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节点之间的边。Essential Graph中的节点依旧是全部的关键帧对应的位姿,连接的边包含三种边:Spanning Tree的边、共视图中共视关系强(共视点数量超过100)的边、以及回环时形成的边。

2.具体的使用

·利用局部地图进行跟踪

相机跟踪时利用了局部地图。具体来说,先从所有关键帧中选择与当前帧有相同特征点的关键帧集合,之后提取中每一个关键帧的共视帧的集合,之后利用两个集合的关键帧的信息进行相机位姿的跟踪

·

  • 2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