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停更大半年~~,终于又想起来了。。。(其实是因为最近求职)
今天开始总结学习移动机器人、低速无人车、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时的心得体会。主要分为:
一. 器件选型心得(系统设计)
二. 传感器时间同步方案(时序闭环)
三. 多传感器标定方案
四. 点云着色(真彩点云)方案
五. 激光雷达建图和定位方案
六. 单车自主导航研究
七. 多车自主导航研究
还有其他后续再补充。
一. 器件选型心得(系统设计)--1
从大学、两年就业到研究生的三个阶段的器件选型总结:
大学 | 采购、使用电机、传感器、电路板、结构件、元器件和功能模块 | 小批量采购、小作坊打样、制作,基本没有考虑成本和性能。主要工作是采购、报账,简单调研下这些硬件能否满足要求,简单查找下电路板、结构制作的小公司(淘宝和嘉立创),并发出制作。 |
---|---|---|
就业 | 元器件的选型,各功能模块的选型 | 部分元器件、模块根据功能实现提出需求,然后看现有供应商是否有提供,有的话就拿来试用开发;没有的话就看其他供应商有没有,需要对比指标、性能、价格等。从硬件层面还需要考虑电源、功耗、尺寸、质量、散热、集成等。从软件层面需要考虑相关驱动和SDK成熟度、技术支持、软件生态、需要的计算量等。 |
研究生 | 低速无人车平台整体的硬件搭建、选型 | 从零开始的整车搭建,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移动平台、运算平台、结构、电路等。主要考虑能否解决实验室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
大学阶段:只是知道一个简单的嵌入式硬软件系统、机器人平台该如何制作。
就业和研究生阶段:涉及到和结构、电路、PCB设计、供应商销售、采购、财务、项目经理等的沟通、协作;自己从中还会担任电路、PCB设计、采购的角色。从解决的问题需求出发,考虑性能、指标、成本,还考虑硬软件上的一些因素(从硬件层面还需要考虑电源、功耗、尺寸、质量、散热、集成等,这还包括电路硬件和整机的硬件。从软件层面需要考虑相关驱动和SDK成熟度、技术支持、软件生态、需要的计算量等。)
大学阶段的总结
纪念大学的三年~~四旋翼飞行器_哔哩哔哩_bilibiliwww.bilibili.com/video/BV1HV4y1o7Cu/?spm_id_from=333.999.0.0
就业阶段使用的模块以及相关考虑
NORDIC 52832蓝牙模块开发:
蓝牙芯片巨头NORDIC,比较可靠。
NORDIC 52832开发1之环境搭建及PTR5618模块性能测试
嵌入式系统电路设计、PCB设计心得:
组合导航模块(也包括接收机和天线等):
可以考虑的有星网宇达、司南、华测、还有北斗星通,其中北斗星通的PwrPak7/7D-E1是比较常用的。
激光雷达:
国内的有镭神、速腾、禾赛、大疆LIVOX、华为、北科天绘等,国外有法雷奥、velodyne、ouster、innovusion等等
工业相机:
海康威视等
图传模块:
华普
4G模块:
驿唐
工控:
派勤
研究生阶段使用的模块以及相关考虑
第一台车:第一版
模块 | 选型考虑 | 欠考虑的地方 |
---|---|---|
速腾聚创 16 线机械式激光雷达 | 国内16线相对做的最好的一个厂家,低线束激光雷达在打通整个自主导航基础功能已经足够,SDK也比较友好。 | 价格可以更低 |
LIVOX MID-70 固态激光雷达 | 低速无人车前方地面补盲雷达 | 内置没有IMU,开发相对没那么便利 |
SBG Ellipse-E 组合导航模块(单天线 RTK和九轴惯性测量单元) | SDK很友好,精度也很高,在不考虑价格的情况下首选进来快速开发。 | 价格太贵了,且作为base-line的组合导航模块精度和鲁棒性都不够,因为是单天线。 |
海康威视 MV-CA004-10UM 工业相机 | 考虑和某个开源SLAM框架所用CMOS一样,减少复现难度 | 没有考虑像素、帧率、色彩通道数,导致后面想进行视觉语义的开发不好弄。 |
派勤 WU310Z3A 工控(i7、8G RAM) | 熟悉、比较可靠、性能也足够 | 没有图性处理功能,大小也比较大 |
成都移芯科技4G模块 | 采购方便 | 尺寸还是比较大 |
千寻账号 | 官网购买,配合4G模块使用很容易搭建RTK | 高精度价格比较昂贵 |
结构 | 部分采购钣金加工,部分采用3D打印,加工速度比较快,能快速投入使用。 | 3D打印结构件比较容易变形,标定好的参数容易出错。没有考虑后续模块的可移植性和可添加性,并且没有将需要标定的传感器放置一起,方便一次标定长期使用,也方便移植到其他平台。 |
电路 | 电线焊接连接、空中插头、航空插头配合使用,方便调试、实现简单。 | 没有考虑外接电源,相对没那么可靠,布线也比较凌乱。 |
松灵Scout2 | 四轮差速平台,驱动简单,例程丰富 | 速度比较慢,最多1.5m/s |
第一台车:第二版
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改进了结构、电路,增加、替换了传感器,增加了图像处理平台和电池、路由器等。
电路:
增加分电板,减少走线,内部走线,增加美观性。
结构:
可拓展、方便拆卸、移植的结构,可靠性、稳定性、美观性也增加了。
OUSTER OS0 128 线机械式激光雷达:
多线束雷达,用于检测更丰富的地表信息。但是没有考虑好线束分布以及内置视觉单元的参数(最新一款是有RGB三通道的视觉单元,应该是内部已做好时空同步)
SBG Ellipse-D 组合导航模块(双天线 RTK和九轴惯性测量单元):
将组合导航模块换成双天线,稳定性提升。
RealSense D435 RGBD相机:
用于地面语义分割,但是没有考虑硬件时间同步;并且由于相机和雷达没有固联在一起,标定也不太方便。
Intel NUC11PHKi7C 幻影峡谷迷你主机(i7、16G RAM、RTX2060):
增加图形处理功能的计算机平台。
华为路由器:
用于远程通讯
20000mah 24V 锂电池:
将传感器、运算平台的电源和小车的电源隔离开,增加使用时间,方便调试。
第二台车
模块 | 选型考虑 | 欠考虑的地方 |
---|---|---|
Velodyne 16 线机械式激光雷达 | 实验室现有设备 | |
四信 F-V111 双天线 RTK 板卡 | 单RTK,和IMU进行融合 | 内置没有IMU,开发相对没那么便利 |
超核电子 CH108 九轴惯性测量单元 | 国产的IMU,价格便宜 | |
派勤 WU310Z3A 工控(i7、8G RAM) | 熟悉、比较可靠、性能也足够 | 没有图性处理功能,大小也比较大 |
松灵Hunter-se | 速度比较快,4.5m/s,阿克曼平台,构成异构。 |
背负式平台
模块 | 选型考虑 | 欠考虑的地方 |
---|---|---|
速腾聚创 16 线机械式激光雷达 | 比较熟悉,能快速进行搭建 | 背负时有遮挡,比较笨重 |
SBG Ellipse-E 组合导航模块(单天线 RTK和九轴惯性测量单元) | 实验室现有设备 | 单天线和双天线在航向角的精度和稳定性上有很大的差别 |
Intel NUC11TNHi7 计算平台 | 尺寸比较小 | |
电池 | 尺寸比较小的电源,有输出和电源管理 |
外骨骼平台
模块 | 选型考虑 | 欠考虑的地方 |
---|---|---|
Livox Mid-360 | 尺寸最小的环视雷达,方便嵌入 | |
派勤 U-BOX-M3 计算平台 | 尺寸更小,可去掉外壳 |
四足平台
模块 | 选型考虑 | 欠考虑的地方 |
---|---|---|
Velodyne 16 线机械式激光雷达 | 实验室现有设备 | |
派勤 U-BOX-M3 计算平台 | 尺寸更小,可去掉外壳 | |
宇树GO-1 | 实验室现有设备 |
这样就基本搭建了一个异构多机(低速无人车和移动机器人)、人机的硬件平台。
下一篇总结最近学习的自动驾驶选型和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