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作者 glenwang 在 GitChat 上分享 「敏捷教练 V 形六步法实战:从布朗运动到深度协作」。
编辑 | 哈比
在达人课 《图解敏捷教练和 ScrumMaster》 中,我们介绍了敏捷教练 V 形六步法:
调查与方案;
实施与反馈;
问题解决;
共识培养;
深度问题解决;
沉淀好模式。
本场 Chat 会深入细致地介绍该方法的一个案例,看团队如何从布朗运动状态到深度协作,获得干系人的良好反馈,取得业务上的成功提升和团队的快乐成长。
文章是作者的 2017 年终总结分享,既为自己也为同好做一点沉淀积累,全文约 2 万字。
图 1:敏捷教练 V 形六步法
六阶段的前三阶段(调查与方案、实施与反馈、问题解决)偏于产品和流程管理,属于相对浅层的套路。后三阶段(共识机制培养、深层问题解决、沉淀好模式)偏于人和组织管理,属于深层共识与合作。
前三阶段相对容易,后三阶段相对难,没有后三阶段的固化,前三阶段易于流于形式,慢慢失去作用。前三阶段与后三阶段由浅入深的转折,呈现出一个 V 形。
能否跨越拐点,也是 Doing Agile 和 Being Agile 的分水岭。Doing Agile 和 Being Agile 都不是个人的事,不能简单归结为行为或态度,而是考验一个组织的管理能力。
本文按六阶段的线索介绍该方法在一个项目中的具体运用。每个阶段首先是介绍通用的做法,然后介绍案例中的项目在这一阶段的具体呈现。
六阶段是一种逻辑思路,在实际运作中,每阶段的具体做法之间会有所穿插进行,甚至六阶段之间也会循环往复。根据项目和团队的实际情况,每阶段对应的时间是一到两个迭代(主要针对两周一迭代的情况)。
案例中的项目背景是金融 IT 产品,但其中介绍的方法具有通用性,而不会与特定的行业和产品特征绑定。本文的介绍是以一个团队为主,也融合了部分其他团队的素材。为防止任何侵权和隐私侵犯,照片也做了处理。请勿对号入座。
图 2:敏捷教练 V 形六步法与自组织团队五阶段
一个团队所处的阶段,我们可以大致做个划分:
无组织状态:团队成员缺乏统一的方向,各自为政。团队活动纪律散漫,缺乏聚焦,各说各话,像小班的小朋友,呈现出布朗运动状态。团队的绩效相对低下,且不稳定,可预测性差。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都不高。这种团队没有受过 Scrum 的洗礼或者受过错误的 Scrum 的洗礼。
有条件的自运转:团队已经建立了流程,但更多作为一种外化的规则,需要在 ScrumMaster 的引导下运行。团队绩效有所提升。但如果没有引导,各项团队活动也很难开展起来。按相对规范的 Scrum 运行一个迭代即可达到这种状态。
自运转状态:即使没有 ScrumMaster 参与,各种团队活动也能按既定流程自发运转起来。规则虽没有完全内化,但已变成团队习惯和条件反射。团队绩效有所提升且相对稳定。具有靠谱的迭代承诺,和良好的发布可预测性。团队已经能够接受 Scrum 工作方式,回退的动力和可能性比较小。Scrum 从形态上已经成功。团队共同参与问题解决,共识机制开始涌现。
有条件的自组织:团队成员之间有相对深入的合作,也能产生一些改善,但不够自主和深入。团队中会自发涌现出一些好模式。团队需要更多的授权、赋能和激励。这些是需要深度解决的问题。
自组织状态:团队能够自我定义和优化产品和流程,自主持续改善。团队精神饱满,士气高涨,凝聚力好,战斗力强。团队成为组织的扎实基石。
真正的自组织团队需要组织的整体设计,具备三个特征:
从组织层面来说是低耦合。至少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管理者在为团队制定使命和目标之后,把具体的管理和实施完全授权给团队。二是组织内部不同团队之间减少耦合,采用特性团队而不是职能团队,团队内部是跨职能的,具备完成使命和目标的全部能力,使命和目标的范围可以由小到大扩展。三是管理者充分支持自组织的工作方式,从组织层面为自组织设立轨道,制定边界,培养能力,排除障碍。管理者成为组织中的统一支撑平台,团队在其上愉快玩耍。
从团队层面来看是高内聚的。团队得到高度授权,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规则,同甘共苦,亲密协作。敏捷的价值观(个体与互动、可工作的软件、客户合作、响应变化)和 Scrum 的价值观(勇气、承诺、专注、开放、尊重)作为团队规范之母在团队中得到贯彻。
从个人层面看是充满活力的。个人要能感受到意义和奔头。团队被激励,有成长。这些都需要系统地设计。
自组织是敏捷的灵魂。敏捷继承了精益。精益鼻祖大野耐一是世界上最痛恨浪费的人,他的这种痛恨把丰田从一个资源贫乏岛国的后起之秀带到了 50 年持续盈利的汽车界一哥。
大野耐一 50 年现场观察和思考,总结了制造业的八大浪费(为方便记忆,缩写为 TIM WOODS):
Transportation:运输;
Inventory:库存;
Motion:移动;
Waiting:等待;
Over Production:过度生产;
Over Processing:过度处理;
Defect:缺陷;
Skill Unused:未尽之才。
八大浪费之中,未尽之才最大,后工业时代更是如此。大野耐一说:没有人喜欢自己只是螺丝钉,工作一成不变,只是听命行事,不知道为何而忙,丰田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真正给员工思考的空间,引导出他们的智慧。员工奉献宝贵的时间给公司,如果不妥善运用他们的智慧,才是浪费。
激活个体,善用人才,是自组织的重中之重。有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客户,和公司的绩效。也有人把这种自组织、有目标、有活力的团队称为高维团队,把听命行事的团队称为低维团队。
在需求和技术变化加剧的时代,高维团队是那些处在变化环境中企业的必然选择。
经过敏捷教练六阶段之后,一个团队可以达到有条件的自组织状态。而要达到完全的自组织状态,需要 CEO 和管理层的认知,需要组织管理和文化的支撑。关于这一点,在深度问题解决一节也有所探讨。
在这个六阶段中,贯穿着三个思路:
敏捷产品管理。以 Backlog 这个物件统摄产品及背后的各方干系人;
敏捷项目管理。以 Scrum 或 Kanban 作为管理框架;
敏捷组织管理。提升员工的综合满意度,打造自组织团队。
前两者体现在前三阶段,后者体现在后三阶段。
阶段一:调查与方案
阶段一的定义
这个阶段的开始以收到教练需求邀请为标志,以制定出敏捷实施方案,并能够开始第一个迭代的敏捷导入为标志。这个阶段包括调查与方案两个环节。
真实地了解现状,系统地思考问题,是这一阶段的关键。
经过第一阶段,就具备了开始第一个迭代的敏捷导入的条件。
阶段一的做法
教练的准备
教练需要做四个方面的准备。
一是教练行为涉及到关系和做事两个方面。
关系是指教练要与被教练对象之间建立信任。不能建立教练与被教练的关系,就不能产生教练与被教练的行为。做事主要是以精益和敏捷思想为指导,按 PDCA 循环展开教练行为。在一些框架和思想的指导下,与干系人和团队一道协商有无,共识合作,解决问题。
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主要是对做事这一方面的展开。
教练要精通精益敏捷,融会贯通,心中有标准,并能根据每一具体情况制定出对策。清晰地呈现和理解现状、问题和目标。尽可能亲自看现场,多方验证,确保识别的是真实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类,是偏管理的问题还是偏技术的问题。
对于偏管理的问题,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哪种敏捷管理框架,例如 Scrum(适用于新产品新特性开发)或 Kanban(适用于维护性质的项目)。本文重点讨论的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对技术方面的问题略有涉猎。
三是调查的思路。
一方面是理清要了解的事项,包括现状、问题、目标和团队结构等。二是调查所采用的具体方式,包括与项目发起人的初始会议,与主要干系人的启动会议,与主要干系人的一对一交流,参加和观察团队已有的会议,和其他了解问题的方式如即时沟通和协作工具,和项目已有的报告等。
四是目的感、逻辑和勇气。
教练的目标是帮助提升业务成果和团队成长。在这个目标之下,依据现实,尽可能调度逻辑链条,找出问题的原因,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秉持目标和逻辑,有勇气面对各种不同地位不同兴趣不同思维的人。发掘人与事当中的亮点和正面力量。
关于建立信任关系:
尊重与真诚。从初始会议到整个教练过程,都对被教练对象充分尊重。一是尊重是 Scrum 的价值观之一,是一切合作的基础。二是团队和干系人才是最了解真实情况的人,只有对此给予尊重,教练才有可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教练要保持真诚,一是对于更好的工作方式和更好的团队的坚定信念,二是愿意为此信念与团队共同努力,把自己当做团队的一员,与团队共同进退。
成功案例。教练被邀请,相信是项目发起人对于教练以往的成功案例有所耳闻。还可以在初始会议和启动会议上介绍成功案例。介绍成功案例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宣传,而是激发干系人的兴趣和信心。
展示专业度。可以介绍教练思路和方法,让被教练对象了解教练工作过程,并提供反馈意见。
与项目发起人的初始会议
收到咨询邀请后,与项目发起人交流,了解项目背景、现状、团队、问题和目标。介绍教练思路,成功案例,建立共同愿景和合作伙伴关系。介绍调查阶段所要完成的事项,要求由项目发起人发起与主要干系人的启动会议。
项目发起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项目拥有完全的权力,而更常见的是项目发起人只是众多干系人中较重要的一个。需要了解清楚项目发起人的影响范围,以及教练和咨询的范围,和需要影响的其他干系人。
教练是在既定的范围,既定的管理制度和既定的规则之下工作,但也保持对相关人员发挥影响力和改变规则的灵活性。
与主要干系人的启动会议
主要干系人包括部门经理、项目经理、产品负责人、Scrum Master、开发 Lead、测试 Lead、架构师和设计师等。搞清楚每个人及其角色,建立第一印象,彼此认识,也是启动会议的主要内容。
启动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建立 “咨询合约” 和教练关系。咨询合约更多是一种心理契约,其两个支柱之一是主要干系人与教练的开放连接与信任,之二是咨询的 PDCA 循环方法。教练与团队是共同进退的关系。
启动会议还需落实后续安排,即本阶段所要做的事,如一对一交流等。
如果团队较小,启动会议也可包含全体团队成员。如团队较大,在第一阶段的交流暂不包含全体团队成员。盲目追求交流的全面覆盖,反而容易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也无法把握每个人的诉求和想法。
与主要干系人的一对一交流
深入了解每个人和每个角色看到的现状、问题和目标。不同角度多方拼图和印证,了解和把握真正的问题。
在与干系人一对一交流之前,需要把从项目发起人哪里了解到的信息先梳理一下。梳理的结构可以是:
基本现状:项目、团队、背景等;
基本问题:人员、技术、流程、管理等;
基本目标:项目管理治理、效率、质量等;
涉及到的角色:产品管理、业务分析、项目管理、技术 Lead、测试 Lead 等;
调查方法:即本阶段所用的调查方式。
访谈的思路可以采用 GROW 模型:
Goal:目标是什么?
Reality:现状是什么?
Opportunity:其中有什么机会?
Way:从现状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
而对于某一具体问题的澄清可以保持小学生的心态,采用 5W2H 思路:
Who:涉及到的人和角色有哪些?
What:是什么情况或问题?
When:事件相关的时间是?
Where:事件涉及到的地点?
Why: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How:事件是如何发生的?
How Frequently:事件发生的频次如何?
交流是结构化与创意的组合,不能为了结构化而结构化。当很多想法自然涌现时,也就不需要框架和结构了。
参与和观察团队已有的会议
现场现物,现场了解团队现有的工作方式。尊重现实,尝试了解现有工作方式的来源历史和背后原因,了解所涉及的各种内外人员背后的系统动力。
在没有深刻的理解和共识的方案之前,不急于改变现状。在参与会议之前,确保团队了解教练参与的目的,而不造成负面干扰。教练第一次出现在团队面前时,需要由主要干系人做个引荐介绍。
其他了解问题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