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接胎压监测系统(iTPMS)简介
- 工作原理
iTPMS 依赖车辆ABS系统中的轮速传感器。其基本原理如下:
胎压降低 → 轮胎直径变小 → 轮速相对变快
系统通过比较四个车轮之间的转速差异,推测是否存在胎压异常
-
算法补充
一些先进的 iTPMS 还会结合频谱分析(FFT)等方法,判断因胎压变化而引起的轮胎振动模式改变。
二、优缺点分析
项目 优点 缺点
成本 无需额外硬件,成本低 算法复杂,软件开发要求高
安装与维护 无需更换电池,免维护 无法给出具体胎压值
响应速度 理论上实时 需行驶一段距离才能识别出问题
准确性 可识别明显胎压差异 无法判断缓慢漏气,不能感知所有轮胎同时漏气
三、市场与法规情况(2024年为准)
-
法规要求
欧盟 ECE R64:从2014年起新车强制配备 TPMS(iTPMS 合规,但需满足检测能力)
美国 FMVSS 138:只接受 dTPMS
中国 GB 26149-2017:允许使用 iTPMS,但要求在胎压异常时能够在10分钟内报警
-
市场情况
欧洲部分低成本车型仍采用 iTPMS,如大众Polo、菲亚特等小车
中高端车型普遍配备 dTPMS
中国市场中,自主品牌低端车型也会选择 iTPMS 来节省成本
四、与直接胎压监测系统(dTPMS)对比
指标 iTPMS dTPMS
传感器 无 每个轮胎配一个传感器
报警信息 相对或模糊 精确数值
成本 低 高(硬件+维护)
安装 原厂轻松整合 需轮胎内置或气嘴传感器
维护 无需更换电池 电池5-10年一换
报警速度 慢(需行驶) 快(实时监测)
五、实际应用举例(车企策略)
大众集团:Polo、Fabia 等低端车采用 iTPMS;中高端车型如Passat、Golf使用 dTPMS
本田、丰田:多数车型在欧美使用 dTPMS,在亚洲部分低价车型使用 iTPMS
国内品牌:如五菱、奇瑞入门款仍使用 iTPMS,但高配版普遍向 dTPMS 过渡
六、未来趋势
法规趋严将推动 dTPMS 普及
软件算法优化将提升 iTPMS 准确性
混合系统(iTPMS + dTPMS)或将成为部分车企短期内的权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