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九个部门共同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是中国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培养和吸引数字人才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该方案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旨在通过一系列行动和政策支持,加快数字人才的培育,以支撑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对该行动方案的解读:
-
目标定位:方案旨在用大约三年的时间,通过一系列专项行动,提升数字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形成集聚效应,打造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结构优、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
-
行动内容:方案部署了六个重点项目,包括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等。
-
重点领域:方案特别强调了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集成电路等数字技术领域的新职业,探索建立数字技术工程师认证制度,并计划每年培养约8万名数字技术技能人员。
-
政策支持:方案从优化培养政策、健全评价体系、完善分配制度、提高投入水平、畅通流动渠道、强化激励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以加大对数字人才培育的政策支持。
-
实施保障:方案要求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加强数字人才培育的重要性,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同时,强调了组织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政策制定、资源整合、质量监管等方面的职责。
-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数字人才培养,包括通过建立专项基金、企业按规定使用职工教育经费、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等。
-
国际合作:方案还包括了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意在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数字人才的全球竞争力。
-
创新与创业:方案支持数字经济领域的创业活动,包括建设创业载体、加大创业培训力度,以及培育专业投资机构等。
-
产教融合:强调产学研结合,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
-
评价与激励:提出要完善数字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高层次数字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激励。
总体而言,该行动方案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通过人才培育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意图。通过这些措施,国家希望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数字人才队伍,为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