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系统一般由三环控制,即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其中电流环为最内环,位置环为最外环。
三环的控制频率由它们坐在环中的位置决定,位置越靠内,频率越要高才行。
- 基于力矩控制时,驱动器只需要工作在电流环下即可;
- 基于速度控制时,驱动器需要由电流环和速度环实现;
- 基于位置控制时,驱动器需要三环控制;
由此可知,位置环频率决定速度环频率,速度环频率决定电流环频率。
当需要更高的运动精度时,位置环频率就需要越高,因此位置环频率是由系统决定的。
理论上来讲,3环的频率越高越好,但高频率受硬件计算力的影响,频率越高就意味着需要有更高的带宽,才能实现系统的有效响应
由采样定理可知,采样频率至少为原信号频率的2倍才能满足要求。
实际应用过程中,
f
电
流
环
=
4
∗
f
速
度
环
f_{电流环}=4*f_{速度环}
f电流环=4∗f速度环
f
速
度
环
=
4
∗
f
位
置
环
f_{速度环}=4*f_{位置环}
f速度环=4∗f位置环
注意:这个关系不是绝对的
例子:某家驱动器的位置环1kHz,速度环4kHz,电流环16kHz
一些高端伺服,电流环可达32k,电流环带宽一定比速度环要高,但注意:电流环的特性不是越硬越好,因为电流环的外层还有速度环和位置环,在速度控制器输出急剧调整状况下,过硬的电流特性导致系统不稳定
总结:
不是越高越好,满足要求就好,追求高性能的前提下,是系统能有效响应,如果系统都响应不了,再高的频率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