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静力学与运动学补充(一):力平移定理与平衡

0 前言

  理论力学中的静力学和运动学中,除了在另两篇文章中提到的虚功原理外,我认为对自己学习机器人比较重要的部分,主要有力系平衡条件,力平移定理,还有在下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点的复合运动,点的复合运动能够帮助理解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科氏力。

1 力平移定理

  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 引理1:作用在刚体上的力沿着其作用线移动后,力对刚体作用效应不变
  • 引理2:在刚体上增加一组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如下图所示作用在刚体A点上的力F,如果想要移动到B点去,可以利用引理2,在B点增加一组平衡力系F1和F2,其中F1大小和方向与F相同。现在可以将力F和F2视为一组力偶,因此可以看作力平移到F1之后,刚体受到力F1和一个力偶矩 M = F × r A B M=F \times r_{AB} M=F×rA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力系平衡条件

  这部分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力系的合力为0,合力矩也为0。但还是需要总结一下两个常用的知识点。

  • 二力平衡
    作用在刚体上的二力平衡力系充要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共线
    只收两个力且处于平衡状态的杆称为二力杆,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二力沿着杆的方向
  • 三力平衡
    作用在刚体上的三个力为平衡力系,则这三个力共面,汇交一点或平行

  对于二力平衡条件很好理解,对于三力平衡条件如下图所示,证明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刚体没有受到额外的力矩,利用力平移定理将F2和F3移动到A点,从而产生两个等效力偶矩 M 2 = F 2 × r B A M2=F2 \times r_{BA} M2=F2×rBA M 3 = F 3 × r C A M3=F_3 \times r_{CA} M3=F3×rCA,而刚体保持平衡则有:
M 2 + M 3 = F 2 × r B A + F 3 × r C A = 0 M2+M3=F2 \times r_{BA}+F_3 \times r_{CA}=0 M2+M3=F2×rBA+F3×rCA=0
  根据上式可以得出平面CAF3和平面BAF2共面,因为他们的法线方向相反,或者说力偶矩作用面相同。同理移动F1可以知道三力共面。此时若有两力不相互平行,则必相交一点,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知,另一力必相交与该点。

3 刚体系平衡条件

  刚体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刚体系中每一个刚体都平衡(是不是有种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感觉)。分析刚体系常用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将平衡态时的变形体变换成刚体,则平衡状态不变
  比如两个力在弹簧两侧挤压弹簧,使得弹簧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可以将弹簧视作刚性杆,依旧保持平衡。
  这样的方法对平衡的刚体系有效,可以将整个平衡的刚体系视作一个刚体,利用整体法进行分析。如下图两个无质量杆处于平衡状态,求固定在地面的两支座约束力方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利用刚化原理将上图可变形体等效为一整个刚体,则由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支座处的约束力应该共线,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再对各个刚体所受力矩可知,约束力方向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时为了研究平衡刚体系中的某一个刚体,我们可以将整个刚体系除了该刚体部分视作整体,分别研究感兴趣的刚体和其余部分。

  • 1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