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看板方法从理论到实战 (7)—— 控制在制品数量(下)

  点击标题下「蓝字」可快速关注     

上两篇介绍了,控制在制品的目的(why),以及具体控制什么(what),本篇介绍如何控制在制品(how),它也是控制在制品实践的终结篇。我们仍然以一个故事作为开头,它就是“湖水岩石效应”。

一、湖水岩石效应

上一篇我们提到了几个控制在制品数量的方法,其中直接限制在制品数量是比较常用的,它暴露组织的问题,湖水岩石效应很好地隐喻了这一过程。


湖水岩石效应隐喻了在制品数量和问题暴露之间的关系

上图中,湖水水位相当于在制品的数量,岩石相当于组织内部的问题。当水位较高时,问题被隐藏,我们看到的是平整的水面。水位降低,岩石就会逐渐显露出来。

对应的,降低在制品数量让交付过程中原先不容易发现的问题暴露出来,如开发、测试的配合问题,需求环节所做的错误假设等等。解决这些问题,让价值交付更加顺畅和高效。而水位的进一步降低,还会暴露更深层次问题。在不断暴露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组织的交付能力也将得到持续提升。

二、限制在制品的原则

所谓限制就是设置最大允许的在制品数,当实际在制品数量达到这个值时,则不允许开始更多的工作。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是,限制多少合适?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回到目的本身。限制必须服务于,暴露问题和加快价值交付这一目的。为此它应遵循两个原则:1)现实;2)有用。

所谓“现实”是指,与当前团队的能力匹配。如果设置的数量根本无法实施,动辄超限打断团队的正常工作,限制的数量就过于激进了。水位降得太低,一下露出了太多石头。

所谓“有用”是指,限制上限要能发挥作用,至少偶尔触及,给团队发出“这儿有问题,需要关注”的信号。如果设置的在制品限制,从来或极少被触及,那限制就过于宽松了,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合适的在制品数量的度应该是:“偶尔达到,但不总是达到”。至于什么是偶尔,不同团队的理解会有不同,我个人的经验是,每一到两周达到上限一次,是一个合适的初始值。

合适的在制品限制数量,应该偶尔被触及,从而为团队发出信号;但也不总是被触及,避免频繁地打断团队的工作。

限制在制品数目是,暴露问题并引导团队解决问题,以提升交付能力的手段。前期,限制相对宽松,暴露的问题往往也容易解决,例如:团队内协作和习惯的问题,通过明确团队的协作规则,并把它们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中,往往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随着前期问题的解决和团队能力的提升,应逐步降低在制品的限制数。这时,暴露的问题也会更加深层,例如:组织结构的问题、技术基础设施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往往需要更深层次和更困难的变革,比如对组织结构及KPI的调整,持续交付流水线的打通。好在,前期容易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团队也能更加聚焦于这些困难的问题。

看板方法为变革提供了更清晰的方向,引领团队渐进地实施变革,并为变革的成果提供反馈。但这决不意味着变革本身是简单的,正因为它不简单,才需要渐进进行,不断反馈。一次暴露有限的问题,并聚焦解决了这些问题,再暴露和解决其它问题,这也是对组织改进的在制品限制,也是“暂缓开始,聚焦完成”的体现。

在制品的限制不需要一步到位,而应该从一个可行但有挑战的值开始,暴露和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再寻求更小的限制值,渐进的改进组织的交付能力。

三、限制在制品的常见形式

理解了设置在制品限制的基本原则,我们再看如何限制在制品。


限制在制品常见的三种形式

上图中的团队使用了三种限制在制品数量的形式,正好也是最常用三种形式,它们分别是:

  1. 用泳道限制:泳道数限制了实现中的需求的最大个数,促使团队尽快完成已经开始的需求。泳道是我使用过的效果最好的限制方法,它意义明确,清晰可见,最容易得到支持和有效落实。

  2. 限制特定阶段最大需求数:明确限制某个阶段所允许最大并行数。例如:图中的数字10是待测试的需求的最大个数,它促使团队尽快移交完成的需求进行测试,获取反馈和交付价值。

  3. 限制每个人并行任务数目:图中,每个开发测试人员有三个磁性名字贴,从事某个任务时就把名字贴放上去,名字贴用完后,就不能再开始更多的任务了,避免过多的并行任务,降低任务切换损耗。

用泳道限制并行需求,限制单个阶段的最大并行数,限制每个人最大任务数是常见的限制方法。

四、确定初始限制值

针对特定团队,还必须确定一个具体的初始限制值。如何确定初始值呢?以下是我经常会用到的几个方法。

  1. 从现状导出。先应用看板方法可视化当前的工作,并去除明显的不合理并行——如,将并未开始的需求拿回需求池,将长期搁置的需求放到搁置区,将不必要的并行撤回就绪列。根据调整后的看板系统,得到实际并行的数目,把它作为初始的限制数目。这一方法的优点是,一方面它源自现状,具备可实施性。另一方面,它是现状基础上的改进,需要团队一定程度的努力才可以维持。对于中途开始引入看板方法的团队,我优选这一方法。

  2. 由团队的人数导出。根据团队的人数,乘以合理的并行系数,得出初始的限制值。这一方法相对简单,而且有事实依据,更容易为团队所接受。它是现实中用的最多的方法。

  3. 从目标交付周期导出。当团队有明确的交付周期目标时,可以通过交付周期目标和交付速率,应用利特尔法则,反推出最大在制品数。利特尔法则是:交付周期 = 在制品数目 / 交付速率。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在制品数目 = 目标交付周期 * 交付速率 。例如目标交付周期是两周,统计表明团队平均每周可以交付10个需求,则得出在制品限制数"2周 x 10个/周“,20个。安全起见,还可以减去一个余量,比如不超过15个。由这个公式得出的是系统端到端的在制品数,团队还要把它分解到各个阶段。这个方法相对抽象,适用于把缩短交付周期作为重要目标的团队。

从现状导出,根据人数设定,由目标周期时间反推是确定初始在制品限制的常用方法。

总结:

我用三篇文章、三个故事串起了控制在制品的Why, What 和 How。“束水攻沙”——告诉我们控制在制品的目的是围绕价值更好地协作,即时暴露问题和尽早交付价值;“暂缓开始,聚焦完成”,告诉我们用户价值是控制在制品的基本单元;“湖水岩石效应”告诉我们限制在制品数目要从可行但有用的值开始,寻求小步的降低水位,暴露和解决问题,渐进改善组织的交付能力。

内容预告:

至此,我们已经介绍了看板方法的前三个实践——可视化价值流动,显式化流程规则和控制在制品数量。通过这三个实践,团队就有了一个可用的看板系统,我们把这三个实践归为建立看板系统的实践。


目前的进度及接下来的内容

建立看板系统是基础,接下来团队要应用看板系统管理和优化价值流动,从而实现顺畅和高质量的价值交付,这分别对应着接下来介绍的两个实践——管理价值流动和建立反馈并持续改进。


相关文章:

精彩推荐: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