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你的思维陷阱》读书笔记

1. 避开“局限思维”的陷阱

局限思维所体现的不是愚蠢傻笨,也不是孤陋寡闻,而是一种徒劳无效的思维方式。

沉没成本:你已经花掉的钱不应该影响你下一步做什么决定,但是出于心理方面的原因,它经常会影响到你。

用某个贬义词指代某件事物要比没有这个词更容易避免此类事物。

如果你只接触过几个学科的思维方式,那么你在有效思考世界的能力上就会存在很大的空白。

如果你所知道的只是某人击中目标的次数,那么据此判断他们的准确程度就属于局限思维。你还需要知道他们没有击中目标的次数。 

当事情涉及大量的资金和大量的复杂因素时,欺诈几乎是必然的。

思维陷阱:各种幻想和徒劳无益的思考,它们限制了我们认识世界、理性行事的能力。 

2. 假新闻和阴谋论的误导

如今,吸引眼球、提高收益的最佳方式是发布具有煽动性的假新闻。在我看来,这种方法不仅包括不准确的报道,还包括带有偏见的报 道和带有感情色彩的报道。偏见报道的表现手段通常是我所说的“观点 堆砌”,它们涉及的新闻节目中包括持有相同偏见的专家小组,而来自对立方的专家只有一位,并且不太具有说服力。

3. 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3.1. 你真会读心术吗

如果你的观点依赖于准确了解他人的内心想法,那么你可能正陷于局限思维。

如果普通的解释符合事实,但你却选择了不同寻常的解释,那你可能对自己的观点太过自信了。

3.2. 网上那些恶毒的标签

如果你认为自己可以参透某个陌生人的灵魂并发现其中的邪恶想法,那么你可能正陷于局限思维的幻象之中。

3.3. “种族主义者”的标签

如果你的批评依赖于给对方贴标签,而不是依靠因果推理,那你就陷入了局限思维之中。

3.4. 奥卡姆剃刀原理

奥卡姆剃刀原理指的是,对事情最简单的解释通常是正确的。

在科学上,符合事实的最简单的解释更容易被人接受。在生活中,我们都错误地认为我们对事物的解释是最简单的。 

3.5. 投射效应

心理投射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现象,但如果你认为未经训练的人可以在陌生人身上识别出投射现象,那么你采用的可能是局限思 维。

3.6. 自我意识

把握自信的最佳尺度是:相信自己能做得比平常更好,但又不至于好到让自己疯狂的地步。

3.7. 调高自我意识

我们都存在严重缺陷,但却假装没有缺陷。记住,你不是这个屋子里唯一有缺陷的人,永远都不是。

身心健康会让你在任何情况下都感到更加自信。 

3.8. 调低自我意识

成功比自我意识更重要。

如果你认为自我意识反映的是你自身,而不是可以根据需要上下调整的一种手段,那你可能正陷于局限思维。

3.9. 关注积极的一面

如果你对某件事没有任何积极的想法,却发现别人比你更乐观,那么你可能陷入了局限思维之中。

如果你让自己的思维空间充满了消极的想法,那你就是在用一种不合理的局限思维惩罚自己。

4.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通常来说,我们无法区分比我们聪明得多的人和比我们笨得多的人之间的区别。

如果你想象不出对某件事情的其他解释,那可能是因为你缺乏想象力。

5. 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

如果不愉快的记忆妨碍了你的幸福,试着用一些新的、有趣的想法把那些破坏性的记忆排挤出去。让自己的身心忙碌起来,时间会消弭一切不愉快的记忆。

如果现实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成功之道,而你依然沉溺于过去不能自拔,那就是局限思维在作祟。最好的做法是专注于自己的 成功之道。一旦功成名就,你就会发现成功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

5.1. 历史会重演吗

我们无法区分以下两者:可能预测出某些有用信息的有效模式,以及只是提示我们一些无意义信息的事物。

5.2. “历史会重演”

那些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这句话经常被简化为“历史会重演。

历史不会重演,至少不会以你能将其用于准确预测未来的方式。(能够重演的都是些简单的情况。)

5.3. 滑坡谬误

相信滑坡效应是局限思维的体现。比较有用的方法是观察力和与之相反的力,看看事情可能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5.4. 被高估的隐私

如果你认为应当时刻保护隐私,那就是局限思维在作祟,因为情况千差万别,有时隐私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6. 像工程师一样思考

6.1. 职场嫉妒

如果你想知道在复杂问题上你应该对专家的建议持多大的怀疑态度,请记住,下一位专家可能不会尊重上一位专家的建议,反之亦然。

6.2. 谁是责任人

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通常与问题责任人无关,如果有相反的想法,那就是局限思维的体现。

6.3. 对单一变量的错误认识

在分析多个变量发挥作用的复杂情况时,如果你认为其中只有一个变量具有决定性作用,那你很有可能陷入了局限思维之中。

7. 像领导者一样思考

7.1. 方向性事实过滤器

如果你发现自己纠结于准确性而不考虑发展方向,那你可能 陷入了思维陷阱。

7.2. 夸张与合理的区别

从字面意思理解政治上的夸张是局限思维的体现。

像对手那样装傻充愣地攻击对手是局限思维的体现。这样做可能会让你感觉很爽,但并非取胜之道。

7.3. 方法与目标

目标是为局限思维者准备的,而方法是为胜利者准备的。

8.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8.1. 巧合

有时巧合会让你明白一些有用的道理,但90%的情况下,它们会误导你。永远不要过于自信,不要相信仅凭巧合得来的观点。

8.2. 逸事证据

如果你是通过观察逸事证据对某个重大问题得出普遍性结论,那你就陷入了局限思维。

8.3. 如果事实恰恰相反呢

不断地问问自己:“与我的推测相反的观点是否可能是正确的?”这样做可以让你在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保持谦逊低调,不容易受到偏见的影响。

8.4. 根据群体中最差的成员来评判一个群体

不要相信某个群体里的每个成员都和其中最差的5%一样糟糕。如果你相信了这一点,那你可能就是你所在群体中最差的那5% 中的一员。

8.5. 举出反例

我们几乎不可能证明某件事不是真的,但有时我们可以证明事情是真的。

9. 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9.1. 沙发锁定

学会分解式思考问题。如果你正处于沙发锁定状态,那么你可以试着动一动手指,然后以此为起点,让自己尽快行动起来。

9.2. 待在自己的车道上

坚持你所知道的可以确保你维持现状。但是,人生在世,你要学会把握各种机会,你可以适时离开原先的“车道”,掌握一些 新技能。

9.3. “我能掌控命运”

你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博客和播客来学习如何像富人一样思考问题。如果你不喜欢这种阅读方式,那就逐步养成这种习惯吧。

9.4. 盲目自信

虽然犯错但却依然自信满满,是对人类境况的生动描述。

局限思维的表现之一就是过于自信,认为自己一贯正确,觉得自己能够预测未来。

设法在小范围内测试一下你的假设,这样就不会有人受到伤 害。 

10.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0.1. 学点儿经济学

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可以帮助你看清别人看不到的角落。

懂经济学的人更容易识破骗局,因为金钱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可以预见的。

生活中有一条亘古不变的法则:如果同时满足下列 三个条件,那么恶劣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几乎就是100%:

1. 这种恶劣行为有利可图。2. 恶行被发现的概率很低。3. 参与者众多。 

对任何专家都要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可能会误导你,而对他们来说这么做几乎没有风险。

10.2. 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吗

如果你在思考问题时考虑的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不是“比较成本与效益”,那你就是在采用局限思维方式。

10.3. 学会比较

如果你强烈坚持某个提案,却没有将它与次优方案进行比较,那么你就没有进行理性思考。

10.4. 片面思维

如果你只考虑计划的收益或成本,你可能正陷于思维陷阱之中。

10.5. 成本与收益

你今天拥有的1美元价值就是1美元,但你将来可能得到的1美元——如果事情像预期的那样发展顺利的话(这种情况很少见) ——则会贬值很多。

10.6. 应对风险

如果只有一个致命的风险,那斥巨资把风险降到零或许是有意义的。但如果面临多个致命的风险,那么最好是将钱分散开以应对不同的风险。

10.7. 混乱垄断

面对复杂形势时,如果你感到信心满满、很有把握,那你可能陷入了局限思维。

10.8. 直线预测

预测未来的一个糟糕的方法是,假设事情会一直像过去那样持续发展下去。

从长期来看,直线预测是局限思维的体现,因为历史很少是直线发展的。

11. 别听所谓“权威人士”的话

11.1. 道德比较

如果你指责某人做了不恰当的道德上的类比,那么你可能陷入了局限思维,误判了对方的想法。

11.2 文字思维

如果你对另一个人的行为的唯一不满是它可能会使一些事情正常化,那么你可能没有任何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说某个计划“有问题”,却又给不出一些合理的例子 来支持你的观点,那你可能陷入了局限思维。

11.3. 找借口辩解

如果你在为自己的观点辩解时说“对方也在这样做”,那么你就是放弃了成年人的处事方式,进入了儿童游戏模式之中。

如果你犯了错误,而你对此的反应顶多是“其他人也这样做”,那你就是陷入了局限思维。 

11.4. 公平与不公平

为公平争论是局限思维的表现,因为任何两个人对于什么是 公平都存在争议。唯一的例外是当你试图说服别人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理性就不那么重要了。

11.5. 感觉相同

法律和香肠这 两样东西不应让人们看到它们的制作过程。

类比在幽默中的效果非常大,也非常适合用来描述某个新概念。但我尽量避免在说服或预测时使用类比,因为类比法并不适用于这两个方 面。

适合使用类比的例子(描述事物):他的姿势使我想起了通心粉。

不适合使用类比的例子(说服和预测):我们应该解散美国邮政局,因为当年希特勒的青年团也是从很酷的制服开始的,美国邮政局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如果你发现自己最好的论据依赖于通过类比得出的预测或说服力,那么你很可能陷入了自己制造的思维陷阱。

11.6. 制造阻力

给人类的任何选择增加阻力都会减少做出这种选择的人数,不认为如此就是局限思维。 

11.7. 提及不等于比较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在同一个对话中被提及,这并不意味着说话者是在比较它们的相对价值。

11.8. “自己进行调查研究”

对于重大而复杂的政治问题,自己进行调查研究纯属浪费时间。

证实性偏见看起来完全就像从自己进行调查研究中得到的认识。当涉及政治问题,也许还有宗教问题时,我们人类无法区分理性的观点和证实性偏见之间的差异,但我们却认为自己能够区分。这就是问题所在。 

11.9. “做你自己”

我不仅可以改变别人对我的看法,而且还可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如果我不想成为一个消极的人,我只需要提醒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可能多地考虑事物积极的一面。一旦养成了这样做的习惯,我就变成了这样的人,并且我也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如果你能通过有意识的行动让自己变得更优秀,那就不要一 味地“做你自己”。你的行为能够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

11.10. “懦夫”的标签

在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一件事之后,再把他们叫作“懦夫”是局限思维的体现。

11.11. “辩护者”以及类似的词语

当批评你的人证据确凿时,他们会非常乐意讲事实、摆道理;但当这些批评者的观点站不住脚时,他们往往会给你贴上标签,希望没人会 注意到证据缺失的原因。这是一种常见的局限思维策略。

如果面对对手的不同观点,你的做法是给对方贴上带有蔑视意味的标签,那么你就是放弃了道德和智力上的制高点,沉溺于局 限思维之中。

11.12. “你为什么不早点儿着手呢?”

“你为什么不早点儿着手呢”这一问题齐名的另一个居心叵测的问题是“你为什么不早点儿告诉我呢”。

如果有人做了让你欣赏的事情,你最好不要问他为什么没有早点儿着手,否则就是局限思维的体现。

12. 黄金时代的过滤器

12.1. 贫穷和人口过剩

非传统学习的最大障碍可能是学习结束后获得的学位或证书的价值。如果你获得的是一流高校的学位,用人方大概能知道他们雇用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12.2. 终结所有“悬案”

人类总是会受到犯罪的诱惑,但通常只有在人们觉得可以逍遥法外的时候才会犯罪。逍遥法外的日子几乎已经是穷途末路,因此我们可以预料到犯罪率将继续降低。

12.3. 世界和平

如果有人说我对未来发生大规模战争的预测过于乐观,我不会反驳他。但我敢肯定,因为历史原因发动战争的可能已几乎完全消失,至少对那些超级军事大国而言是这样的。如今,经济战更有意义,我认为这种情况不会改变。

12.4. 气候变化

即使你不相信全球变暖对经济的影响无关紧要,你仍然有理由乐观,因为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我们很难想象在接下来的80年里我们会看到什么。

12.5. 终结失业

大多数未来学家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承担所有技术含量低的工作,甚至包括许多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最终导致大量失业。这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可能,但人类这种动物不但极具目标性,而且极具适应性,特别当问题显而易见、无可避免的时候。机器人引发的就业危机显而易见,近在眼前。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有利的发展趋势,可以把我们从如脱缰野马般的失业中拯救出来。

12.6. 医疗创新

用于解决我们以前无法治疗的疾病的新医疗方案会增加医疗成本,但权衡一下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样可以解决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12.7. 种族关系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种族主义倾向有所增加,那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不应该忽视它。但是,如果你只是在新闻上,或者是在受雇寻找种族主义线索的群体的报道中看到种族主义增加,那么请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

12.8. 小结

媒体的商业模式肯定会让你看到更多的负面信息,而非如实报道,但实际情况往往比看上去的更好一些,尤其是从长远角度来 看。

13. 如何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13.1. 我的故事

如果你的文化背景中非成功人士的观点阻碍了你前进,那么你就陷入了局限思维。如果你能学会把自己从同伴的文化重力中解放出来,从长远来看,你会得到回报。

13.2. 知道从哪里开始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能把事情做对,而搜索引擎也帮不上忙,那么为了不犯错误,你可能会选择什么也不做——这是局限思维的表现。等到 知道如何能把事情做对才开始行动是一个糟糕的策略,因为你可能会一直等下去。最好的方法是立即行动起来,犯错也没关系,关键是要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免费帮助。

局限思维的表现之一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你一定要先等待,直到弄清楚正确行事方法之后再开始行动。这种策略只有在万一出错、你的身体或经济会面临危险时才有意义。对于生活中我们追求的大多数目标来说,我们无须等待,完全可以随时开始,犯点错误没关系,关键是要从中有所收获,最终解决问题。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完成某项任务,那就用错误的方法尝试一下,看看你能多快得到免费的建议。

13.3. 无重点的重点

你的第一要务应该是你自己。如果你不能照顾好自己,就不可能帮助别人。而且,你应当抓紧行动,因为也许你能帮忙解决这个世界上的很多问题。

13.4. 了解事情的背景

关于名人和其他有新闻价值的报道有60%是错误的或具有误导性的,这通常是因为它们缺乏背景。对任何新事物形成看法之前一定要等上几天再说,以防缺少背景、弄不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13.5. 违背专家的建议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忽视专家的建议是危险的,但听从他们的建议几乎同样危险。关键是要知道什么时候专家能够提供解决方案,什么时候他们会把你囚禁于思维陷阱之中。

13.6. 假新闻过滤器

失去权力的一方更有可能制造假新闻。

如果你看到难以置信、非常荒谬的新闻,那通常是因为它不真实。

对于突发新闻,不要相信你听到的第一句话,不要相信死亡人数,不要相信这件事对未来的影响,不要相信这是谁的错,也不要相信这件事的其他方面。首先学会等待,一直等到各种噪声平息下来以后。经验告诉我们,关于大多数事情的最初报道都是不准确的。

美国左翼和右翼新闻媒体都进行报道的新闻可能是真实的。如果你看到某件事情只被左翼或只被右翼的媒体报道,那这件事可能不是真的。

13.7. 说服他人

在面对生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时,人们根本无法保持理性。相反,我们会做出一个又一个非理性的决定,事后又开始编造各种理由掩盖我们的踪迹。换句话说,与其说我们是一个理性物种,还不如说我们是一个经历了理性幻觉的物种。

13.8. 应对尴尬

把你的自我意识当成一种工具比把它当成你自己更有效

经常让自己处于可能会感到尴尬的境地,不断地进行练习。如果你如愿以偿,感受到了尴尬,那看看一年后你是否依然活得生龙活虎。或许你会因此获得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段子。

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作为旁观者,别人的尴尬对你来说其实微不足道,没有多少意义。你的尴尬在别人眼里也是如此——微不足道。

13.9. 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思维方式

要想更有效地思考问题,一定要改善你的健康、饮食和睡眠。

13.10. 评判错误和评判对错误的反应

更聪明的思维方式是通过人们对错误的反应来评判他们。

人们对错误的最佳反应遵循下面这个模式:

  • 充分认识到错误及其影响。
  • 表现出真诚的懊悔。
  • 解释打算如何进行弥补。
  • 解释如何计划避免类似的错误。

13.11. 48小时规则和20年规则

每个人都应该有48小时的时间来澄清、道歉或者干脆更新冒犯他人的言论。失礼之人一意识到人们在生气,就应该立即开始计时。 

如果你认为自己能准确揣摩出公共场合中陌生人的意图,那就是局限思维的体现。最好是让人们澄清他们的观点,并将其视为他们内心想法的最好证据。

当你在媒体上看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报道,而该报道是基于对他人意思的解读,那它通常是假新闻。最好等待有人出面澄清问题,看看是否有非常普通的解释。

让我们停止为20多年前发生的事情互相指责。

根据人们年轻时的表现来评判对方是局限思维的表现。人都是会改变的,通常会变得越来越好。

13.12. 阴谋论:你上当了吗

如果你和其他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观察同一证据,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东西,那么问题可能就出在你这边。

13.13. 保持清醒

如果你想验证自己世界观的正确性,仅仅让事实与你的理论相一致是不够的,因为诸多理论都可以满足这一标准。检验世界观的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看看它预测得有多准。如果你属于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对现实的理解能够很好地解释过去(或者看起来是这样),却不善于预测不久的将来,那么你很可能身处邪教或者是某种类似邪教的东西之中。

如果你知道有人在对你洗脑,那洗脑对你就没用了。对于一般人来说,证实性偏见会让你相信,你所在的群体深谙生命的意义,而其他群体只不过是苟且偷生、群魔乱舞。这种认识几乎可以肯定是一种错觉。一旦你意识到正确与错误带给人们的感觉是完全一样的,你就已经走出了思维陷阱。

绝对正确和明显错误带给人们的感觉是完全一样的。

显示出你正身处邪教之中的最明显的信号就是团体中的其他成员试图阻止你与外界进行交流。

如果你对现实的看法与过去一致,但未能很好地预测不久的将来,那你可能陷入了一种类似邪教的组织中,你的世界观都是被炮制出来的。如果你的团队成员不鼓励你去倾听相反的观点,那么此时就应当计划逃跑了。

14. 如何帮助他人跳出思维陷阱

14.1. 挑战批评者

请说出一件与主题有关的、你相信但你认为我不相信的事情。

如果你让你的批评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对你观点的妄想上,你就无法取得进展。但如果你把焦点转移到批评者的观点上,你就能控制整个谈话。

如果你不能驳倒对方最有力的证据,那此时你可能陷在思维陷阱之中。

不要和那些有一长串理由支持他们幻想的人玩打地鼠游戏,只需询问他们最有力的证据是哪个,然后(如果可能的话)驳倒它。我们的目标是削弱他们那种过分的自信,而不是他们细目清单上的所有证据。

14.2. 礼貌地表达不同意见

在不说谎的情况下,尽可能同意对方的观点,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说服别人。

14.3. 识别无用的事物

不要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抛开琐碎的事情,专注于重要的因素,这样可以让你在辩论中占据优势。

14.4. 描述长远前景

如果你的批评者能够描述出一个长远的未来,比较符合他们选择的道路,但你不认同他们的选择,那你最好在决定做长期的事情之前,小范围地测试一下你的不同观点。你不会总是有这样的选择,但在很多情况下你会有的。

14.5. 渴望读懂对方

避免读心术错觉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别人身上的事例看一下读心术是否有效,这会使你在使用读心术的时候能更快地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14.6. 正确阐述问题

只有准确地描述问题,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遗憾的是各个党派很少这样做。

参考文献

跳出你的思维陷阱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