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本书阅读时让人有一气读完、荡气回肠的感觉,内容朴实,实例清晰,是质量人或者对质量感兴趣的人了解质量的入门砖。我不是做制造行业相关的质量工作,但是工作几年之后,越发觉得一些领域和知识是相通的,更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几篇质量管理相关的文章,就瞬间喜欢上的这个领域,感觉找到了前进的方向,遂决定仔细研究一番。本书通俗易懂,重点介绍质量的思想和观念。鲍益新博士基本上一直耕耘于质量领域,参与工作实践的基本都是世界上顶级的质量企业,他们视质量为生命,为企业的经营根本。质量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便存在于自然之中,只不过我们未能真正的发现及了解它,正如从古代的兵马俑、陶瓷、铸剑等非凡工匠品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古代中华民族对技术和质量的极致追求。提起质量,不可忽视且引领世界的是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日本质量发展的历史值得我们国人研究和学习,并吸收进来,融入我们中国的文化理念中。当代的中国,迫于物质的不满足,已然改革开放了40年,物质逐渐满足的同时,似乎缺失了本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其中之一就是质量文化,就是工匠精神。质量的最终追求一定是质量文化的建设和培养,不可一蹴而就,更不可急功近利,正如高端科技的发展一样,需要几代人甚至全民族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投身其中。希望国家部分统筹规划相关事宜,也希望中国的企业家重新回归到质量文化的传承和开拓中,更希望每一个人都参与入到质量的文化建设中,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品质。我们相信21世纪必将是中国的质量世纪,希望全体国人一起努力。加油!!!
各章节重点知识如下,有兴趣的可以简单了解下,需要读纸质版书籍的话,建议大家网上购买(非广告):
第一章 怎么理解质量
质量不等于客户满意
客户满意度=实际值/期望值
质量意识为什么重要
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对于质量的名言如下:
1、品质是什么--就是客户愿意用两倍的价格来向你买,而且还很高兴。
2、品质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也是公司赖以生存的命脉。
质量的引入,避免打乱原有的节奏,需要一个可运作的“节拍”
什么是质量管理
戴明博士的14点解析,分为三类,人、制度、领导;
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
不接受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内建质量的最终目的。
第二章 质量管理的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作执着、细节重视、完美极致、完美体验;
对兵马俑的思考
古代中华名族已经有质量管理的思维,如目视管理、过程抽检、追溯管理。
第三章 怎么制定质量策略
何为策略
间接路线是最有希望和最经济的战略形式。策略定义:方向、时机、程度;质量与企业的策略相辅相成。
客户满意度测量
卡诺模型,第一种是必须有型,第二种是性能加分型,第三种是惊喜兴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