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基础知识整理(二)
电容和电容器
-
电容器
-
两个靠近且夹着绝缘电介质的导体,这样的系统称为电容器。
-
电容器可以存储电荷,从而可以储能。
-
-
电容
- 指在给定电位差下自由电荷的储藏量,记为C,国际单位是法拉(F)。
- 定义: C = Q U C=\frac{Q}{U} C=UQ
- 一般来说,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力而移动,当导体之间有了介质,则阻碍了电荷移动而使得电荷累积在导体上,造成电荷的累积储存,储存的电荷量则称为电容。
- 物理意义:描述电容器在给定电压下,储存电荷量的能力。
-
电容器储能
- 公式推导:
- 由功率公式可知 P = U ∗ I P=U*I P=U∗I 在电容器中电流电压都是变化的,其能量表达式: E p = ∑ Δ t P ∗ Δ t = ∑ Δ t u ∗ i ∗ Δ t E_p=\sum_{\Delta t}^{}P*\Delta t=\sum_{\Delta t}^{}u*i*\Delta t Ep=Δt∑P∗Δt=Δt∑u∗i∗Δt
- 已知 I = Δ Q Δ t , C = Q U I=\frac{\Delta Q}{\Delta t},C=\frac{Q}{U} I=ΔtΔQ,C=UQ
- 因此 E p = ∑ Δ q u ∗ Δ Q E_p=\sum_{\Delta q}^{}u*\Delta Q Ep=Δq∑u∗ΔQ
- 电容C是定值,可知Q与u的关系是一条以1/C为斜率的直线。
- Ep为小三角形面积,则有 E p = 1 2 Q u = 1 2 C u 2 = 1 2 Q 2 C E_p=\frac{1}{2}Qu=\frac{1}{2}Cu^2=\frac{1}{2}\frac{Q^2}{C} Ep=21Qu=21Cu2=21CQ2
- 公式推导:
电源和电流
电源
- 微观解释
- 稳恒电场(恒定电场)
- 场强平行于导线,感应电场平衡垂直导线分量。
- 达到动态平衡,稳恒电场(恒定电场)不随时间变化。
- 与静电场类似,E、φ不变。
电流强度(电流)
- 定义:通过某一截面电荷量所用时间的比值。 I = Q t I=\frac{Q}{t} I=tQ
- 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 单位:安培 1 A = 1 C / s 1A=1C/s 1A=1C/s (基本单位)
- 电流有方向,但电流是标量。
- 微观解释
I
=
Q
t
=
n
q
∗
S
∗
v
I=\frac{Q}{t}=nq*S*v
I=tQ=nq∗S∗v
- n n n 自由电荷数密度;
- q q q 电荷的电荷量;
- S S S 导线截面积;
- v v v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度;
电动势
- 电动势:把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能力。
- 电动势使电源两端产生电压,在电路中,电动势常用E表示,单位是伏(V)。
- 表达式: E = W 非 q E=\frac{W_非}{q} E=qW非
- W 非 W_非 W非:非静电力(其它对电荷流动起作用的力)做的功。
- 电动势的方向规定为从电源的负极经过电源内部指向电源的正极,即与电源两端电压的方向相反。
-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可以用电压表测量。测量的时,电源不要接到电路中去,用电压表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所得的电压值就可以看作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如果电源接在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得的电源两端的电压就会小于电源的电动势。因为电源有内电阻,在闭合的电路中,电流通过内电阻r有内电压降,通过外电阻R有外电压降。则电源的电动势E等于内电压Ur和外电压UR之和,即E=Ur+UR 。
小结
- 几个易混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