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与CSDN共成长20年,回顾程序员到高管的成长之路!

CSDN的博客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更新了,上次更新还是在2016年,离开CSDN的博客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到了市场、销售、实施和服务领域,虽然还分管着部分开发的工作,但说实话距离一个真正的CODER已经很远了,这次回到CSDN主要是CSDN运营的小姐姐加到我的微信,想聊下作为CSDN20年的老用户,对CSDN20周年的庆典有哪些期待,猛然发现,原来CSDN已经20周年了,距离自己进入IT行业从事开发工作也已经20周年了,猛地感慨了下。

趁着这次五一假期,回到CSDN逛了逛,论坛还是熟悉的那个味道,20年前大家就在问的“学XXX有前途吗,在线等”,在现在的年轻人当中仍然是热门话题,在论坛中还有许多大厂的面经与大家分享,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这种味道还是一样好。整理了一下自己这几年写的许多文章,发现还是有许多内容可以和大家在CSDN分享的,因此在CSDN运营小姐姐的建议下,重启了我在CSDN的博客,趁着五四青年节,在这里和大家重新Say Hello,未来也会在CSDN和大家分享如下内容:

1、产品规划、产品市场、企业架构&系统架构、研发管理相关,这是一个产品技术型公司经营的必备能力;

2、分享个人学习成长&面试、个人品牌构建&转型等可以归入到程序人生相关的内容,我现在还分管着我们集团的人力资源工作,大量的面试、组织级的岗位职级&发展通道设计(如PO、SM)、人才发展&培训、人才盘点&晋级等,这些目前也算是我的专业范畴了哈;

3、在博客中撩一撩各类产品、技术大牛,我们一直都在追寻着各类技术大牛的加入哈。看着帮公司打广告,其实是形成企业实战-社群分享-招募人才-形成生产力这个闭环的过程!

既然是回归CSDN社区,我想还是用新人入群的姿势向大家介绍自己,也向大家介绍我与CSDN这20年以来的成长历程吧!

我叫童继龙,在明源云集团担任高级副总裁(公司10年,从职业经理人到合伙人的过程),目前也是阿里云MVP(主要是数字化转型、企业架构&技术架构领域的实践),同时也是广州市房地产协会的副会长(因为明源的客户主要是开发商),也经常面向ToB  SaaS公司管理团队进行企业战略、公司运营、组织发展相关内容的分享(因为我们自己的实践)。

但在之前,2000年开始进入CSDN,从论坛小白开始,做过程序员(技术都是在CSDN和各路大咖学的),当过IT经理,转型到乙方做咨询顾问帮客户画蓝图(其实就是画饼),再开始做产品事业部(自己开始烙饼)。再顺着ToB公司的价值链向外做,在现在这家公司管过实施、定制开发、服务&运维、战略客户经营、企业战略&运营、对外生态合作、区域公司总经理、人力资源,陪伴着公司从几千万规模开始,用了10年实现了20倍的增长!

记得最早进入CSDN是因为一份光盘,叫《中国程序员大本营》,参考了微软的MSDN(微软开发者网络)的内容,里面有许多编程技术的合集,作为一名在校生,对于技术积累的渴求那是相当强烈的话,因此在CSDN大量阅读学习,上机实践,在校期间就算打下了不错的技术基础,后来工作时仍然是做开发,有了一些经验之后就开始在社区里做解答,边学习边回答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技术能力提升的特别快。当然,专家分也涨的特别快,记得有段时间自己专家分差不多刷到了社区的TOP50了吧。可惜的是后来自己转型做管理,技术这一块慢慢就放下了,但博客却是从2001年起直到今天还在更新(只是在不同社区)。

数了一数,自己这些年以来经历了许多新的角色转型,而新的角色转型对自己来说意味着知识结构要进行重塑,而这个重塑的过程总是艰难而痛苦的,但恰恰是20年以来不断的角色转型,让自己成为了今天的自己,因此还是想分享自己20年以来的转型历程,期望对于我们今天的90后、00后小朋友们有点用。

这个角色转型的过程中,我想最让我受用的就是“持续学习与能力迭代”,说几个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

1、我在做开发工作的时候,其实是在甲方公司的IT部门,而不是纯粹的乙方技术公司,我们自己的IT系统开发外包给了新浪来做,结果他们发现不符合他们的战略,就放下不管了,由我们自己接手来干,最早其实我会的开发语言是DELPHI和VC,但因为第一份开发工作要求用PHP+MYSQL(做类似于社区的内容),为了得到这份工作,求得领导给了一个星期的机会,快速抱书啃、上CSDN问、上机试的方式,每天睡眠只有4个小时硬是把PHP给上手了,算是得到了这一份开发的工作,真正开启了技术人生;

2、从开发转型到CIO,因为自己一直在企业的IT部门,看到自己的成长路径就是当老大,而我们的老大的TITLE是CIO,所以就开始想着怎么能够做好CIO,从学习企业管理与业务开始(那时候我们在服装行业,后来上市),从门店管理、仓库管理、物流与配送管理、生产管理一块一块地学习,学习完的业务领域知识就通过开发系统去做构建,或者是请外部合作伙伴帮助做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充实自己对行业的理解深度。三年后有机会去另一家鞋服企业的公司做CIO(后来这家公司也上市了,只是我已经离开);

3、从CIO到乙方咨询顾问,我想这是我转型最为艰难的一次,因为从甲方爸爸到乙方儿子的这个落差可不小,拉下面子“陪”客户就是一个很大挑战的工作,幸亏前些年积累了些行业人脉、还有就是在服装行业领域的业务&管理理解深度,能够与客户高管对话的时候拿的上台面,再加上同事的帮助和支持,也算是拉着脸把这个事情给干下来了!这个时候才感觉到,放下过去骄傲的自己,把自己的脸面放在地上摩擦,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型。

4、从专业顾问到管理者,这个角色转型还算平滑,因为前期有过CIO的经历,有过团队管理经验,且一直都在与客户的高管对话,对管理领域的知识学习也一直都没有放下,再做这个转型就容易些了。但不容易的是跨专业领域的管理,因为刚到明源的时候是管实施的,用了3年的时间构建了公司级的项目管理体系(参考IBM WWPMM体系,许多公司都会有项目实施方法论)并落地实践,算起来效果不错;才接着去做项目开发、运维&服务的专业管理,做着做着才发现这几个专业体系的人员已经超过公司50%了,超过1千人规模的业务、团队管理和自己当年带着10人团队,差别还确实很大 ,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

5、从管理者到合伙人,首先还是心态的转变,是你愿意把公司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要有这样的投入度,才有可能得到创始 人的认为,吸纳你成为公司的合伙人。同时,这个时候看问题就已经不是专业管理的问题了,而是公司战略、企业经营、组织发展的问题了,在这个期间应该补充了许多关于战略、创新、创业、组织发展的知识。

刚刚谈到了知识迭代,我想用“海量阅读、隔夜求知”这句话来表达最好了!我知道程序员非常能写,当然主要产出物就是代码,这是我自己在做程序员时积累的能力。后来想着这个能力其实自己20年以来一直没有放下 ,我只是把写代码的能力转换成为了写文章的内容,代码是需要对于领域需求的深入理解后才能写出来的;而关于营销、项目实施、开发管理、服务管理等也是要基于客户的关注点、公司的管理需求、员工的成长诉求展开来的,因此我也在学习不断地给客户做方案,只是由CODE转为了PPT。而这个过程中一直坚持的比较好的习惯就是“阅读”,这些年来的读书量一直比较大,一年3-50本书的知识量,读完之后还写读书笔记,还通过自媒体的方式与大家分享,这就形成了自己的成长闭环,这也是我理解的“社群化学习”。

当然,有了海量知识积累之后,面临着工作中一个具体挑战,就可以运用过往的知识储备、自己已有的人脉资源、短时间进行知识重组、求解后做到“隔夜求知”了,这个在我做咨询顾问的时候特别有感受,记得有一次我们客户CIO(国企)说将系统上云不安全,而这个安全的领域我自己不熟悉,但也通过校友(香港大学研究生)的资源找到了阿里集团安全保障部的负责人,在杭州做了小半天专门的讲解,并给了我一堆的白皮书,硬生生地啃完之后,三天内就给客户做了一次安全方案的汇报,算是通过了考验,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公司也成立了专门的安全团队,招募了专业的安全领域专家为客户安全提供保障服务。上面的PPT里就是自己海量阅读、隔夜求知的几个案例,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

无论是对于当下大家关注疫情,需要我们众志成城一起面对,还是未来我们在商战中面临着多大的挑战,还是每个独立个体想要持续精进、成长:我想有三话话也都适用:

1、我们要有必胜的精神,这是我们在面临着巨大挑战时必须要有的心态,特别是对于团队的Leader更是如此;

2、我们必须要着眼于大局着想,从细处着手,这是格局;

3、我们要有面对变化和困难高频应对的节奏,只有把快速迭代的闭环做好了才有可能在一次次失败中找到生机最终胜出。

上述三个要点对于国家、企业、个体都适用,我称之为“精神、层级、节奏”。

为什么要谈节奏?我想用春节这段时间大家最为关心的武汉新冠病毒传播为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病毒的潜伏期是7-14天,意味着随着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每隔7-14天就有可能面临着一次爆发的可能,而人口流动的规模、速度就会决定病毒爆发的严重程度,这也正是“病毒式传播”的可怕之处,那我们如何应对?我们就是要把这个传播节奏给切断掉,给降下来,这个时候进行城市与城市、村镇与村镇、家庭与家庭的有效隔离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将病毒的传播从高频降到低频才有取胜的可能。

而在商业竞争当中,企业的经营节奏一定是“高频碾压低频”的呢,假设有两家企业规模都相同,都有100人;A企业是用SAAS模式来做业务的,产品是基于2周一个迭代的方式为所有客户提供标准化产品、个性化服务的方式来进行,50个人人做产品,50个人做服务,那意味着一年周期内,产品的更新迭代能力是:50人*20次迭代;而另一个企业用的是传统的OP+定制模式的话,可能还是50个人做产品,但因为有太多的客户有太多个性化需求要响应,可能最多有10个人在做标准化产品,40个人在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其实许多是重复劳动),产品发布周期也要到3个月一次,一年4次迭代,那我们可以想想,有哪家公司最终会胜出呢?我想一定是高频迭代的企业会笑到最后。

在企业的营销端也是类似,如果从产品发布到客户交付端,市场+销售+交付的单一客户全周期是6个月一个闭环,单产品有1000家目标客户 ,你用200人的销售团队去推广这些产品,我们能够得到的结果就是单销售平均5家目标客户,18个月可能就完成了目标市场的收获。如果把周期从6个月到4个月呢?那当然是频率上来了,单销售的成交能力更强的话,意味着你在市场领域的竞争力就更强了,这还是企业运营效率的问题。

在个人的发展历程中也是这样,如果你未来的职业生涯还有30年,那么你会经历几轮迭代进入到“人生巅峰”呢?3轮、5轮,每一轮的迭代周期是3年还是5年?在这里仍然是高频碾压低频的玩法,而这也是所有“后浪”的机会所在!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用一篇长文祝大家节日快乐,后浪勇起,不负青春!也让我们保持青春活力、持续迭代(努力在浪头上多呆一会)!

 

  • 7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