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原理与应用-22]:《激光原理与技术》-8- 激光产生技术-选模技术:横模、纵模

本文详细介绍了激光的模式,包括纵模和横模的概念。纵模是从频率角度分析,描述激光的上下震荡模式,而横模关注的是激光在横截面上的电磁场分布。选模方法包括法布里-珀罗标准具和三反射镜法。激光器的单纵模或多纵模设计取决于其应用需求。横模的选择通常通过光阑实现,以控制激光束的光强分布。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第1章 什么是激光的模式

1.1 激光的特性参数

1.2 激光的“模”

1.3 选模

第2章 纵模

2.1 什么是纵模

2.2 纵模的决定因素

2.3 单纵模的选模方法

第3章 横模

3.1 什么是横模

3.2 纵模的决定因素

3.3 单横模的选择方法

3.4 光阑

第1章 什么是激光的模式

1.1 激光的特性参数

激光是一种电磁波,所谓激光的模式,就是输出电磁波的各种参数或特性,包括

  • 频率大小
  • 幅度大小
  • 相位大小
  • 功率大小
  • 偏振方向

1.2 激光的“模”

“模”就是模式,就是激光的电磁波的分布情况:

横模:是从电磁场的角度来分析激光的电场分布状况的,或称为电磁波在横截面上的能量分布情况。

纵模:是从频率的角度来分析激光频谱的分布状况的。

1.3 选模

 

第2章

2.1 什么是

纵模是指激光的上下震荡的模式,即激光震荡频率的大小。

激光在谐振腔中是反复震荡,其震荡频率与谐振腔的长度有一定的数值关系。

模是与激光腔长度相关的,所以叫做“纵模”,是描述激光频率的。

 

 

2.2 纵模的决定因素

理论上激光腔内可以产生无数个等间距频率的光,但由于增益介质只对特定频率(谐振频率)的光产生最大增益,其他频率的光被抑制掉,即在谐振时会筛选出符合谐振频率的谐振激光,所以,激光器一般仅输出一个特定频率激光

纵模是指频率而言的。沿腔的轴线方向(纵向)形成驻波,驻波的波节数由q决定。

通常将由整数q所表征的腔内纵向场分布称为腔的纵模。

不同的q值相应于不同的纵模。

纵模q(q个不同频率)单独的决定模的谐振频率个数。

上图中,注意观察横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说明在一个频率区间内,分布了5个纵模(即五个频率的激光,q=5),且强度不等,如同一个不理想的带通滤波器

在实际的激光器谐振腔振荡中,会出现模式竞争现象,增益大的纵模(如图中的中心处纵模)会“强者愈强”,使得增益小的纵模最终无法达到激光器振荡阈值,不再振荡,实现单模选频输出,即单纵模输出。

简单的说纵模就是频率, 横模就是激光在横切面上的电磁场分布。

纵模是沿腔轴线方向的电磁场的本征态. 纵模数表示激光震荡的频率数, 表征激光的单色性好坏. 单一纵模的单色性最好. 

所谓的纵模,对应一个输出的波长,

单纵模,腔内只有一个单个波长;

多(纵)模,腔内有多个波长;

(这是腔Q值高,线宽无限窄的情况;如果腔的Q值低,多模看起来也就1个波长,只是显的线宽比较宽而已)

拿图片直观看,纵模间距 :

其中  为光速,

举个例子,腔长15cm,那么纵模间距就是1GHz,

(栗子很好用的,你就不用看公式和单位了:30cm 500MHz、50cm 300MHz…无脑怼)

一个激光,可以是单纵模的,也可以是多纵模的,看怎么设计了...

2.3 单纵模的选模方法

(1)方法1:法布里-罗标准具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是主要由两块平板玻璃或石英板构成的一种干涉仪。两块板朝里的表面各镀有高反射率的部分透射膜,并且相互平行;两板之间形成一平行平面空气层。光在这两个镀膜面之间空气层之间反复反射,形成多光束的等倾干涉圆环。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结构和光路如图1所示。为避免没有镀膜的外表面反射的光的干扰,两块平板常做成楔形,楔角约1'-10'。

 (2)方法2:三反射镜法

 

第3章 横模

3.1 什么是横模

横摸描述的是激光在横截面上的光斑上的能量分布情况,

横模可以从激光束横截面上的光强分布看出来,

横摸描述的是激光照射在平面上的光斑上的能量分布情况。

光斑类似树木的横截面的形状。

如下图所示,高斯分布的光束的截面上光强分布曲线情况:中心高,辐向减小,满足高斯分布

由于中心为一个光斑,称之为TEM00基模,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横模。

至于TEMxy的命名规则,见下图:

上图就是激光束在横截面上的能量分布的几种模式,其中00称为基模。

3.2 纵模的决定因素

3.3 单横模的选择方法

 

单横模的选择方法是在谐振腔内放置合适的光阑。

3.4 光阑

光阑是指在光学系统中对光束起着限制作用的实体。

它可以是透镜的边缘、框架或特别设置的带孔屏。其作用可分两方面,限制光束或限制视场(成像范围)大小。

光学系统中限制光束最多的光阑,称为孔径光阑,限制视场(大小)最多的光阑,称为视场光阑。

由上可知,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两者都是实物。

决定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的一般规则是:从物点看光阑或光阑的像,由其中张角最小的那一个,来决定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如果张角最小的是某光阑的像,则该光阑本身就是孔径光阑。

<think>嗯,用户问的是关于猫眼谐振腔激光横模择的实验中,旋转偏振片360度观察到TEM00TEM01光斑相互变换两次,并且两者的角度差是90度。需要分析TEM00包含的横模成分,以及这种现象的原因说明的问题。 首先,我得回忆一下猫眼谐振腔的结构。猫眼谐振腔通常由两个反射镜组成,其中一个是平面镜,另一个可能是凹面镜或者其他形状。这种结构的特点是高稳定性,容易产生高阶横模,但通过调整可以实现基输出。实验中用偏振片来观察横模的变化,这可能涉及到偏振态横模之间的关系。 然后,用户提到旋转偏振片360度时,TEM00TEM01交替出现两次,且角度差90度。这说明每当偏振片旋转90度,式就切换一次。可能的原因是横模本身具有不同的偏振方向,或者不同横模在谐振腔内的偏振特性不同。 接下来,考虑横模的成分。TEM00是基,通常认为是线偏振的,但如果谐振腔存在双折射效应,可能会导致基实际上由两个正交偏振的简并式组成。例如,当谐振腔内的光学元件(如反射镜)存在应力双折射,或者增益介质有各向异性,可能导致基分裂成两个正交偏振的式,它们的频率非常接近,甚至简并。 当旋转偏振片时,每次旋转90度,就会分别让其中一个偏振方向的式通过,从而观察到不同的光斑。比如,如果原本的TEM00由两个正交偏振的基组成,但由于某种耦合,当其中一个被抑制时,可能激发TEM01式。或者,可能横模本身是矢量式,具有特定的偏振分布。 另外,TEM01式是高阶,通常具有两个瓣的光强分布。如果在实验中观察到TEM00TEM01交替出现,可能说明这两个式之间存在某种耦合或竞争,当偏振片择不同的偏振方向时,不同的式被优先输出。 这种现象可能说明谐振腔中存在双折射效应,导致不同横模的偏振态正交。当旋转偏振片时,择不同的偏振方向,从而分别让不同的横模通过。由于每次旋转90度就切换一次式,说明两个式的偏振方向是正交的,相差90度。 进一步分析,TEM00可能实际上包含两个正交偏振的简并式,当偏振片旋转时,这两个式交替被择,但由于某种原因,当其中一个偏振被抑制时,系统可能激励起高阶TEM01。或者,可能TEM00TEM01本身具有不同的偏振特性,例如,一个是线偏振,另一个可能是角向或径向偏振,导致在偏振片旋转时交替出现。 另外,可能谐振腔的设计导致不同横模的偏振态不同。例如,在猫眼谐振腔中,由于反射镜的曲率或其他因素,不同横模在腔内往返时积累的相位差不同,导致它们的偏振态发生变化。当偏振片的角度改变时,只有特定偏振态的式能够通过,从而观察到不同的横模。 总结来说,TEM00可能包含两个正交偏振的简并横模,而实验现象揭示了谐振腔内存在双折射效应或各向异性,导致不同横模的偏振态正交。当旋转偏振片时,择不同的偏振方向,从而抑制或允许特定式振荡,导致TEM00TEM01交替出现。这种现象说明了谐振腔内的偏振特性对横模择有重要影响,双折射效应可能导致式简并分裂或式竞争,进而影响激光输出的式结构。</think>**实验现象分析及横模成分说明** **一、实验现象总结** 1. 旋转偏振片360°时,观察到TEM₀₀TEM₀₁光斑交替出现两次,说明每旋转180°发生一次式切换。 2. 两光斑对应的偏振片角度差为90°,表明两种横模的偏振态正交。 **二、TEM₀₀的横模成分分析** TEM₀₀基实际包含**两个正交偏振的简并横模**: - 这两个横模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高斯光斑),但偏振方向互相垂直。 - 由于谐振腔内的双折射效应(如反射镜应力或增益介质各向异性),原本简并的偏振态发生分裂,形成正交偏振的简并式对。 **三、现象揭示的物理问题** 1. **谐振腔存在双折射效应** 腔镜应力或介质各向异性导致光场偏振态分裂,正交偏振的简并式具有略微不同的谐振条件。 2. **横模偏振态空间式的耦合** TEM₀₁式的激发偏振择相关: - 当偏振片抑制某一偏振方向的TEM₀₀时,谐振腔通过激发TEM₀₁来补偿损耗。 - TEM₀₁式可能具有TEM₀₀正交偏振的分布,或通过偏振-空间耦合效应产生。 **四、物理机制解释** 1. **偏振相关损耗竞争机制** - 偏振片引入角度依赖的损耗:$L(\theta) \propto \cos^2(\theta - \theta_0)$ - 正交偏振的TEM₀₀简并损耗随角度交替变化(图1): ``` 当θ=0°时:偏振片透射水平偏振→水平偏振TEM₀₀振荡 当θ=90°时:透射垂直偏振→垂直偏振TEM₀₀被抑制,系统通过激发TEM₀₁补偿损耗 ``` 2. **式耦合动力学** 谐振腔满足条件: $$ Q_{\text{TEM}_{00}} \cdot \cos^2\theta + Q_{\text{TEM}_{01}} \cdot \sin^2\theta = Q_{\text{threshold}} $$ 其中Q因子偏振角度θ相关,导致两种式交替达到阈值条件。 **五、重要结论** 1. 该现象验证了**横模偏振简并特性**,为式控制提供依据。 2. 表明通过**偏振择**可实现横模净化,这对单激光器设计有指导意义。 3. 反映谐振腔内存在**各向异性扰动**,需在精密激光系统中予以补偿。 **拓展思考** 可通过以下实验进一步验证: 1. 插入λ/4波片观察圆偏振态下的式稳定性 2. 测量不同偏振角度下的输出光谱,分析式频率分裂 3. 使用CCD偏振相机直接测量横模的矢量偏振分布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文火冰糖的硅基工坊

你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