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M技术发展介绍
HBM(High Bandwidth Memory)技术的发展始于对传统DRAM内存性能瓶颈的突破,主要聚焦于提升内存带宽、降低功耗以及减小物理占用空间。以下是HBM技术发展的一个简要概述:
初代HBM (HBM1)
- 推出时间:大约在2013年,由超微半导体(AMD)和SK海力士共同发起。
- 关键技术特征:通过3D堆栈工艺,将多个DRAM芯片垂直堆叠在一起,并利用硅通孔(TSV, Through-Silicon Vias)技术连接,大幅度增加了数据传输的带宽,同时减少了与处理器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功耗。
- 应用场景:最初主要应用于高性能GPU和一些专业级计算卡。
HBM2
- 推出时间:大约在2016年,作为HBM的升级版,由JEDEC标准化。
- 改进之处: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相比HBM1的1Gbps,HBM2可达到2Gbps或更高),更大的容量选项,以及更好的能效。
- 应用扩展:HBM2开始在更广泛的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应用中找到用途,包括高端显卡和一些服务器CPU。
HBM2E
- 推出时间:大约在2019年,作为HBM2的增强版本。
- 性能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带宽,速率可达3.2G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