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板厂家常常会面临客户对于 PCB 线路板表面处理工艺的各种疑问,其中,“喷锡”、“浸银” 和 “浸锡” 这三种工艺,很多人经常会混淆,觉得它们差不多。在捷配计价页可以看到这些表面处理工艺,对于用户来说,这三种表面处理工艺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喷锡工艺:
线路板厂家在生产中,将经过特定处理后呈现银色外观的板子称为喷锡板。这种工艺是在线路板的铜线路外层均匀地喷上一层锡。喷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线路板的焊接性能,在电子元件与线路板的连接过程中,这层锡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让焊接更加牢固。
不过,喷锡工艺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局限性。从价格方面来看,喷锡工艺具有一定优势,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它在一些对成本控制较为严格的项目中颇受欢迎。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喷锡工艺的缺点也不容忽视。由于喷锡过程的特性,喷锡板的表面平整度较差,这对于一些对焊接精度要求极高的场景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当需要焊接细间隙的引脚以及过小的元器件时,喷锡板的不平整表面可能导致焊接困难,甚至出现虚焊等问题。
在 PCB 加工过程中,喷锡工艺还容易产生锡珠。这些锡珠如果落在细间隙引脚元器件周围,就很容易造成短路,影响线路板的正常使用。特别是在双面 SMT(表面贴装技术)工艺中,喷锡板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在焊接过程中,已经喷好的锡层极容易重新熔融,进而产生锡珠或球状锡点,这不仅会让表面更加不平整,还会严重影响后续的焊接质量,导致线路板的性能不稳定。
浸银工艺:
浸银工艺是线路板厂家常用的另一种表面处理方式,它的操作相对简单、快速。这一工艺本质上是一种置换反应,通过化学反应在 PCB 表面形成一层几乎是亚微米级的纯银涂覆层。在浸银过程中,为了提高银层的稳定性和性能,有时还会加入一些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银腐蚀,同时消除银迁移问题。
浸银工艺的优点十分显著。经过浸银处理的线路板,其焊接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而且共面性很好。与其他一些表面处理工艺相比,浸银工艺不会像 OSP(有机可焊性保护层)那样存在导电障碍,这使得它在一些对导电性能要求较高的电路中表现出色。然而,浸银工艺也并非十全十美。当线路板作为接触面(例如按键面)使用时,其强度相较于镀金工艺要差一些。
此外,浸银工艺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当线路板暴露在潮湿环境下时,在电压的作用下,银会产生电子迁移现象。电子迁移可能会导致线路板的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故障。不过,线路板厂家通过向银内添加有机成分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子迁移问题的发生概率,提高线路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浸锡工艺:
在早期,线路板厂家采用浸锡工艺处理的 PCB 板容易出现锡须问题。在焊接过程中,锡须和锡迁移会给线路板的可靠性带来严重影响,导致线路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故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线路板厂家经过不断研究和改进,在浸锡溶液中加入了有机添加剂。通过这种方式,使锡层结构呈现出颗粒状结构,有效地克服了之前的锡须和锡迁移问题。同时,改进后的浸锡工艺还赋予了线路板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可焊性。
尽管如此,浸锡工艺仍然存在一个较大的弱点,那就是寿命较短。尤其是当线路板存放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时,Cu/Sn 金属间化合物会不断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化合物的增长会逐渐影响线路板的可焊性,直到最终失去可焊性。因此,对于线路板厂家来说,采用浸锡工艺的线路板不适合长时间存储,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内进行使用,以确保其性能和质量。
综上所述,“喷锡”、“浸银” 和 “浸锡” 这三种 PCB 线路板表面处理工艺各有优劣。线路板厂家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产品的应用场景以及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工艺,以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线路板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