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设计流程

整个设计是迭代过程,任何一步不满足需求都需要重复之前的步骤。

  1. 设计规格 Design Specification
  2. HDL硬件代码设计
    1. 主要Debug工具:spyglass、verdi
  3. 功能仿真
    1. 主要EDA工具:VCS、Questasim、Incivice等
    2. 验证目标:保证RTL设计完全符合设计规格
  4. 逻辑综合(DC)
    1. 主要工具:Genus、Design Compiler等
    2. 综合:将设计实现的RTL代码映射到特定的工艺库上,进而翻译成实际电路的各种元器件以及他们之间的连接关系,输出成门级网表Netlist
  5. 形式验证(FM)
    1. 主要工具:Formality、Conformal等
    2. 目的:确保逻辑综合过程中没有改变原先HCL描述的电路功能
  6. 静态时序分析(STA)
    1. 主要工具:Prime Time、Tempus等
    2. 目的:检查电路是都存在建立时间、保持时间的违例
  7. DFT验证
    1. 工具:DFT Complier
    2. 目的:插入可测试链scan chain,检查工艺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8. 布局规划(Floor Plan):放置在芯片的宏单元模块,在总体上确定各种功能电路的摆放位置,如IP模块、RAM、IO引脚等等,布局规划能直接影响芯片的最终面积。
  9. 版图生成,自动布局布线(PR)
    1. 目的:Place and Route,布局规划确定各种功能电路的摆放位置,进行普通信号布线
  10. 时钟树综合(CTS)
    1. 工具:Physical Compiler
    2. CTS:即时钟的布线,使时钟从同一个时钟源到达各个寄存器时,时钟延迟差异最小
  11. 提取延时信息,静态时序分析STA
    1. 由于导线本身存在的电阻、导线间的互感、耦合电容在芯片会生产信号噪声等干扰信号,因此需要根据真实延时信息分析时序。
  12. 物理版图验证DRC/LVS
    1. 工具:Hercules
    2. DRC(Design Rule Checking),设计规则检查,检查连线间距,连线宽度等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3. LVS(Layout Vs Schematic)验证,即版图与逻辑综合后的门级电路图的对比验证
  13. 生成GDSII文件,Tapeout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IC设计流程是指在设计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的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一系列步骤。主要包括设计规范制定、框图设计、电路设计、电路模拟、物理设计、电路布局与布线、电气规则检查、电路模拟验证、软件编程、功能仿真、静态时序仿真、动态时序仿真、电信号完整性仿真、稳定性分析、功率分析、设计可靠性分析等。 首先,设计规范制定阶段是为了明确IC的功能需求、性能指标、技术要求等。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设计目标进行明确,并确定工艺和设备。 接下来是框图设计和电路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设计规范和功能需求,进行逻辑设计和电路设计。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功能分区、选择适合的门电路,以及进行元件的选型和参数设置。 然后是电路模拟阶段,通过电路仿真软件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稳定性。这个阶段通过电路仿真软件对设计电路进行功能仿真和工作参数调整。 接下来是物理设计阶段,主要包括电路布局和布线。通过设计布局和优化电路走线,保证电路的性能,并满足布线规则和工艺要求。 之后进行电路模拟验证,通过模拟工具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电路性能是否达到要求。 接下来是软件编程,对设计中的控制单元、通信接口等进行程序编写,实现电路逻辑功能。 最后是功能仿真、时序仿真、电信号完整性仿真、稳定性分析、功率分析和设计可靠性分析等,检查和验证设计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整个设计流程中,需要使用到各种设计工具和软件,如EDA工具等。同时,还需要工程师之间的合作和协调,确保设计流程的顺利进行。 ### 回答2: IC设计流程是指芯片设计的整个过程,它包括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电路设计、物理设计和验证等环节。 首先,需求分析阶段是IC设计流程的起点。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与客户沟通,明确设计的目标和功能需求,同时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竞争对手和市场需求。 接下来,系统设计阶段。在此阶段,设计团队制定芯片的整体架构,包括功能和性能的分配,以及模块之间的接口和通信方式。系统设计要考虑功耗、性能、可靠性等方的要求。 然后是电路设计阶段,设计团队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开始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的电路。这一阶段需要熟悉各种电路设计方法和工具,如仿真工具和布局工具,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接下来是物理设计阶段,设计团队将电路设计转化为实际的物理布局。这一阶段需要考虑芯片的积、功耗、时序等方的要求,并使用专业的物理设计软件进行布局和布线。 最后是验证阶段,也是整个IC设计流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设计团队对设计的芯片进行各种测试和验证,以验证其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这一阶段包括功能验证、时序验证、电气验证等多个子阶段。 综上所述,IC设计流程是一个复杂且高度专业化的过程,需要设计团队具备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不断创新和学习新的设计方法和工具也是设计团队不可或缺的能力。 ### 回答3: IC设计流程是指集成电路的设计过程。下我来简单介绍一下。 首先,IC设计的第一步是需求分析,这一阶段需要与客户合作,了解具体的需求和技术规范,确定设计目标,包括电路功能、性能指标和功耗等。 接着,进入架构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出整个电路的框架,确定各个模块的功能和相互连接方式,以及电源供应和时钟等重要模块的设计。 然后,进行逻辑设计,将电路分为多个逻辑模块,使用硬件描述语言进行逻辑综合和优化。通过逻辑综合工具,将逻辑电路转化为门级电路,减小电路规模,提高性能。 接下来,进行物理设计,将门级电路转化为物理布局,包括库元件选择、布局规划和连线设计等。通过物理设计工具,生成版图文件,准备进行后续的验证和仿真。 在布局布线阶段,根据物理布局文件进行器件布置和连线,保证电路布局的规范和紧凑。使用布局布线工具进行自动布线或手动调整,解决信号延迟、噪声、功耗等问题。 接下来,进行电气验证,通过仿真工具对电路进行功能验证和时序分析,确保设计的正确性和性能指标的满足。同时,进行功耗分析和信号完整性分析。 最后,进行芯片加工和封装,将设计好的电路提交给集成电路制造厂商进行加工生产。在芯片返回后,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确保芯片的质量和性能指标的达标。 总而言之,IC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架构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布局布线、电气验证、制造和测试等多个阶段,各个阶段相互衔接,共同完成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