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理介绍
在电机控制中根据场合要求会采用不同的电流控制策略。对永磁同步电机的4种主要电流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各自的特点。主要针对最大转矩电流比( MTPA)控制、零直轴电流( id = 0)控制、 单位功率因数( cos φ = 1)控制以及恒磁链控制方法,在转矩确定的情况下,对交直轴电流、定子电流及功率因数进行比较分析。
id = 0控制设定直轴电流分量id等于零,即在定子电流中只有交轴电流分量,因此电枢反应中没有直轴去磁分量引起的去磁现象。
MTPA控制方法产生要求的某个固定转矩值时,只需要最小的定子电流。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定子电流来得到最大的转矩,MTPA方法适合用于凸极电机( Lq >Ld ) 。相比来说,id = 0控制适用于隐极电机( Lq = Ld ) ,因为不计电机的磁阻转矩。
cos φ = 1控制的原理是通过控制定子电流,使得电机功率因数保持为1。因为该控制方法功率因数等于1,没有输出无功功率,所以能够充分利用逆变器和电机的容量。
恒磁链控制根据电枢反应原理来调整定子电流,使得电机的全磁链ψ0保持恒定,与转子磁链 ψf相当,可根据给定的ψf来求取定子电流。恒磁链控制的优点是功率因数高,即输出转矩的效率比较高。
二、仿真模型
在MATLAB/simulink里面验证所提算法,搭建仿真。采用和实验中一致的控制周期1e-4,电机部分计算周期为1e-6。仿真模型如下所示:
仿真工况:电机空载零速启动,给定转速为1200rpm,0.5s施加额定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