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学设计
一、读《敕勒歌》,发现“动静搭配之美”
1.教师讲述: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北国风光,愿意吗?说走就走。
(播放视频,讲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生活在我国北方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叫敕勒族。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逐水草而迁,哪里水草丰茂他们就迁徙到哪里,浪迹天涯,以天下为家。那里的天湛蓝高远,一望无际,那里的草原辽阔无垠,茂盛的青草养育了一匹匹骏马、一群群牛羊。听,有人唱起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教师配乐诵读。)这首诗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经典咏流传,今天,他又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一起来写出这首诗的名字。(板书课题)请大家打开书第84页,自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如果你能根据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就更好了。
2.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指名学生朗读。强调正确、流利地朗读。
评价:①你把字音读得很准确,风吹草低“见”牛羊,为什么读现呢,(注释)你真会读书,书上的信息一点儿也没落下,这里的见指的就是“现”这个字,出现,显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②字正腔圆非常流畅。还读出了自己的味道。
③同学们发现了吗,他很会读诗,他在遇到逗号的时候轻轻吸口气,遇到句号的时候多停一停,就把诗的节奏读出来了。我们也像他一样,有节奏地读一读。)
3.敕勒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生活的地方就叫做敕勒川,敕勒川就在阴山下。那这首敕勒歌中有哪些景物呢?同学们把它们从诗歌中圈出来。(生圈画:天;川
《敕勒歌》教学设计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1-07-19 16:07:19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