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学设计

本文详细介绍了《敕勒歌》的教学设计,通过读诗、理解、想象和分类活动,让学生感受“动静搭配”的美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静景与动景,如天、川、山、穹庐与风吹草低见牛羊,从而体会古诗中动静结合的表达手法。最后,通过迁移阅读《绝句一》《绝句二》,进一步让学生领悟“动静搭配”的妙处,并尝试创作有动有静的小诗。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敕勒歌》教学设计
一、读《敕勒歌》,发现“动静搭配之美”
1.教师讲述: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北国风光,愿意吗?说走就走。
(播放视频,讲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生活在我国北方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叫敕勒族。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逐水草而迁,哪里水草丰茂他们就迁徙到哪里,浪迹天涯,以天下为家。那里的天湛蓝高远,一望无际,那里的草原辽阔无垠,茂盛的青草养育了一匹匹骏马、一群群牛羊。听,有人唱起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教师配乐诵读。)这首诗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经典咏流传,今天,他又到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一起来写出这首诗的名字。(板书课题)请大家打开书第84页,自己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如果你能根据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就更好了。
2.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指名学生朗读。强调正确、流利地朗读。
评价:①你把字音读得很准确,风吹草低“见”牛羊,为什么读现呢,(注释)你真会读书,书上的信息一点儿也没落下,这里的见指的就是“现”这个字,出现,显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②字正腔圆非常流畅。还读出了自己的味道。
③同学们发现了吗,他很会读诗,他在遇到逗号的时候轻轻吸口气,遇到句号的时候多停一停,就把诗的节奏读出来了。我们也像他一样,有节奏地读一读。)
3.敕勒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生活的地方就叫做敕勒川,敕勒川就在阴山下。那这首敕勒歌中有哪些景物呢?同学们把它们从诗歌中圈出来。(生圈画:天;川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