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与目录
介绍光学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光学零件涂墨,详细介绍光学零件涂墨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对光学涂墨这一流程进行解析总结!
目录
一、涂墨的目的
1、吸收光学零件边缘的光线,进而降低光学系统的杂散光系数。
2、吸收来自镜筒和光阑的反射光。
3、使镜头的外观更协调、美观。
将镜片的外径部位、凹透镜的外径连同垂直倒角处,用黑色涂料进行均匀涂黑,以便达到消除或减少杂光在镜头中漫反射而影响成像的效果;
涂墨不仅可以吸收光学零件边缘的光线,降低光学系统的杂散光系数,也使得外观更协调、美观。镜片再次清洗后,即可包装出厂,直接进行组装。
二、涂墨的范围
1 、用于光学系统的玻璃镜片、树脂镜片、复合非球面镜片(HBL)。
2 、用于镜筒、光阑和其他光学零件非工作面的消光。
3、 镜片边部面积较大时,涂墨可减小到有效孔径。
4 、内部各方共同认定的涂墨标准样件。
三、涂墨的工艺
涂墨工艺选择条件
薄涂:
镜片直径小于5毫米
用托台定位的负透镜
像差敏感面镜片
系统像质要求衍射极限的镜片
普涂
一般要求的光学系统
厚涂
系统像质宽容度大的系统
·薄涂:把涂层厚度制成约 0.005mm 及其以下的工艺。
·普涂:把涂层厚度制成约 0.005~0.015mm 的工艺。
·厚涂:把涂层厚度制成约 0.015~0.03mm 的工艺。
四、涂墨的种类
1、GT-7墨
2、奥立剂(ORIGIN或TG3 )
3、爱普拉2000# ( EPOLA2000#或エポテ2000# )
4、普通墨汁(水墨)和光学专用墨
·GT-7墨:高性能双组分环氧树脂涂料,行业认可度高,但售价昂贵,订货周期长,且容易受货源供应不稳定等因素影响。
·TR-1油墨:国货之光,光学性能和操作性可完全替代GT-7,性价比更高且信耐性更优,是一种针对透镜内侧杂散光消除的高性能消光材料。
·普通墨汁(水墨)和光学专用墨:无需配比,涂墨后自然干燥即可,使用方便,开封后有限期长达两年,但是吸光性能一般且易掉墨,无法满足光学零件涂墨检验规则,仅适合简单应用。
五、涂墨的工具、设备
- ·切除笔尖的羊毫笔、狼毫笔或马毛笔:用于手工涂墨。
- ·喷枪、喷笔和空压机:用于喷涂作业。
- ·镊子夹持的涂墨海绵或泡沫塑料:用于小面积涂墨。
涂墨机
·全自动涂墨机:通常配备有精密的控制系统和涂墨装置,能够精确控制涂墨的厚度、均匀性和位置,以满足不同产品的涂墨需求。能够自动完成涂墨任务,无需人工过多干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涂墨质量。但是设备成本昂贵,灵活性有限,故障修复难度大,不适合小批量生产。
·手动涂墨机:手动涂墨机适合中小型企业或需要灵活应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需求。它具有成本低、灵活性高、易于操作等优点。
透镜承座
根据透镜直径和球面半径制作的专用夹具,确保镜片稳定。
烘箱
烘箱温度可控,内部温度均匀,确保涂层充分固化。
六、涂墨方式
1、机涂作业
准备工作:右手执笔涂墨(左手执笔者可自调方法),右脚踏涂墨开关,左手握吸盘、左脚踏吸盘开关,镜片盒在左侧,墨笔、墨瓶在右侧。
操作顺序:
o在机器复位状态下,左手执吸盘放在待涂镜片上,左脚踏吸盘脚踏开关,将镜片吸起放入透镜承座内,松开吸盘脚踏开关,移开左手。
o右脚踏涂墨开关,镜片开始旋转,右手执笔蘸墨、涂墨,涂墨是一笔完成。
o涂好后,右脚再踏涂墨开关,机器停转,左手执吸盘放在涂好墨的镜片上,左脚踏吸盘开关把镜片吸起,放入镜片盒内。
2、喷涂作业
o封边处理:用胶纸将棱镜或方形镜片的无墨区封好。
o喷涂操作:按照配墨比例使用高速磁力混合搅拌,使用0.3~0.5mm喷枪连接空压机操作,或者使用喷笔喷涂,喷涂完毕后待阴干燥,揭去胶纸后烘干固化。
3、刷涂作业
o工具选择:较小的或复杂的镜片可以用手工方式刷涂,使用小揩笔、点笔和镊子等工具。
o操作要点:刷涂零件的均匀性和一致性较难控制,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谨慎操作。
涂墨要领
1.墨笔蘸墨要适量,余墨要在瓶口荡去。
2.笔尖部要从镜片边缘面的上端平稳地移动到下端,要一笔完成。
3.当涂墨不佳时要及时擦掉、烘干,重新再涂。
4.在涂墨过程中,注意不要划伤或污染镜片抛光面
七、干燥条件
干燥条件的运用是:温度高,时间短,温度低,时间长。温度不同,反应速度或生成物也不同,反应程度和生成物直接影响墨的强度,反应越彻底,生成物越稳定,墨的强度就越好。具体依镜片和墨的种类及客户需求而定。
树脂镜片、HBL(复合非球面)镜片等的干燥温度一般为50℃为宜。胶合镜片烘干温度一般为80℃为宜。
提高墨的附着力的方法:提升干燥温度,延长干燥时间。材质不同,墨的附着力也不同。
固化时间是指温度升到指定温度后的恒温时间,达到时间关掉电源,镜片随烘箱自然冷却到40度时,方可开门取镜片。放入烘箱的盒子、垫盒纸要耐高温、无挥发物。推荐使用镀膜前用的柱形铝架。
---一般不同涂墨的工艺有不同的干燥条件,依据实际工艺进行选择;
八、涂墨对透镜中心误差的影响
偏心仪测量
涂墨后,由于墨种、厚度和圆度的变化,可能会增加透镜的偏心差(C)。需要严格控制在技术要求范围内,目前测试偏心差最常用的设备为反射式偏心仪。
一般墨水不要求涂墨后尺寸(特别要求除外)。
九、涂墨的缺陷及纠正措施
涂墨的缺陷指:针孔、发白、刷痕、脱墨、桔皮、白点、积墨、飞墨、涂层厚等。
--当镜片的使用条件允许、镜片种类特殊、镜片较大时,可适当放宽对缺陷要求。
--刷痕是常见疵病,用目力判断容易产生争议,可以按商定的样品进行验收。一般按凹陷深度不大于涂层厚度的1/3掌握,当在60度白识灯下透射观察,允许刷痕隐约可见;
- 针孔(k):涂层有针状小孔,透光看有似星星的现象。原因可能是涂层太厚、干燥温度过高、镜片边缘有湿气、灰尘等。纠正措施包括控制涂层厚度、保持适当的干燥温度、保持镜片边缘无污尘等。
- 发白(b):涂层里面苍白、发灰色。原因可能是边缘面有杂质、湿度过高(80%以上)、稀释剂挥发过快、镜片太凉。纠正措施包括边缘面擦净、降低湿度、提高镜片温度。
- 刷痕(h):涂层呈明显的环状凹凸不平的现象。原因可能是粘度过高、湿层再涂。纠正措施包括将漆料调至适当粘度、墨笔用力不要过大、再涂时涂层需擦干净。
- 脱墨(t):涂层从镜片边缘面上成片掉下。原因可能是涂层有蜡、油、水等没除干净、边缘面磨得过平滑、附着力下降。纠正措施包括镜片边缘要处理干净、墨要在保质期内、磨边粒度要适当。
- 桔皮(p):指棱镜表面喷涂后涂层不平滑,象桔皮状凹凸。原因可能是涂层稀释剂挥发太快、气压不足或过大、枪距离太远、一次喷涂过厚。纠正措施包括使用适当的稀释液、控制喷枪压力、枪距离要适中、不要一次厚涂。
- 白点(d):从镜片光面向看到涂层看去,在反射光下涂层上有白色的斑点。原因可能是镜片边缘表上曾有污物、固化后产生微小的气泡的残痕。纠正措施包括镜片边缘面要处理干净。
- 积墨(j):倒边、倒角的墨过厚。原因可能是墨太稀、边缘面上的墨流淌到倒边倒角,出现面上墨薄、边角上墨厚。纠正措施包括墨的配比要正确、蘸墨不要太多。
- 飞墨(f):涂墨时墨迹飞溅。原因可能是涂墨力度过大或操作不当。纠正措施包括控制涂墨力度和改善操作技巧。
- 涂层厚(e):涂层厚度不均匀或过厚。原因可能是涂墨技术不当或涂层材料调配不当。纠正措施包括提高涂墨技术并正确调配涂层材料。
十、检验规则
端跳变化:涂墨后端跳变化。原因可能是涂墨过程中压力不均或涂层厚度不均。纠正措施包括控制涂墨压力和保持涂层厚度均匀。
涂墨后尺寸变化:一般墨水不要求涂墨后尺寸变化,除非有特别要求。原因可能是涂墨过程中压力不均或涂层厚度不均。纠正措施包括控制涂墨压力和保持涂层厚度均匀。
涂墨工艺选择条件:根据镜片直径、是否用托台定位、镜片系统像质要求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涂墨工艺。纠正措施包括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涂墨工艺。
刷痕验收标准:刷痕是常见缺陷,用目力判断容易产生争议,可以按商定的样品进行验收。一般按凹陷深度不大于涂层厚度的1/3掌握,当在60度白炽灯下透射观察,允许刷痕隐约可见。
1、型式检验
每月初的涂墨首件、新进涂料、发现异常或用户要求时进行。检验项目包括高温、低温、湿热、附着力试验。
2、出厂检验
目力判断:涂墨质量应满足以下项目:
o从镜面向涂墨面观察,涂层要呈黑色(Nd≥1.68除外)。
o涂层要平整、均匀,无杂质、无明显刷痕,刷痕可按商定的样品进行验收。
o用无水乙醇与无水乙醚混合溶液擦拭,不得掉墨。
o不允许发白、脱墨、桔皮、积墨、飞墨等缺陷。
o涂层面积大于5cm²时,针孔和白点允许1个/5cm²。
o每批抽检3件,分别检验附着力、涂层厚度和偏心变化。
o目前Nd=1.68的镜片黑色明显减弱,Nd≥1.74已不黑,因此对缺陷要求应随之放宽。
十一、补充说明
1、涂墨工艺还包含涂墨方式、进行涂墨的准备工作;
2、不同涂墨工艺可能有不同的墨水调配工艺,具有不同的性能;
3、需要对墨水的保管进行管控,防止性能下降;
4、对于不同标准的涂墨质量,需要有一定的检测标准和检验规范,如对附着力,耐热性,并对可靠性进行分析;
5、还需对安全性提出要求,如防火安全等。。。
--
本篇文章为个人学习笔记,供学习和复习使用。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