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白终于完成了市面上第一本OpenCV 4入门书籍《OpenCV 4开发详解》。为了更让小伙伴更早的了解最新版的OpenCV 4,小白与出版社沟通,提前在公众号上连载部分内容,请持续关注小白。 |
极坐标变换就是将图像在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中互相变换,形式如图3-26所示,它可以将一圆形图像变换成一个矩形图像,常用于处理钟表、圆盘等图像。圆形图案边缘上的文字经过及坐标变换后可以垂直的排列在新图像的边缘,便于对文字的识别和检测。

OpenCV 4中提供了warpPolar()函数用于实现图像的极坐标变换,该函数的函数原型在代码清单3-38中给出。
代码清单3-38 warpPolar()函数原型
1. void cv::warpPolar(InputArray src,
2. OutputArray dst,
3. Size dsize,
4. Point2f center,
5. double maxRadius,
6. int flags
7. )
- src:原图像,可以是灰度图像或者彩色图像。
- dst:极坐标变换后输出图像,与原图像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和通道数。
- dsize:目标图像大小。
- center:极坐标变换时极坐标的原点坐标。
- maxRadius:变换时边界圆的半径,它也决定了逆变换时的比例参数。
- flags: 插值方法与极坐标映射方法标志,插值方法在表3-3中给出,极坐标映射方法在表3-7给出,两个方法之间通过“+”或者“|”号进行连接。
该函数实现了图像极坐标变换和半对数极坐标变换。函数第一个参数是需要进行极坐标变换的原始图像,该图像可以是灰度图像也可以是彩色图像。第二个参数是变换后的输出图像,与输入图像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和通道数。第三个参数是变换后图像的大小。第四个参数是极坐标变换时极坐标原点在原图像中的位置,该参数同样适用于逆变换中。第五个参数是变换时边界圆的半径,它也决定了逆变换时的比例参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