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常见底盘及其运动学

文章探讨了移动机器人常见的底盘结构,如差速、阿克曼、四轮驱动和全向轮等,并介绍了ROS中的正解和逆解运动学模型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此外,还讨论了各种底盘类型的优缺点,例如四轮驱动机器人在转弯时的滑移问题和全向移动机器人的灵活性与效率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Overview 1

通常移动机器人依赖电机驱动车轮实现行走功能。机器人底盘结构不同,其运动学也完全不同。根据不同类型车轮,常见的底盘结构差速运动模型、滑移运动模型、阿克曼运动模型、全向轮运动模型等等。

下图中,(a)双轮差速式机器人,(b)阿克曼式机器人,(c)四轮驱动机器人,(d)双履带式机器人,(e)麦克纳姆轮全向机器人,(f)全向轮全向机器人,(g)四轮驱动四轮转向机器人 2

ROS 中运动学分析为正解(Forward kinematics)和逆解(Inverse Kinematics)两种。

  • 正解 或 正运动学模型(forward kinematic model):是将获得的机器人底盘速度指令 /cmd_vel 转化为每个车轮的实际速度。
  • 逆解 或 逆运动学模型(inverse kinematic model):是根据电机编码器获得的每个车轮速度计算出机器人底盘速度,从而实现航迹推算。

两轮差速运动模型 (Differential Drive robot)

双轮差速式机器人的两个动力轮设置在底盘左右两侧,两轮速度可独立控制,通过给定不同速度实现底盘的直线和转向控制。为保持平衡,底盘一般会配有一到两个辅助支撑的万向轮,从而形成三轮或四轮的轮系结构。

ROS自带的DWA路径规划算法比较适合 3,why?

Forward Kinematic Model 3

一个驱动轮的速度

车体中心的速度

v = v l + v r 2 v = \frac{v_l + v_r}{2} v=2vl+vr

求得小车的近似瞬间速度 v v v 后,以世界坐标系为原点,对 v v v 进行积分,即可得到机器人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姿 P P P

P ˙ = [ c − s 0 s c 0 0 0 1 ] [ v x v y v θ ] \dot P = \begin{bmatrix} c & -s & 0 \\ s & c & 0 \\ 0 & 0 & 1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v_x \\ v_y \\ v_\theta \end{bmatrix} P˙= cs0sc0001 vxvyvθ

P 1 = P 0 + P ˙ ⋅ Δ t P_1 = P_0 + \dot P \cdot \Delta t P1=P0+P˙Δt

//compute odometry in a typical way given the velocities of the robot
double dt = (current_time - last_time).toSec();

double delta_x = (vx * cos(th) - vy * sin(th)) * dt;
double delta_y = (vx * sin(th) + vy * cos(th)) * dt;
double delta_th = vth * dt;

x += delta_x;
y += delta_y;
th += delta_th;

Backward Kinematic Model

四轮阿克曼底盘 (Four-wheeled Ackerman robot)

阿克曼式机器人为四轮式,它的原理与汽车相似,由两后轮作为驱动轮提供动力,由两前轮作为转向轮控制方向,且两前轮的转角通过阿克曼转向机构关联。由于采用了与汽车相似的构造,阿克曼式机器人操纵性与汽车类似。

四轮滑移底盘(Four-wheel sliding robot)

四轮驱动机器人的四个直行轮大小相同、独立驱动且前后、左右对称布置,依靠左右侧直行轮的速度差实现转向。在转弯过程中,四轮驱动机器人是靠滑动摩擦实现的,因此会对直行轮及地面造成一定的磨损。因为存在严重的滑移情况,四轮驱动机器人难以精确控制。

四轮驱动四轮转向机器人

四轮驱动四轮转向机器人(4WD-4WS)相当于有8个电机在控制其运动,可轻松实现机器人的全向运动,具有机构简单、行动灵活、效率高等特点,在室外非结构化场景下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然而,随着电机数量的增加,对控制的精确性、同步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控制难度。

全向移动底盘(omnidirectional wheel robot)

这类机器人相对比较特殊,车轮采用了 麦克纳姆轮或全向轮,按照一定的规律控制车轮转动,则可以实现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全向移动,比起非全向移动机器人,其灵活性更好,能够在狭窄的区域运动。但由于受到麦克纳姆轮或全向轮的限制,该类机器人的承载能力不大。另外,全向移动机器人的各个车轮产生的力会相互抵消一部分,因此同样转矩产生的净推力效率较低,综合效率不如差速式机器人。

双履带式

双履带式机器人底盘左右两侧各配置一套履带移动机构。每套履带移动机构由轮系、悬挂系统和履带组成。轮系包含若干驱动轮、支重轮、导向轮、托带轮;悬挂系统一般采用克里斯蒂悬挂,以保障越障性能良好;履带一般由强度高、重量轻、模量高、无收缩的复合材料制成。双履带式机器人的越障性能优良,在室外复杂环境中有较多应用。


  1. 原理篇:机器人常见底盘运动学分析 ↩︎

  2. 移动机器人技术漫谈(二):移动装置构型 ↩︎

  3. 分析总结常见的几种移动机器人底盘类型及其运动学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晨光ABC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