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BASE-T1S协议基本介绍
10BASE10Base-T1S 是 IEEE 802.3cg 标准的一部分,该标准支持单根双绞线高达 10 Mbps 的数据速率,适用于长达 25 米半双工网络,旨在实现多点网络上的无碰撞、确定性传输。
10BASE-T1S规范文件下载链接
网络拓扑图
10BASE-T1S网络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在网络中无需交换机参与,网络上至少支持连接8个节点,但随着节点增多单个节点可用的带段随之减少。
PLCA机制开启,多节点连接:
PLCA机制关闭,点对点连接:
PLCA防撞机制
PLCA是在物理层上新增加的一种防撞机制, 每次通讯由第一个节点(0节点)发起一个周期性数据传输,之后的节点在轮到自己的时间片内发送数据,发送完成后要通知网络当前节点数据发送完成,之后下一个节点发送数据。如果当前节点没有需要发送的数据就跳过此次数据发送。如果网络上所有节点都无数据发送,节点0会循环发送调度报文帧。 PLCA可以通过软件进行配置决定开启或者关闭,如果PLCA被关闭就和传统的以太网一样,当数据发生碰撞,通过随机时间再次发送数据。
PHY和ECU的连接方式
10BASE-T1S网络的PHY通道采用标准的MII/RMII接口,可以在软件上更好的兼容IP、UDP等上层协议,同时10BASE-T1S较小的带宽可以支持MAC、和SPI连接PHY的形式。
MAC和PHY的连接方式:
SPI和PHY的连接方式:
10BASE-T1S网络应用
10BASE-T1S使一些低速的边缘网络得到了完善,在动力域、车身域在一定层度上实现对CAN/CAN FD网络的替代,同时在上层协议上与以太网数据数据包的格式得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