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
李hy师兄的意见:
刚看你邮件,感觉内容挺完善,叙述顺序和方式也许可以换换,比如开头就说想找韩老师读博,后面简略(100字左右)提及自己擅长的领域和技能,然后附上自己的简历,在简历里写论文、研究经历一类的具体信息
自己:
比如我申请清华深圳的,再经历没有回信的过程,我打算选择有电话号码的,如果3天不回我尝试打个电话问问。
面试:提前准备好ppt,自己准备的项目好好了解清楚,要提及老师!不要忽略老师的贡献。
师兄非常抱歉,以下是我的问题:#(不必抱歉,你没有干啥,师弟,加油,希望以下回复能帮助到你)
1.清北博士进入复试的论文要求如何?目前三维视觉点云研究,只有两篇核心,正在写一篇SCI,感觉出成果的时间较长。
# 写的SCI可以尽量早点投出去,就是在投状态,清北里面不同课题组之间的要求也是方差比较大,有的要求很高(比如顶会或者顶刊),有的比如我我申请的未来人居学院(专业是建筑学,只不过我的老师是老外,我还是继续搞AI和机器人应用在上面)(其实里面很多申请的同学也没有什么论文)我觉得你的成果还是可以的,研究方向也不错。可以找所里老师有没有推荐的,其实所里读博我觉得也是不错的,对我来说。我继续在所里读博,我觉得发展也不错,主要是不要一根筋的一个人搞科研。
2.其他985博士申请的论文要求如何?
不太清楚,我觉得主要是找相关学校的同学可以问问,还有直接联系外校导师(官网啥的)。就是发邮件套磁,根据你感兴趣老师的研究方向,内容提出对彼此有价值的东西,体现出来,最好用PPT表达一下你做的事情,你感兴趣,你对他的也感兴趣,觉得能做什么事情。这就很简单、有效了。
PPT: 具体PPT交流可以去8楼A817找李瑞迄和柳权高交流,最近他俩也在准备,应该也挺忙的,不过简单交流一下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3.什么时间联系导师合适,是联系完得到回复才去投递材料吗?如何展示给导师更好的第一印象?提前联系导师会成为加分项吗?
#联系老师越早越好,主动!主动!主动!就像你联系我一样,PPT,必须提前联系我觉得,一般来说博士名额每个老师比较少,都是提前联系,才能更好的相互了解。
多联系几个老师,能取得联系的,根据自己情况维持吧,我的话最后就是取得电话联系,就是两个三个老师,都是双向选择。不要卑微!礼貌就行!
4.如果与导师之间双方互有意向,需要在复试前,提前进行面试吗?
其实相互交流的过程,文字、语言、视频,相互了解彼此的各种形式,不都是面试吗。某种程度来说,和朋友能越来越深刻的彼此熟悉,也是一场场面试。
5.申博的自信心不足,感觉竞争力不够。
干就完事了,失败是常态,我投了很多邮件(有不回消息的,也有名额满的),大概几十封,平常心做就可以了,长期主义,准备这个过程也是在整理自己的过程,整理的材料、PPT、简历,日后都有用场,没有失败,只有成长。低头赶路,敬事如仪。不要与情绪纠缠,顺其自然,心眼明亮,平平安安,本来也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加油!
有疑问欢迎继续提问。